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制度的概述。
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结论。
内 容 摘 要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加之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口生育率随之降低,预期寿命也比之前有了很大的增长,我国的人口基数很大,由于这些因素我国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其他国家相比尤其严重,而且老年人口增长迅速。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使养老保险制度的受益人越来越多,这对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已达1座机电话号码2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中占13.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3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已经在社会经济尚不发达的状态下提前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的增多使得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那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人口老龄化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概述
人口老龄化的概述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率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率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率达到7%以上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也就是说,如果 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说明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率已达1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率已达8.87%,这意味着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已经踏入人口老龄人化国家的行列。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概述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保险之一。所谓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长失去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模式,养老保险金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其中企业承担开资的20%左右,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8%,其余部分由国家承担。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建立的,1984年由于老龄人口增多各地开始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997年中国政府制定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在 全国制定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从2009年起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2010年我国又出台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
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特点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老龄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很快,老年人口规模庞大,下面是关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情况:第六次比第五次增长 (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约4752万人,增长率为2.93%,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人)增长约 3072万人,增长率为1.91%,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很快,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仅仅10年的时间我国老年人人中口增长规模就相当庞大。
我国人口老齡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前达到高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尚不发达,在这种环境下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了计划生育工作,由于人口基数大,这就使得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使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社会经济尚不发达的环境下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社会经济尚不发达,我国未富先老就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社会无疑就比那些发达国家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艰巨。 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人口高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80岁及以上人口占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率、100岁及以上人口占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率都呈现出上升趋势,这说明我国人口老年人口中高龄人口日益增多,并且增长速度很快,这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已达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卫生技术、人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高龄化现象就日趋显现出来。表二:中国五次人口普查的老龄化和高龄化系数 65岁以上人口 80岁以上人口 100岁以上人口 老龄化系数 高龄化系数 老龄化系数 高龄化系数 老龄化系数 高龄化系数 1953 4.41 60.28 0.33 4.47 0.0006 0.0081 1964 3.53 58.18 0.26 4.29 0.0007 0.0116 1982 4.91 64.30 1.50 6.59 0.0004 0.0050 1990 5.57 64.96 0.68 7.92 0.0006 0.0069 2000 7.10 67.91 0.96 9.23 0.0014 0.0138 ^^文档来源:转引自张运刚《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保险》【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从表二我们就可以直观的看出我国不仅老龄化系数在不断的增长,而且我国的高龄化系数增加速度也相当迅速,这些都显示出我国不仅面临着人口老龄化,而且还面临着人口高龄化,这就给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以严重的冲击。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其问题 1、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体系尚不完善。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我国养老保险比较正式的法律法规也就只有1997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而且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专门法规。农村养老保险各地方遵照城镇养老保险,我国没有一个养老保险的标准,各地农村养老保险政策不一致导致我国养老保险的不公平,这极大的打击了我国人民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在社会经济尚不发达的环境下提前到达高峰的情况下,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立法体系刻不容缓。 2、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小,保障水平较低。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国家职工和城镇企业职工为主要对象,老年人中大部分没有基本养老金,特别是在农村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大多数都没有基本养老金收入,而我国有将近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口在农村,老年人有70%以上都生活在农村,他们经济地位低,失去劳动能力没有收入,多依靠子女供养,他们迫切得到养老保险金却得不到,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一大缺陷。 3、养老基金规模小,经办机构分散,监管不力。养老保险资金的规模大小直接决定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运作后期的支付能力,也是保证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良性运作的基本前提。我国虽然在2010年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5亿元,但是实际上却缩水和贬值的状态。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经办机构分散,由中央和地方同时经办,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样就容易出现政策上的矛盾和冲突,政出多门等情况就经常出现,导致我国对养老保险基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不足,出现养老保险基金并没有用到养老保险上来,出现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等。养老保险监督体制的不完善给我国养老保险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作用,难以保持养老保险基金增值,对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运作起消极作用,削弱了其在养老保险体制中的保障能力。 4、我国养老保险获资渠道单一,财政支持力度小。国外有专业理财规划师帮国家计划如何养老,中国这方面起步较晚,不仅面临养老知识的匮乏,而且也遭遇诚信危机。在银行存钱时,经常有保险人员让你买保险,不信任感会让你加快脚步离开。我们不仅仅存在着对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不力等表层的问题,更缺少多渠道、多保险、多元化的养老体制,缺少能够调动与发挥自主养老潜能的机制,缺少帮人养老“量体裁衣”的专业机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不禁让人担忧。我国的劳动力非常廉价,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其薄弱,而现在的家庭一般都属于4-2-1类型,两个人挣钱要供养4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国家财政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很小,理应加大我国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分析(一)出生率的降低 ^^文档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可以清楚看出我国人口出生率从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基本上呈下降趋势,虽说在上世纪80年代出人口出生率有所反弹,但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就呈现出大幅度的降低态势,1987年出生率达到最高,为23.33%,之后就逐年降低,到2005年仅为12.40%。出生率不断降低,而死亡率基本保持不变,这就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二)预期寿命延长 ^^文档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的增长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大幅度的提高,加之医疗科学技术、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的飞速发展,人口自然死亡率不断降低,个人预期寿命不断增长。 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与个人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的共同作用就是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越来越大,社会老龄化程度就越来越高,这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四、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一)人口老龄化弱化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加重了社会养老的负担。 随着城市化的脚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虽然这样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水平,但是老人们与其子女们在地域上分离,这给老人们带来了心理的空寂,造成留守老人的现象严重,这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变化。此外,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现在的家庭结构大多数为“四二一”结构,这样我国青壮年就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这也给社会养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青壮年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他们的收入也不足以承担四个老人的养老,这样我国养老的负担就有很大一部分就需要国家和社会来承担,社会养老的负担日益加重。(二)人口老龄化给养老保险资金的预算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表明老年人口的数量增多,,那么老年人口的增多就使得更多的人领取养老保险金,这无形中就给养老保险资金的预算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帕拉科斯(Palacios,1994)以先行人口发展态势和现行老年保障制度不改变为前提,做了1990~2050年分地区的公共养老金支出预测,到2050年,整个OECD成员国公共养老支出将占GDP的16%以上,而中国这一比率将达到13%-14%。这一数据显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未来养老保险资金的预算带来很大的压力,也给我国未来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带来巨大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的地域差异也给不同地区选择养老模式的难度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文档显示,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为5881万人,是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66.7%,这表明我国老年人口大多数在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现象较城市更为严重。我国是在社会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属于“未富先老”型,而我国老年人口又大多数在相对于城市经济更为落后的农村,这就加剧了“未富先老”使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更为困难,也给我国对于养老模式的选择增加了难度。
五、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一)健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水平。
为了使养老保险资金能够全部用在社会养老上,防止和杜绝养老保险资金被个人所占用,我国应在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体系的同时,尽快出台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条例、社会养老保险监督法等有关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法规,使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以及通过建立专门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机构,做到全民公开化、透明化,实行全民监督,保证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的完全完整,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水平,从而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制度化和法制化措施保证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有效的良性运行,通过增强政府职能来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二)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
政府应加大对关于养老保险知识的宣传,使人们都能够很好的了解到关于养老保险方面的知识,让他们了解到参保后所能得到的实际利益,这样可以提高人们参保的积极性。在宣传的同时国家也应该提高对养老保险的财政支出力度,增加养老保险储备基金,使我国在未来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资金压力,这也是未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逐步做实个人账户,使得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将其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当前养老保险制度主要以城镇职工为主,因此,要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农村农民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为更多的老人解决养老的后顾之忧。
充分利用老年人口资源,实现“以老治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的身体素质也有了较大改善,健康预期寿命增加,有的老人不仅自己的生活能够自理,而且还能够照顾别人。因此,不能单纯的把老人视为一种赡养负担,而是一种宝贵的人力资源。政府应该积极引导老人重返社会,还可以适当的推后退休年龄,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为社会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可以组织老年人服务队,让健康的老人影响甚至照顾那些年龄更大、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老人们心灵的空寂,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在的年轻人在岗位上经验的不足。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实行这种老年人“以老养老”的模式不仅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还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国家财政造成的压力。(四)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配套措施。 为了更好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现象,还应该做好养老保险制度的配套措施。例如完善统计、提高缴费效率 、严格缴费手续、调整缴费给付标准等。 首先,要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养老保险信息网络,将养老保险缴费透明化、公开化。养老保险的缴纳、查询等都要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提高缴费效率,做到信息共享,做实个人账户。其次,建立一个能够随物价上涨和社会经济发展而作出相应调整的缴费机制。再次,要加快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老人身体不如年轻人,经常会有些大病小病的,如果不改变现在这种看病难的现状,那么老人们的养老还是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最后,要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改革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除以上几方面的设想外,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还应该包括:确立养老保险的管理机制和有关部门的分工协作,加强对日益增多的老人的管理服务工作,缩小养老保险退休金的差距,完善收入统计,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行并使之保值增值等。
六、结论 总而言之,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国不争的事实,我国在面临这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上,就应该根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完善适应中国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比世界其他国家更为严重,属于“未富先老”型,这对正处于改革进程中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因此,不断进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整和创新,积极应对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对政府养老保险预算和社会经济的挑战,具体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张运刚,《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成都,西南财经出版社,2005【2】张来楠,,《中国面临老龄化危机》,中国人口信息网。2009【3】席群、周星旺,《建立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模式》,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06期【4】林毓铭,《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5】孟庆平,《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山东财政大学学报(双月刊),2007(3)【6】杜晓,《中国社保基金监管法律框架蓝图呼之欲出》,法制日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