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策略探究
保护环境,教育为本。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保护环境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我国人民的环保意识, 引导人们从小就树立“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的思想。我们都说孩子是未来的主人,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与生命延续, 幼年儿童懵懵懂懂, 心智尚未成熟, 毫无选择保留地向外学习探索,所以环保意识要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让人们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为此,我国有关规定中要求,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要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环保在将来也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从小启蒙幼儿的环保意识灌输环保知识,获得环保技能,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环境保护具有深远而又重大的意义。从小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良好的环境意识是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只有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使幼儿关心身边的生活环境,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地球保护人类的道理,长大后才能自觉地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一、幼儿教育
(一) 家庭父母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养成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是《三字经》中的重要准则。由此可见, 我国从古至今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从幼儿时期开始培育环保意识对建设绿色家园战略日显重要。而幼儿园和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会对幼龄儿童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起着主导性的作用。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的娇宠,造成许多孩子任性,养成一些乱扔瓜皮果壳,浪费材料资源、浪费食物,损害花草树木等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所以幼儿行为意识培养教育的重视得体与否与当代成年人的言行举止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能够激励父母家人在平时生活中严于律己。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建立环保意识,我们必须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家长工作中,实施家庭和幼儿园的双重教育,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二) 幼儿园与教师要加强环保意与行为的教育
创建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对幼儿来说,环境就是他们学习的有效资源。幼儿园应尽量为幼儿创建一个接近自然地绿色环境让幼儿观察、了解、感受不同的生态环境。创建环保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中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思维特点是通过具体、形象的活动来直观感知和认识事物,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这是因为幼儿期是人生中的特殊时期,有着其独特的特点: 第一,幼儿期更依赖于情感,缺少理智;第二,人生中经验的积累,世界观的形成,最早是从幼儿时期开始的。居于以上特点,幼儿对任何事物都有非常强的好奇感。幼儿时期由于经验少,不论是在探求世界的时候,还是在进行游戏时,都是靠情感来支配行为,通过具体的形象,用直接感受、亲身体验、动手操作、付诸实践的方式来认识事物。所以,幼儿时期的教育不能像中小学那样,要合理地安排每日的生活,把环保教育融入到游戏活动中, 贯穿到整个教育进程中。例如做游戏时所利用到的废旧物品来源于生活,幼儿经常会接触到的,运用废旧物品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的理念。教师可启发引导幼儿对废旧物品进行利用与改造,从而让他们在玩中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通过老师和家长齐心协力,让孩子们在游戏的同时一起收集废旧物做成的游戏材料,使得孩子们在游戏中懂得了一些废旧物可以加工再利用的道理,不知不觉地增强了环保意识。
创建环保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环保理念。幼儿园可以在园内设置种植区和班级门前自然角,让孩子们在亲近动植物的基础上,培养关注动植物的情感,激发热爱生活、关心环境的意识。
二、幼儿环保意识薄弱的原因
(一) 家长没有以身作则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去引导和教育孩子,从而逐渐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再慢慢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首先,家长应先提高自身的自觉性,时刻检查自己平时的各项行为,特别是在孩子面前,更应注意不要做任何与破坏环境有关的行为,要经常在孩子面前强调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二)教师环保意识薄弱
近几年幼儿教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儿教师队伍也逐渐扩大。虽然大城市教师已趋向专业化,老师。设备也比较先进,但在一些小地方幼儿园的教师素质并不高,不论是专业知识,还是环保意识都比较缺乏,教育设备也比较落后,不够完善,因此,幼儿本身也会在无形中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而教师又不能将教学内容渗透环保知识传授给幼儿,所以对幼儿就不能进行环保意识引导教育,从而使幼儿缺乏环保意识。
(三) 幼儿园环保资源匮乏
就目前的幼儿园而言,多数没有环保课程,老师或许能讲一些有关环保的知识,但很零散,在儿童的记忆中是短暂的,肤浅的。幼儿园里大多不会栽花,种树,种草,更不会饲养小动物,缺少自然环境对幼儿的熏陶,这难免为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增加了障碍。
(四) 教学方式传统单调
家园共育,培养环保意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书,看不够的美好画卷,是孩子们成长的最好课堂。在家园共育工作中,幼儿园应携同家长走出课堂,走向生活中的环境教育,使家长成为环境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做起,以身作则,处处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教育孩子。如注意自己的着装整洁,物品摆放有序;看见废物主动捡,看见破坏环境的行为主动管;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培养孩子节约环保的习惯,不浪费一张纸、一双筷子、一个塑料袋,让孩子从小事做起,为人类做贡献。在做游戏的时候,要引导孩子不要浪费游戏材料,在吃放时,要告诉孩子不要浪费一粒粮食、一滴水。在室外活动中,要教育孩子不要攀折花木、践踏草被,要引导儿童爱护每株花、每棵树、每根小草,亲和小动物。通过点点滴滴,长期坚持,由浅入深,使幼儿逐渐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下逐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其实,只要大家做有心人,在日常收集、整理、交流与分享环保信息的过程中,关注周围环境,并开始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来引导、教育幼儿保护周围环境,是最有效的环保教育。
三、环保的迫切性与环保教育的积极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成绩令人瞩目,但遗留的问题也高度集中。放眼望去,今天的中国,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已经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于生态问题的不满空前强烈。一段时间以来,水危机事件频繁发生、“雾霾”两字不断出现、PM2.5引发热议……解决环境问题不能再耽搁,我们必须迈出更大步伐,同时也更要有耐心和定力。
生态问题不仅是直观感受到的河水变黑、空气变臭,更是人民群众对发展评价的变化。失去环境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得民心的无用功。我们必须从基本民生和重要公共产品的深度上认识环保的必要性,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视野上看待环境治理的重要性。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强,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我们今天节约资源,就是为未来的发展争取空间,我们今天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为未来保留持续向前的动力。
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策略探究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