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
1、指导范围的界定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是由家庭外的社会组织机构(这里主要是幼儿园)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组织的,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直接目的一种教育过程。该指导内容涉及多个层面,主要是确立先进的教育观念、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指导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对象的针对性,即根据不同的家庭特点和幼儿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再次,形式的多样性,即多种指导形式相结合,提高指导效果;最后,观念的时代性,即指导家长改变陈旧落后观念,转变片面狭隘的教育观念。
2、幼儿期教育的重要作用
(1)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幼儿园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之上的。”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和补充,两者共同指向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主要是以亲情为核心的“爱”的教育;幼儿园属于教育机构,由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从幼儿的教育与管理的角度看,作为教育重要的力量和资源,家长对幼儿不仅有着直接影响,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最佳渠道。
(2)幼儿期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幼儿期是一个幼儿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很强的时期,是教育幼儿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时期,本时期的教育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续教育阶段。该时期幼儿心理特点表现为:首先,认识具有具象性,幼儿主要通过感知表象来认识事物;其次,心理状态及行为表现的无意性,本时期幼儿调控能力仍然很差,易受其它事物影响;最后,形成最初的个性。幼儿在3岁前已有某些个性特征,但是特征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变化而变化,但在3岁后由于身体器官都进一步成熟,因此无论从兴趣、好奇心、情绪等方面都会表现出个性倾向。
二、当前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存在问题
1、家庭
(1)忽视幼儿自身发展特点
家庭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部分,对幼儿的一生影响重大。理论上,家长是幼儿认识物质世界和建构精神世界的启蒙教师。事实上,家长是集幼儿“监护人”、“伙伴”和“朋友”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角色。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本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总认为孩子小,就凡事一律包办代替;对孩子有求必应、只表扬不批评。而孩子进入幼儿园后,老师教孩子独立生活,帮助他们改正不良习惯。相比之下,娇惯纵容、宠护溺爱等现象都是因为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不了解幼儿自身发展的规律、不能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进行教育的结果。
(2)教育导向单一,重文化轻素质
由于书本知识已成为评判一个人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很多家长把幼儿教育片面理解为智力教育,只重视书本知识的积累量,忽视品质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尽管对于幼儿而言,掌握知识越多,智力就能更好发展,但知识难易程度若不适应幼儿自身发展水平,或者学习强度过大,极易诱发幼儿的厌学情绪,效果反而不好。
2、幼儿园
(1)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认识不够
依法办事、依法执教是我国教育法制体系的核心理念。幼儿园应熟练掌握与幼儿园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说服性,规范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工作,掌握处理有关事故的依据,用法律武器维护正常秩序和合法权益。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中,“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应当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在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幼儿教育始终是第一位的,而幼儿教育中首要的内容是安全、卫生、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培养。
(2)对家长的角色定位不明确
幼儿园开展工作形式化,除了家长会议和宣传工作外,其它工作往往很少落实,再加上目的不明确,组织工作不到位,导致收效甚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教师受社会不正之风影响,向家长谋求私利,把家长定义为有偿服务的财务提供者;在双方沟通中,由于教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由于地位不均等导致家长仅仅是作为服务的接受者与配合者;再加上部分家长本来就缺乏参与意识,对责任和义务认识不到位,而幼儿园由于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认为家长不及教师专业,参与能力有限,以上情况更加导致了家长被视为一种与教育无关或关联度很小的旁观者。因此在“家园合作模式”(“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简称,下同)中,主要以幼儿院为教育重点,教师处于核心指导地位,对家长的想法较少予以关注,使家长陷于被动状态。
三、幼儿园实施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实践对策
1、家庭
(1)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态度
在指导过程中,既要强调教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帮助家长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还要指导教育方法的运用。比如,要平等、民主、科学地,根据其自身发展规律,按照社会标准去培养、规范培养孩子,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掌握孩子的发展关键期。
(2)家长重视智力与非智力品质的协同发展
有研究表明:在一个人的成功中,智力因素占20%,而非智力因素占80%,智力为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而非智力则多指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发展[7]。幼儿教育应该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智育。因此,家庭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时,两者都要兼顾。在早期教育中,应该注意培养孩子身心和谐发展;注重激发孩子学习内在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3)了解幼儿身心特点,注重自理能力的培养
家长应掌握儿童发展规律和家庭教育规律,掌握科学育儿的方式方法,了解一些保育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其实从两三岁起就有所表现,因此,要考虑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发挥其主动性和自主性。如在喂饭给幼儿吃时,幼儿不会吃,其更愿意自己尝试着吃饭。
2、幼儿园
(1)提高认识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教师要掌握相关教育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其次,教师要改变片面和狭隘的教育观念,改变“重养轻教”、“只养不教”的错误观念;再次,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素质;此外,尽力消除幼儿园与家庭在教育思想上的分歧,加强幼儿园和家庭共育意识;此外,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充分尊重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权利;最后,强化教育机构自我管理,推进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进程。
(2)重视指导内容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指导内容要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幼儿园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根据家庭特点和孩子个性将科学育儿知识分类,加强理论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视与家长的互动,实时帮助家长解决具体问题,对难点问题处理方法的个别咨询,提高家长对难点问题的解决能力;按幼儿实际情况出发,不仅要向家长详细介绍幼儿特点及教育措施,而且要向家长汇报分析幼儿的成长动态,还应指导家长分析深层次的原因,治标治本;组织家长学习幼儿园教育学、心理学和家庭教育学等方面知识,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系统知识,帮助家长掌握幼儿发展特点。
(3)拓宽指导方式
畅通“家园联系”渠道,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方式有很多,现有的渠道都是让家长了解课程特点,而亲子活动作为一种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情感交流的集体活动形式,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同时亲子活动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强化家长的认同感和合作意识,其意义并不为很多家长所熟知。此外,可以让教师每日填写一份幼儿真实信息表格,内容包括吃饭、上厕所、睡觉、写作业、心情等等具体表现,教师将每天每一位幼儿的表现记录下来,并在一天结束填写完,放在宣传栏里公示,这样家长下午接孩子会了解幼儿一天情况,所以,亲子活动和公示信息表都可以拓宽家园联系渠道,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合作都要保证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