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对于幼儿来说,家庭与幼儿园就是其所处的两大环境。然而在任何一个环境中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来慢慢实现。这种共同努力也就是所谓的家园合作。怎样来实现完美的家园合作呢?
一、家园教育观念、目标、思想趋于一致
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来实现家园同步教育是家园合作的基础。只有观念思想一致才能谈合作,才能合作好。在转变观念上幼儿园要把只有学校才能教育孩子的观念变为开放的家园共育的观念。家庭一方要对传统观念中的“养是父母教是老师”的观念否掉,把养育孩子的责任全方面的承担起来。在观念一致了之后还要共同提高一下教育观念的科学性,因为经调查表明不少家长对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我园在这方面做的很好,每当家长会园里都会给家长发关于科学教育的书籍,并且时而请讲师给家长们宣传科学教育观方面的知识。当家园共同用科学的教育观去教育孩子时,那么此时形成的合力,必将为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增添希望。 家园在教育目标上要想趋于一致首先应当为习惯确立标准,并且把这个标准当成培养孩子的目标,并一起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其次家园内部成员之间的教育目标也要一致。如果,一个严、一个爱,这样做容易使孩子无所适从,所以家园目标一致很重要。 在思想上趋于一致就需要家园共同了解当今社会儿童所处的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当今社会环境具有现代气息,所以家园要拥有现代的教育思想。同时要知道培养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家长要有心理准备,并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必须在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加强对幼儿的行为指导。家庭教育要尽可能配合幼儿园教育思想来教育孩子,适时弥补幼儿园教育的不足。总之,家园必须用同样的科学教育观念武装自己,在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作用的同时坚持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并重的原则,形成观念一致的教育合力,使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家园勤沟通,为家园合作做好保证
传统意义上的家园沟通通常是家长会,都是教师说家长听,会中几乎没有交流和重要的讨论,因此家长没有参与性。很多关于孩子的发展问题也不能解决。除此之外与家长基本就没有其它的沟通方式了,这中间的教育就会出现断层,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被忽略了很多。所以要想家园合作好就要经常进行沟通和讨论,及时的对孩子问题予以解决。
(一)进行家访 园里教师对每一个幼儿进行家访工作,了解不同孩子在家的生活表现、成长过程、个性发展情况等,让家长填写幼儿调查问答卷,和孩子们多交流、做游戏成为朋友等。我园有些孩子生病在家休养,老师很关心他的健康,也会进行家访。这样家长和孩子心里都很高兴,喜欢上幼儿园。
(二)召开有活力的家长会 开会的时候家长要有主动性和参与性,对于自己孩子在家的情况都认真属实的反应给老师,老师也要详细的回答家长的问题,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把家长会变成一场座谈会。
(三)开放半日活动 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幼儿园进行开放半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观摩老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将集体教育活动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在幼儿家长面前,使家长看到孩子在园的生活,了解到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活动之后,家园之间互相讨论提些建议,为半日活动做个总结。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家园沟通紧密,对孩子的了解将会是全方位的,不会造成对孩子的忽略。家园勤沟通,合作有保障。这不仅可了解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还可满足老师的教育需求和孩子的心理需要。
三、实践活动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
教师和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实践和锻炼的机会与条件。教师和家长不能仅仅在思想上重视,更主要的是要为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有一个过程,具体体现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之中,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里的日常生活、游戏、劳动等活动中进行着吃饭、睡眠、盥洗、与人交往等方面的技能、习惯的训练。教师和家长应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实践生活中不断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在幼儿园,教师应该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大小便、自己剥香蕉桔子、帮助老师一起收拾整理东西、同伴之间互相帮助等等。有时候,我们会听到孩子嘀咕:爸爸妈妈最不好了,不让我扫地、不让我拿饭碗、早上起床也不让我自己穿衣服。甚至还有个家长这样跟我说:老师,午睡起床时不要让我孩子自己穿衣服,他穿得太慢了,会着凉的。殊不知,家长这样做,剥夺了孩子实践锻炼的机会,会使孩子产生一种依赖心理,这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很不利的。针对这样的一些家长,我们要多与之沟通、交流,纠正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我们还要鼓励、指导家长创建适宜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创造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条件,让孩子多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感官亲身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孩子更有信心,也使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增进了对父母的爱,从而还进一步培养了孩子的好习惯。
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应注意的要领
1、由易到难的原则
幼儿阶段的孩子年龄小,理解和接受能力差,在实施某种准确行为的教育之初,教师们应当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不给孩子提过高要求,以免孩子会因难于马上达到要求而损害积极性。
2、发现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
幼儿阶段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一旦发现他们有不良行为时,家长或老师要及时给予纠正,并告诉他们原因。
3、树立良好的模仿榜样
幼儿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强,也喜欢模仿,因而家长或老师要处处以身作则,给幼儿起表率带头作用,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也务必要首先做到。
4、及时给予鼓励
由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程度还不高,幼儿大多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评价,因而家长务必要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及时进行表扬,通过激励固化良好行为。
5、适当惩罚
在给予孩子鼓励的同时,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也必不可少。当然,惩罚的目的不是为了摧残孩子的身心,要及时对不良行为的进行否定,希望孩子能及时纠正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任重而道远,老师和家长务必在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引导和培养,在大人们的严格要求下,通过幼儿的反复练习,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受益终生。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多数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出色的人材,让他们拥有健康的人格,拥有健康的人生和快乐的生活。为此,家长们应当重视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父母可以留给孩子最可宝贵、受用终生的财富,每一位家长都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方面,其实道路并没有那么艰难,只要家长和幼儿园通力合作、家园联手,在共同的教育目标和育儿观的指导下,在思想上相互沟通和借鉴,在实际行动中力向一处,就一定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3)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