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任性行为与父母管教方式的调查研究
[摘 要] 本文主要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育英幼儿园”五位任性幼儿的父母,以及辅导老师的访谈,深入研究祖父母管教方式对幼儿任性行为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总结出造成幼儿任性行为的几种模式,并进而研究如何科学地遏制幼儿的任性行为。
[关键词] 幼儿;任性行为;管教 ;溺爱
虽然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但无碍孩子们宝贝地位的不可代替。幼儿的任性行为,也愈发受到大众的关注。面对年幼的“熊”孩子,又该何去何从呢? 针对幼儿的任性行为我有以下几点想说:
一、幼儿任性行为的形成原因
任何习性都有其形成的原因。幼儿任性,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父母过分娇宠、纵容的结果。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呵护倍至,对孩子的要求诚惶诚恐。无节制、无原则地对孩子有求必应,生怕照顾不周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孩子自然会得寸进尺。
2、隔代喂养。这很常见,也极具中国特色。祖辈不仅溺爱孙子,也不敢严加管教。现在尽管许多年轻的爸妈都已经意识到其中的弊端,但由于双方都得上班,又信不过小保姆,因此只能把隔代喂养进行到底。
3、父母缺乏耐心。孩子一不听话,父母开始还坚持原则,可当孩子继续为所欲为时,开始觉得烦,认为“反正教了他也不会听”、“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会好的”,而不再坚持。
二、幼儿任性行为的表现
任性的含义,就是任凭主观的性情、喜好行事;对自身的需求、愿望不加克制,也不理会他人的感受。对此,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曾有一段对“任性”很精彩的界定。即幼儿随着生理上的不断发育成长,逐渐接触更多事物;他们不会在乎这些事物对自己是有益还是无益,而会凭借自己的兴趣,投入自己的情绪去参与。因此,幼儿任性作为孩子的一种心理特点,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
通过对“育英幼儿园”五位任性幼儿的父母,以及辅导老师的访谈,总结了任性幼儿们为达目的的几种任性的“手段”。
1、哭闹。这是幼儿的秘密武器。面对幼儿的哭闹,大部分父母都会很心疼。并满足幼儿的种种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
2、哀求。面对孩子可怜又可爱的表情,父母迅速被孩子的温情攻破。
3、死缠烂打。通过死缠烂打、软磨硬碰,父母都会满足孩子的要求。
三、任性幼儿父母的管教方式
根据弗洛依德关于儿童的精神发展理论,从儿童出生至大约6岁,是儿童性格行为养成发展的重要阶段。通常认为,在这个时期,要保证儿童人格的健全,必须充分满足儿童的身心需要。在这个阶段,来自父母家庭的良好教养,对儿童的指示、引导作用尤为明显。通过对“育英幼儿园”五位任性幼儿的父母访谈,综合梳理出以下几种共同的父母管教方式。
1、放养、放纵型管教。以安安(化名)小朋友为例,他的父母都是公司职员,平时非常忙,没办法照顾。因此,安安由爷爷奶奶进行接送和照顾。平时,他们对于安安的任性行为,出于宠溺,都尽量地忍耐。有一次放学安安在操场上和一个幼儿为了玩具争执,这时候爷爷就说:真没用,抢回来!这样的话经常听会造成幼儿任性自我。安安小朋友的这种任性性格,很明显是由于爷爷奶奶隔代教育的宠溺导致的。对此,我们采访了安安的爷爷奶奶。他们指出一是出于对孙子的天然宠爱,二是害怕媳妇认为没有带好孩子。在访谈的五位任性幼儿的家长中,有三位任性幼儿是隔代教育的情况,不是爷爷奶奶,就是外公外婆。当然这一较为普遍的现象,本身是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忙碌的必然影响。对幼儿的教育,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康的行为习惯,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因此,正确的养成幼儿的生活常规,培育行为准则,是幼儿教育的核心,不能因为单纯的宠溺和一些顾虑而放纵孩子的任性行为。
2、粗暴型管教。在采访的五位任性幼儿中,有一位花花(化名)小朋友。她的家庭情况较为复杂。她的妈妈改嫁给了她现在的爸爸。后来生了弟弟。她的新爸爸脾气较为暴躁。对于孩子的教育就是棍棒教育。从而造成花花脾气古怪,在幼儿园也是一个不顺心就打其他小朋友。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粗暴的教育只能造成幼儿心灵的创伤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
3、不予理睬管教。现如今科技发达,手机也成了每个人的宝贝。自己的宝贝有时候还不如手机。小宝(化名)的爸妈都是微商。每天手机不可少。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小宝的爸妈都是捧着手机把小宝晾在一边随便他怎么样。渐渐的小宝脾气变得越来越大。要知道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他们需要父母的疼爱。难道手机真的取代了一切吗?多陪陪孩子多和他们聊聊天。让孩子能够被疼爱着长大。
四、对父母管教方式的对策建议
1、采用冷处理的方式。每当幼儿做出任性行为,以求得到大人的关注,达到一定目的的时候,家长们可以采取无视、冷处理的方式,给孩子营造一个无助的情境。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无法让大人满足他的要求,他自然会放弃任性行为,转而寻求其他的途径,达到他的目的。家长们在采取冷处理后,应过一段时间,给孩子讲道理,告诫孩子父母不理他的原因。
2、通过激将法激励孩子。比如孩子任性地不吃蔬菜,家长们可以采用激将法,“你看某某小朋友长得好高,你这么矮,就是因为不吃蔬菜。”通过激将,激起孩子的好胜心,他们自然会放弃任性行为。
3、给与一定的处罚。诚然,单纯给孩子们正面教育、讲道理,经常事倍功半。因此,对幼儿任性行为的父母管教方式上,可以采取适当的处罚。
4、是给与一定的赞美。孩子是需要夸奖的,适当的给孩子赞美会起到一定作用。孩子进步一点就该给他点赞美,夸奖他的进步。
五、结语
幼儿,碍于其成长阶段思维的呆板、片面性,比较容易冲动、情绪化,且自身自制力差,容易发生任性的行为。作为引导方的父母家长们,应正确回应孩子们的诉求。对合理的诉求,应充分满足。对不合理的要求,应以教育为主,充分发挥引导、教育作用,综合各种方式,巧妙地更正孩子的认知。家长们应避免情绪化,以及以暴力压制孩子思想的方式,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家长们应通过坚决的教育态度,讲道理、明是非,不姑息、不放纵孩子的任性,以引导孩子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王美芳,庞维国.学前儿童同亲社会行为的观察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
[2]都萍,黄艳红,冯来清.父母教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1999,(4).
[3]李丹, 夏飞羚.儿童心目中的友好行为及其年龄发展趋势[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
[5]皮亚杰著.儿童的心理发展(付统先译)[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7]时丽.当前我国幼教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提纲
对幼儿任性行为与父母管教方式的调查研究
引言
一、幼儿任性行为的形成原因
二、幼儿任性行为的表现
三、任性幼儿父母的管教方式
四、对父母管教方式的对策建议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