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1 一、研究预习习惯养成的目的和意义 1 二、培养习惯应遵循的选择 2 三、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2 四、培养良好预习的策略 2 (一)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2 (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3 五、营造家校合作的氛围,创造良好的预习环境 4 (一)提高家长对预习的认识 4 (二)教给家长预习指导应注意的问题 4 六、指导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4 (一)预习内容问题化 4 (二)关键内容具体化 4 (三)课后练习预习化 4 (四)预习效果评估化 4 七、研究效果及分析 4 八、研究课题中存在的困惑及努力方向 4 参考文献 4 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初步感知新知识,找到疑难,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以至优化课堂细节的作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无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的课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地位有了空前的提升,教师的角色也在悄然变化,显得预习的重要性。预习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学生课前有预习,听课是对老师的启发性问题的反应就快。所以预习对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必须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研究预习习惯养成的目的和意义 从^^论文同学网的搜索链接,查找^^论文的关键词,可找到更多^^论文 |
| |
上一篇:低年级课堂纪律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 下一篇: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学生 预习 习惯 培养 | 2021-04-16 13:33:5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