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本文将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学前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出生率有所下降,2017年新生儿数量约为1723万,在二胎政策的鼓励下,出生率并未出现明显的提升。同时,受到少子化政策的影响,儿童也受到了更高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我国社会为学龄前儿童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并构建了庞大的教学体系。另外,社会对于学前教师的期待也不断增强。因此,我国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一、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学生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条件,也是学生职业技能的集中体现。在针对学前儿童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其需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艺术技能、基础的文化知识等。首先,学前儿童的听、说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掌握儿童可以理解的表达的方式,是向其输出知识的基础。其次,学前儿童对于歌、舞等艺术形式较为喜爱,通过此类学习学生也可理解到团队合作的基本逻辑。再有,当下的教育机构通常会在早期教育中融入一部分语文、数学教学,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较为重要。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教学能力
学前教育是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展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首先,学龄前儿童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其学习能力普遍不强。因此,该领域的教师应当具备更为专业的教学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清晰的讲解。其次,该领域的教师应当对儿童心理认真揣摩。学龄前儿童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较少,因此其思维逻辑与成年人具有较大的差异。掌握儿童的思维逻辑是对其进行教育的基础条件。再有,儿童的身体发育尚不成熟,其肢体比例与成年人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歌、舞类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变形处理,以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责任感
责任感是教师理应具备的基础素质。首先,学龄前儿童的学习能力普遍不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耐心观察,部分学生难以有效掌握教学内容。不具备责任感的教师,通常会以教学进度为借口,忽视这部分学生的个别差异。其次,部分学前儿童的课堂纪律较差,在纠正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并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保护学生的天性。
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沟通能力
学前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其具体可分为几个方面。首先,是与家长的沟通,亲师配合。学龄前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并且对于家长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儿童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其次,在与儿童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理解儿童,耐心地聆听,这一技能是开展教学管理的基础条件。再有,教师应当与同事、领导共同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学前教学中,教师与教师应当相互配合。
5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有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心理是教师必备的品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会遇到诸多困难,合理控制自身的情绪,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
二、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现状
1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在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中开设得较为普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较为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其中部分高职院校将艺术类课程作为学生的主修课程,因此学生的艺术技能普遍较强。高等院校对于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缺乏必要的关注,并认为学生已经进入到高等教育阶段,基础文化知识较为牢固,因此无须加强此类教学。但教学与掌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为儿童提供知识输出,必然需要其以教学的视角更为熟练地理解这部分知识。
2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现状
各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普遍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以至学生的教学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首先,多数的学校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作为其教学重点,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储备。但教学活动应被理解为知识输出的过程,因此学校应当注重提升学生知识输出能力的培养。其次,部分学生对于幼儿心理教育课程的关注度不足。
3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现状
当下的学前教育专业,通常较为关注学生的沟通能力,但由于教学模式的影响,其难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表达机会。这一问题是制约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通常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发言机会普遍较少。同时,由于部分教师对于课堂纪律较为关注,因此课堂气氛相对沉闷,部分学生的表达意愿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表达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其语言组织也不够规范。
4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现状
我国师范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个别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应用严重脱轨,部分学校甚至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这一问题将严重降低该教育的有效性。其次,部分学校的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这部分理念的影响下,教师通常会提出一份理想的心理模型,并要求学生主动靠拢。这样的教学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淡化了成长路径的重要性。同时,这样的教学理念,忽视了人格发展的局限性。在人类社会中,心理完全健康的个体极为罕见。多数的居民处在相对健康的范围内。因此,以理想化模型规范学生的心理活动,难以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
三、新时期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策略
1新时期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各学校较为重视的工作,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学校应当利用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学校应当为社团学生提供更多的演出机会,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艺术技能将得到锻炼。其次,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负责运营的组织,日常的排练、演出等活动都需要学生进行调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对组织管理工作更为了解,并对各成员在团队活动中的心理变化产生清晰的理解。同时,教师可在排练、演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各类表演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得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因此提升。在新时期,儿童教师的专业能力需要在多方面体现,因此教学活动需要采用更为平衡的教学理念
2新时期加强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新时期的学前教育较为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并对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儿童的日常生活普遍较为充实,因此教师应当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快速提高。这一观念不仅是教育机构的要求,也是学生家长的主要诉求。因此,当下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应当加强儿童心理学的应用,并为学生提供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应用中,教师可邀请部分学生模拟学前儿童,并依据儿童心理学推断出儿童的思维与行为。同时,通过此类教学,教师也可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反省,并以学生的视角调整教学模式。
3新时期加强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有效措施
在新时期,教育领域对于教师的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较为关注,此类精神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教师的岗位认可度,这一观念影响了教师对于本职工作的付出意愿。其次是教师内心的责任范围,教师的责任较难考核,因此教师需对自身的行为加以约束。再有是教师的爱心,教师的日常工作较为繁杂,在这一过程中,部分教师会产生诸多的负面情绪,当教师真心热爱本职工作并喜爱自己的学生时,其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也将得到提升。
4新时期加强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学校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表达机会,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以促进其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预习视频中的教学内容并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邀请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并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将得到提升。其次,学校可定期组织讲演活动。在该活动中,学生可根据本专业的特色以及学习心得进行选题并写出讲演稿。
5新时期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培训的有效措施
在开展心理健康培训的过程中,学校首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当邀请学生组建互助小组,通过相互扶助,学生的心理问题将得到纠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开放区将逐渐扩大。同时,学校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通过此类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将得到提升。
结束语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中,教师应当积极使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学生个别差异,再有,教师应当可利用学生社团的正面价值,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我国学前教师的职业能力将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