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突破数学思维障碍的策略探讨
台山市华侨中学——陈召强
【内容提要】如何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如何提高我们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高中
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方法的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思维、数学思维障碍
一、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形成的因素
1.知识因素
⑴认知结构不稳定,易产生负迁移;
⑵思维缺乏逻辑性,推理出现逻辑漏洞或缺乏理据;
2.非知识因素
⑴不良习惯;
⑵心理素质不稳;
二、 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1.数学思维的肤浅性: 1〉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注重由因到果的思维习惯,不注重变
换思维的方式,缺乏沿着多方面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2〉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那些不具
体的、抽象的数学问题常常不能抓住其本质,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模型或过程去分析解决。
2.数学思维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
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
3.数学思维定势的消极性:有些学生往往定势于原有解题经验,思维模式化,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
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
由此可见,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
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突破策略
1 语言转译
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三种,它们各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长处解题时,若能及
时将题目条件与结论中读不懂的部分,由原有的表述样式,转译为新一种表述样式,则可以帮助我们突破
语言关卡,读懂或切入题意。
2 妙用联想
数学解题中思维受阻时,将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与数学各分支中不同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及现实生
活中的其他知识常识,充分展开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改变问题情境,常能有效地使思路畅通,
甚至诱发直觉、顿悟,激发灵感,获得创造性的解法。
3 分解突破
对不易识别模式,进行形式转换,或情境较复杂,不易整体突破的非常规问题,根据问题的结构,数
学对象的内涵(本质属性)和外延(使用范围),灵活转换思维角度,运用分解、分割、分离、分类等策
略,转化为一些相关连的小的子题目,就常常化新为旧,化生为熟,化难为易。
当前,新课标教学要求已经向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以培养学生的思维
发展为主线,则势必会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