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是需要国家每一个民众都积极参与的事业,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政府要动员全体民众依法参与到社会管理工作中来,要求人们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久以来的封建官僚制度思想,导致人们习惯于听从政府的指导,全面接受政府提供的服务,较少表达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公众参与意识不高。虽然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但是政民之间的互动沟通却比较少,主要由于有些民众对参政机会和渠道知之甚少,政民互动的渠道缺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公众的参政热情。在大数据时代,微信、微博等社会新媒体的发展,为人们表达个性化需求、诉说民情提供了渠道,有利于群众广泛参与政府建设。县域政府要把这些社交新媒体好好利用起来,鼓励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激活公众参与政府建设的热情,提高政府行政的质量,建设民主化的服务型政府。
二、利用社交媒体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服务型政府首先是一个民主的政府,是一个以人民为主的政府。这就说明公众是政府治理的主体,不是治理的旁观者。大数据时代,县域政府建设不能仅仅依赖于政府一方,政府不是唯一的治理主体,促进政府治理主体的多样化是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县域政府应该将民众当做共同治理的合作伙伴,共同决策共同建设服务型政府,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使人民当家作主不再流于形式,不再是一句空话,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参与权落到实处。
首先,县域政府要把微博、微信等热门社交媒体利用起来,进一步疏通公众参政的渠道,增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政务微博和政府微信公众号是连接政府和社会大众的纽带,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政府网络平台及时了解政府的工作,也可以通过政府网络平台及时反馈自身的问题寻求相关帮助,并且对政府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同时,政府也有义务通过政府网络平台公开自身的工作情况,积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把政府权力的运用公开在阳光下,让政府的工作受到人民的监督,保证自身工作的透明性,建设透明的阳光服务型政府。最后是激活网络论坛。在该论坛上,不仅可以方便公众之间加强沟通,也可以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有效互动,通过在保证公民言论自由的前提下,更好的方便公众表达出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县域政府可以通过公共论坛听到民众的声音,言论自由的环境更能反映公众的真实需求,政府可以在广泛倾听民意的基础上为民众提供更优质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所以,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县域政府应该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利用各种社交新媒体增加与民众之间的沟通。
三、结论
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的应然和实然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整体而言我国县域政府在大数据的应用方面还存在着五个大的问题:一是政府行政过程中大数据应用不足,二是公务员队伍中大数据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三是政府有关部门数据共享与开放程度不够,四是数据信息安全无法保障,五是政府建设中公众参与性不足。政府公务人员大数据意识和观念缺乏,县域政府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不足,政府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不愿意数据开放和共享,大数据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公众参与的网络互动平台等。加强大数据顶层设计,提高大数据治理意识,制定大数据发展战略;重视人才培养,构建大数据专业人才体系;加快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共享与开放;加强大数据信息安全管理,完善大数据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政府与公众间的网络沟通平台,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激发公众参与政府建设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