摘 要 科学家认为:我们人类大脑的基本构架,在6岁就已经基本完成,所以学前教育尤为重要,能开发幼儿智力,还能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幼儿认识事物能力还有幼儿的自制能力,意志能力,身心健康等等。常言道:“三岁定终身”,在幼儿时期是施以教育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早期教育决定幼儿的未来,所以,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教育 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何谓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就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对于学前教育意义的认识
学前教育和儿童发展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 学前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实施适应儿童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可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促成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协调与联结,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如果幼儿能在学前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也就为他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我认为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诱导作用,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学前教育的目标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正确应用感官和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发展智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有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欣赏美的情趣。
学前教育的任务目标
根据统一的教育目的,结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而提出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体内容如下:1.让儿童独立地、主动地成长;2.发展自我控制,自我训练及自我指导的能力,而不是只受成人的控制;3.学习从自我中心的情感,到能够给予、分享及接纳情感,在新的环境中感到安全和被抚爱;4.学习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并获得快乐的、积极的体验;5.使男女儿童同等地发展个性与才能;6.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能注意到健康、卫生和营养;7.发展与练习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8.初步认识及支配周围环境,鼓励儿童的好奇心,思考和推理能力的发展,鼓励儿童积累和和运用知识;9.发展语言,学习新的词汇,并理解别人的语言;10.发展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学前教育的原则方式
1.从胎教开始适应各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教育;2.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良好发展与个性的健康发展;3.成人对学前儿童的照管与教育相结合;4.以兴趣诱发,在游戏中成长;5.创设适宜的环境,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学前教育的方法
1、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不是要仅仅教给孩子们像拼音、数字、十以内加减法这些最简单、基础的内容,而是要教会学生们在这些知识背后的东西。假如孩子们在学龄前仅仅是学习拼音、算数这些浅显的东西,那么学前教育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对于这些知识,不能是为了“学会”或者是“掌握”而去学习,在学龄前开设这些课程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开启孩子们的智力,促进他们的大脑发展。
科学研究表明,在学龄前时期,大脑正处于成长的高速阶段,这一时期也是开发大脑的黄金时段。在学龄前进行大脑开发,可以极大促进大脑代谢,从而大大提高大脑的使用率。一般成年人的大脑使用率只有10%左右,即便是爱因斯坦也才达到了13%,可想而知这一时期哪怕仅仅是提高几个百分点,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巨大的帮助。
所以说要明确学前教育的目的,要用这些知识来开发孩子的大脑,促进他们的大脑发育,而不是要拘泥于知识本身。
2、立身为教,为人师表
孩子平时接触最多的除了家长,就是老师。老师往往是孩子们眼中的权威,大多数孩子在这一时期对老师都会有一种盲目的“崇拜”心理,认为老师做的事都是对的。孩子们在这一时期,年龄尚小,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另外学龄前儿童的大脑有着天才般的接受能力,模仿力极强,他们可以迅速的记下所看到的行为举止,然后如法炮制。假如老师恰巧在孩子面前展示出了自身不足的一面,或者是表现出其他不好的习惯,孩子们都会记住并且模仿。所以说老师的一举一动,很有可能对孩子们造成严重的影响。这就要求老师们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在孩子们面前做出表率,以做到立身为教,为人师表。
3、耐心教育,科学引导
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承认的关怀和爱护,我们要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班级氛围。对于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耐心,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消极粗暴的纠正方式,往往会激起人的逆反心理,无论在任何的年龄段都有这种表现:越是禁止的东西,对人的吸引力就越大。特别是在对待学龄前时期的儿童,如果这时对他们粗暴的训斥,会在他们心中埋下叛逆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叛逆的种子会慢慢生根发芽,直到孩子青春期的时候爆发。一般青春期叛逆的青年,在小时候都受了来自老师或者家长严厉的责罚。
所以说,对于这时期的儿童千万不能用责骂代替耐心的引导,这样不仅不能纠正孩子们的错误,反而会在他们心中形成叛逆的种子,对他们以后的成长造成更大的消极影响。
4、“家”“园”结合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既离不开幼儿园老师的引导,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所以在学前教育中,少不了家庭的配合。在幼儿园日常的教学中,要经常与孩子的家长进行联系,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学习情况,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孩子严格执行在幼儿园中的学习到的一些良好习惯,以保证孩子可以真正的做到“家”“园”如一。
另外还要不定期的进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看到孩子在幼儿园中的学习情况,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也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在父母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孩子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学前教育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教育,这是人这一生中第一次接受系统的教学,是打好人生基础的第一步,对于人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我深知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肩上的责任有多重,不断的钻研和探索高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我们每一位学前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学前教育不单单是照本宣科的进行文化课本传授,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和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希望家长及幼师们能紧抓孩子的黄金时期,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幼儿身心都得到全面的发展。让孩子的无限潜能通过学前教育激发出来,为今后的成才之路坐下良好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