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的资源有限主要表现在信息的载体上————版面、传播时间和传播渠道有限。而网络媒体的新闻信息却是海量的,甚至是无限的,没有封顶,报纸的版面和电视、电台的时段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它发布的新闻是择要的、有选择的、要排队的、讲规格的,大量有价值的新闻有可能发不出来。新媒体可以借助网络没有边界、开放的、不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等优势,在第一时间更快地将信息发出去。并且通过新媒体的加效应,能将很小的一个事件,经过一个区域性的媒体传播快速地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并且可以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演绎。[ ]
3、虚假新闻泛滥,缺乏可信度和权威性
根据陆定一先生的界定,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准则,也是新闻的生命所在。而虚假新闻则是“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新媒体由于其开放性,低门槛以及方便快捷的传播特点,加上网络本身具备的匿名性、病毒性等特点,使网络成为虚假新闻的重灾区。[ ]快捷报道、海量信息,自然不可能需要为传统媒体如报纸网络通信,写出严谨的具有作者独特的风格。但目前编辑出版的新闻报道网站,比较常见的现象重数量而不是质量,其实把握方向,把握和语言运用错了一次又一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很容易使人们对网络新闻的信息真伪产生怀疑。[ ]
(二)公共突发事件概念及其特征
根据澳大利亚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的研究,公共突发事件是指对全国或部分地区的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公共秩序、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大威胁和损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急需快速做出决策的紧急公共事件。[ ]公共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公共突发事件既有人为原因造成的,如菲律宾人质劫持事件;也有自然原因造成的,如汶川大地震。这些事件都是突然发生的,之前无任何征兆或征兆不易被发现,各级社会组织很难对其进行预测。时间紧迫: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决策部门快速做出决策,予以处理。如果错过最佳处理时机,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影响广泛:一是指影响的范围较大,公共性的突发事件可能会对整个国家或部分地区的安全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影响;二是指影响持续的时间较长,事件发生后往往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人们的心理及社会各级组织对该类事件的处理带来长远影响。
三、新媒体时代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特点
(一)传播速度即时性
网络媒体是比传统媒体在信息及时更新方面更方便。专家认为,网络新闻是一整天任何时间点都可能出现。也就是说,网络新闻具有“所有的时间”,报告中,零时差,不仅能与历史事实链接,而且与现实同步,也为未来的后续报道提供基础。微信,依托移动手机网络平台,随时随地都处在时间和空间的快速转换中,一旦社会上发生突发事件,拥有手机微信客户端的公众,拿起手机只需拍下图片、录下声音或编辑文字,便可在现场即时发布信息,成为突发事件报道的现场见证者。[ ]“7.23”动车事故发生4分钟后出现了第一条新浪微博,此后关于该事件的微博在几天之内达到1000多万条。同时,新浪、网易、腾讯等各大新闻门户网站分别对事故现场情况、事故救援、赔偿等进行报道,并推出包括音视频、文字、图片在内的“7.23”动车事故新闻专题。新闻专题将该事件信息全部整合到一起,给公众呈现出比传统媒体更加全面的信息。在新媒体时代,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发布信息,显然要比固定时间播出的电视新闻栏目要快。电视媒体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介的形式,更快、更及时地传播准确信息。国外电视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就充分运用了新媒介,例如2013年4月16日的波士顿爆炸案报道中,CNN、NBC等电视台都曾在推特上发布信息,并在新闻报道中引用了推特上发布的消息。国内电视媒体现在也纷纷在微博上开设账号,例如在“5•20”福州五一路楼房倒塌事故的报道中,包括央视、福建新闻频道在内的多家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转发了新浪博友发布的微博信息,并且对稍后的新闻报道做了预告,一方面吸引网友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关注,一方面也从网友的反馈中获得有价值的线索和值得深入关注的观点。在2015天津塘沽大爆炸事件中,微博微信不再是传统舆论场的一个补充,信息越来越具有首发性、独创性,自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舆论场。8月12日午夜,大爆炸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当地网民就爆料:8月12日晚23点30分左右天津塘沽区发生大爆炸,一声巨响,很多人以为地震,都跑下去了。有人还通过智能手机记录下关键一刻,通过微博微信上传现场照片、视频,包括天空现蘑菇云、窗户被震碎、汽车被烧毁、受伤市民跑到街上等,这些内容瞬间刷爆朋友圈。相比之下,天津卫视出于种种原因还在播放韩剧,反映最为迅速的几家媒体也是13日凌晨才介入报道,信息来源及资料素材多来自微博微信。自智能手机出现以来,微博微信在第一现场信息发布方面的功能一再凸显,是天津大爆炸中名副其实的现场信息报道“第一人”[ ]
(二)传播的碎片化和简洁化
电视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偏重于“长篇大论”,而在新媒体中,比如微博就有字符限制,这使得微博传播的信息内容呈现出碎片化和简洁化的特征,在“5•20”福州五一路楼房倒塌案例中,新浪微博上的第一条信息就非常简短“福州五一中路速八酒店旁无名子后面一栋建筑突然倒塌,伤亡情况不详,祈祷”,而且附有两张倒塌现场的图片。这样的信息传播形态,在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报道中是几乎不可能存在的,然而恰恰是这种“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符合了当下信息化社会的生活方式,人们在等车空隙、休息时间,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快速获得有用的资讯,从而使得新媒体对突发事件进行第一时间报道的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媒体技术对新闻报道的影响——新媒体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时的作用(二)由教育资料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