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担保机构数量调查
注:数据来源于本次调查
从图6可以看出,目前杭州中小企业大都认为有资质的担保机构还很少。
担保的中介机构和行业鱼目混珠,这些机构往往是变相的高利贷场所,难以起到真正的担保作用。对中小企业来说,融资往往是水中月,镜中花,有时与这些机构合作甚至债台高筑导致企业彻底死亡。
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途径及对策
(一)从企业自身入手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中小企业要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增强诚实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保护有效资产,提高企业资产质量,尝试用项目专利权和收益权等作为抵押、质押分红担保等办法的有效措施。
2.加强合同管理,建立企业预警机制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中小企业要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熟悉本行业发展前景,学会对付欺诈的问题,尤其要加强合同管理,从签订到执行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均坚持合同条款和法律依据。此外,还需要学习和了解合同以外本行业的潜规则,重视对合作方的考察和信用评估,确保对信息掌握的充分有效。
3.树立诚实守信意识,遵纪守法公平合法经营。中小企业不要以少数钻法律空子,利用“公司面纱”蓄意、恶意套取银行资金而一时得逞的企业为榜样,须知这样的结果是不长的,最终一定会刺破“公司面纱”。要实现公开公平交易,树立诚实守信的经营意识,从而减少社会和银行对企业的信用危机。
(二)从金融机构自身做起
1.建立独立审查人制度,在现有基础上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在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中推行客户经理制,主要依赖基层信贷经理掌握的各种“软信息”,赋予客户经理相应的权限。在现有基础上合理下放对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审批权限,下放全额存单质押贷款、全额保证金的承兑汇票签发权。争取不丧失一个优良客户。
2. 多渠道吸收和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加大对高科技创新型项目的支持。金融部门可通过自我培养、跨行业吸收聘用等方式多渠道吸纳复合型人才,打破固有思维模式,提高对高科技创新型项目的认识,专门对这些项目贷款设立一定比例的风险损失率,以利补亏,增加金融机构对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原始动力,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3. 以价值链为核心,改进组织机构,使银行服务更贴近中小企业。银行要以价值链为核心,改变现有的以行政区域划分总分行关系的组织模式,按不同客户对象进行划分,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机构,实现银行组织机构扁平化,专门设计出台中小企业贷款管理的制度安排,简化程序,委托专门社会中介机构评级授信,降低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建立紧密型的银企关系,达到银企双赢的结果。
(三)从政府社会多方推进
1. 多渠道融资,刺激资本市场发育,规范民间融资渠道。利用产权交易所,为中小企业提供资产重组和融资舞台,建立多样化的融资制度。中小企业可尝试申请创新基金、引入风险投资基金、项目融资、融资租赁、典当融资、补偿贸易、境外上市融资等方式进行多渠道融资。对于民间非正规渠道借贷一定要谨慎,在政府的规范主导下,通过合理的渠道、合适的利率、合法的机构下进行,严防以借贷为诱饵造成企业债务风险。
2.设立担保基金或机构,健全担保机制,分散金融风险。一方面,修改完善《担保法》,引入动产抵押担保制度,扩大动产担保范围。允许应收账款和存货为担保物,允许在普通债权上设立担保,引入浮动担保制度。另一方面,通过激励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机构,采取全额担保、部分担保、反担保等方式为担保和抵押品不足而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获得商业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同时,可推动保险公司介入,要求其设立信用保险险种,逐步建立一套信用担保体系,从而分散金融风险。
3.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和征信系统。设立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机构,建立社会化信用评级体系和征信体系的服务体系。借鉴国外经验,通过信用数据主体的积极参与,促进信用数据库的建立。用市场化手段丰富信用数据库,建立起覆盖全国范围的数据库。通过信用数据信息、政府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管理,用完善的法律制度保证信用数据的真实性,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借助外部专业力量,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财务服务中心、中小企业秘书公司、技术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商会等。采用先进的信用风险控制技术,采用“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即前期信用管理阶段的资金信用调查和评估机制,中期信用管理阶段的债权保障机制,后期信用管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科学合理地界定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特别要建立法人代表、控股大股东的信用等级评定。确保银行资金和社会资本安全。
4. 政府主管部门推动银企紧密合作,加大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政府主管部门与各商业银行就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签署贷款合作协议书,与商业银行共享工商、税收信息,创新特许经营权质押贷款模式。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建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建立中小企业政府监管体系,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特点,增设中小企业监管部门,实行不同于大企业金融业务的监管。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力度和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创造融资创业环境。
五、结论
总而言之,在金融危机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本次研究对杭州市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融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而提出本人认为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和对策。由于本人的知识和调查的途径有限,存在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提出批评和指导。
参 考 文 献
1、颜春秀.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融资策略分析[J]科技和生产,2009,(3).
2、张霞.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
3、王翔. 中小企业融资大环境体系的构建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6,(05) .
4、李玫,张晓鸣.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融资效率的差异分析[J]商业研究, 2004,(06) .
5、王超. 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问题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