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我评价特点的调查与研究 一、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 1、低年级学生自我评价懵懂。 低年级学生,由于刚开始小学的各学科学习,对学习的内容、结构处在懵懂状态,他们的学习带有较大的被动性,主动性、自觉性、自我调控能力很弱,作业也主要放在课堂上完成。因此,刚入学的小学生,有学习的自我评价的意识,但是自我评价能力几乎极不正确。主要表现在对自己学习的判断上,要么是觉得自己很好,要么不知道,对自己以前的学习情况的记忆也很淡。随着学习的深入,经验的积累,低年级学生逐渐懂得学习是有优劣之分的。他们的判断评价能力开始增强,能够对同伴学习的情况提出粗略的评价,如:他(她)成绩好,朗读好。对自己的学习评价则滞后于对别人的评价。 2、中年级学生自我评价的分类 小学中年级学生则处于自我评价能力开始形成的时期。一些优秀的中年级小学生可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分类,再进行分类评价。例如:写字可以从笔画的位置、长短、结合得是否匀称来评价;朗读可以从正确、声音响亮、是否连贯、是否有感情等方面来评价。他们用这样分类的方法评价他人,也会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这样的自我评价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明显,但是总体上看,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替整体的情况较多。中年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开始形成,并缓慢地逐渐提高,这种形成与提高的过程可以通过与低年级课堂学习的比较感受到,但是较难用精确的数据表示出来。 3、高年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形成 高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已经初步形成。课题组进行过一次调查。在六年级一次期中考试过后,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试卷,从“对自己成绩的满意程度、自己学习水平在班中的相对位置、存在问题、改进办法”四个维度进行自我评价。结果显示,约有86%的学生对自己学习水平的评价恰当或基本恰当;约有83%的学生能够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方法(如:词语默写、课文背诵要下功夫;阅读短文能力不强,以后语文课上要多动脑筋,多回答问题等)高年级学生学科学习自我评价能力的初步形成,还可以从课堂上反映出来。学生能够在老师指导下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的办法,例如:朗读课文不流畅,分析后认为预习没有做好是主要原因,还有朗读基础、胆量、性格等原因。只要坚持按老师要求多朗读,早准备,就能够读锝比较好。 |
| |
上一篇:农村小学优秀教师转化后进生策略.. |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小学生 自我 评价 特点 调查 研究 | 2020-09-23 08:51:33【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