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 “独立性” [摘 要] 本文通过独立孩子与过度依赖成人的孩子事例做出了明显对比,并以本人的教师观点及DIY论点阐述了幼儿独立性的重要性,让成人懂得真正的爱是怎样的?过度关怀及关爱会让孩子缺乏自信、自主及勇气,让他们失去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反而会害了他们。成人所需要承担的角色应该是一个正确的引导者 、支持者和鼓励者 。相信孩子完全能够胜任! [关键词] 独立性、 自主、自信、 DIY、家庭教育。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身上暴露出来的诸如自私霸道、胆小怯懦、娇气自负、懒惰浮躁、冷漠、缺乏爱心等问题,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曾经在街上看到了这样一幕情景: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不小心摔跤了,妈妈看到此景甚是心疼,愣想了一下还是不慌不忙地走过去对正在哭闹的孩子说:“没关系,自己不小心摔了就自己爬起来,妈妈为你加油!”孩子似乎也知道了些什么,哭声渐渐小了,自己也从地上爬了起来,妈妈忙鼓励他:“我就知道你是最棒的,自己能够爬起来,以后也一样,跌倒没关系,就算妈妈不在你的身边你也可以自己爬起来,知道吗?”孩子听了妈妈的表扬及鼓励“摁”了一声后笑了,我看见孩子的笑脸,自己也似乎想到了什么,并随着孩子的笑脸也做出了相同的举措。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感慨很深,回想一下很多的老师及家长又是怎么做的呢?孩子跌倒了,有的妈妈又是揉又是哄,于是孩子就大哭特哭;孩子不愿意背书包,家长背;孩子自己不吃饭,于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追着赶着手把手的喂孩子,从出生一直喂到幼儿园的中大班,他们似乎还很有借口:“孩子要妈妈喂,不然就不吃,我们做家长的不可能让孩子不吃饭,所以就喂喂,其实也没关系啦,反正他们还小!”可是家长们不想想孩子一直这样依赖你们,本来可以自己做的事你们没有给他们机会,不去为他们创造机会,而让孩子随着这种依赖的心理发展,到最后只会一发不可收拾,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呢?现代家庭教育特别是独生子女教育的一个共同误区就是对孩子过度的服务,对孩子的衣食住行无微不至的关怀,导致许多孩子四体不勤,对生存的独立性和生活的智慧严重缺乏,一旦离开父母和老师,就无所适从。在当今社会来说,竞争是多么激烈,如果不能独立的完成一件事,别说工作,连以后的自理都成问题,那还能做什么?像我在街上看到的那个妈妈就处理的较妥当,孩子跌倒视若罔闻,或是轻描淡写地叫他自己起来,孩子反而会像个勇敢的斗士一样爬起来就走,似乎什么也没发生 。其实妈妈也很爱孩子、会心疼,可是她能较好地把握尺度,知道怎样才是真正的为孩子好,怎样才是害了他…… 源源的爸爸去世了,妈妈就倍加疼爱源源 。源源四岁了,妈妈还是整天喂他吃饭,给他穿衣穿鞋。妈妈终于送源源去了幼儿园,老师告诉源源妈妈,源源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扣扣子,也不会穿鞋 。而和他同龄的孩子做这些小事却做得很好,相比之下,源源显得手忙脚乱,而且很可怜 。老师告诉源源妈妈,让他学习自己去做这些事情,因为四岁的孩子自己应该已经学会穿鞋带帽 。可妈妈说:“我喜欢源源,他现在是我的一切,我宁愿为他做出更多的牺牲 。” |
| |
上一篇: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 | 下一篇:浅谈学前教育的发展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幼儿 独立性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