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三)本文研究的意义
二、农村扶贫小额信贷模式、问题与政策支持的文献回顾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
(二)国内学者的研究
三、浙江农村扶贫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
(一)浙江农村扶贫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
(二)浙江农村扶贫小额信贷模式
四、浙江农村扶贫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浙江农村扶贫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浙江农村扶贫小额信贷问题的分析
五、浙江农村扶贫小额信贷的相关建议
六、结束语
内容摘要
农村扶贫小额信贷主要是指以中低层收入者,特别是贫困农户为对象,向其提供小额度的持续性的信贷服务。原先传统的局面主要依靠国家财政,外来捐赠资金,而农村小额信贷的实施改变了这一传统局面,开始了一种新的运作模式,让那些中低层收入者无需抵押品也能够获得贷款,解决了他们因资金流动不足带来的困难,同时改善了扶贫效果不明显的状态。但目前浙江农村扶贫小额信贷的发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许多的风险和挑战。本文主要对浙江农村扶贫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政策支持,使其能够更加健康持久的发展。
关 键 词: 探索 小额信贷 健康发展 扶贫
浙江农村扶贫小额信贷模式、问题与政策支持
一、引 言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小额信贷项目仍处于持续发展阶段,但在这一过程中,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不顺利,存在着一些问题。以扶贫贷款为例:根据中国农业银行数据统计,到2002 年底, 农行扶贫信贷资金的不良贷款率为38%,其中发放到户的扶贫贷款不良比率为60%(戴桂勋 2008)。由此可见,我国扶贫贷款的不良贷款率相当的高,严重阻碍了其可持续性发展。而截止到2004年6月底, 农行381亿元的扶贫贴息贷款余额中, 贷款不良率上升到70%。不良贷款率仍在不停的上升,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鉴于我国小额信贷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高不良贷款率现象,浙江省也已经关注小额信贷这一方面,加强扶贫信贷工作,希望尽快改善高不良贷款率的现状。
(二)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本文主要以浙江省的农村扶贫小额信贷作为重点,从浙江省农村扶贫小额信贷的特点、信用评级机制、信贷分配情况、法律监管力度、利率规定等方面对农村扶贫小额信贷进行研究和分析,说明目前浙江农村扶贫小额信贷的发展情况,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政策,使浙江农村扶贫小额信贷能够健康发展。
(三)本文研究的意义
根据2003年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扶贫办公室印发的关于《浙江省欠发达乡镇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通知,我省对农村扶贫项目早已重视并开始试行投入实际工作当中。
目前,我省农村扶贫小额信贷仍在探索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无需抵押带来的风险;其次,小额信贷的分配不平等;第三,信用评级制度不够健全;最后,缺乏法律支持。为了使浙江省农村扶贫小额信贷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起到缓解农民贫困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我省对农村扶贫小额信贷的宣传力度不够,监管体制不够完善,对贷款对象了解不够全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几方面建议,建立一套风险补偿机制,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加强法律力度,懂得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能够把法律和经济合理地运用起来,建立良好的信用评级制度。本文通过对浙江农村小额信贷的论述,说明其在我省的发展情况,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希望它们能够对浙江农村小额信贷的持续性发展有帮助,并能使其进一步的发展下去,同时带动浙江经济的全面发展,使经济较困难的农民早日摆脱经济困难的处境。
二、农村扶贫小额信贷模式、问题与政策支持的文献回顾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
国外关于扶贫小额信贷的研究大体有如下两个方面。Klaus Deininger and Alexander Sarris(2002)写的文章侧重于信贷市场,作者对东欧和中欧的实际农户实际调查数据展开论题,根据中欧和东欧农户的实践调查分析得出数据,通过与传统信贷基础设施进行比较,发现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其基础上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推出相应的对策,并说明其对中欧和东欧土地及信贷市场的政治影响。而Justin Grimmer and Gustavo Barbara(2004)写的文章侧重小额信贷,直接引出话题,为贫困妇女提供小额信贷服务。主要通过ALSOL小额信贷项目对圣克里斯托瓦尔梅德拉斯卡萨斯市周围的贫困妇女施行小额信贷。并对ALSOL银行数据采集,解决贫困妇女获得小额贷款的问题。但是这些国外的研究都是针对国外某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来写的,而这些国家的国情,经济运作模式和我国不同,学者对它们的研究不适用于中国,在这一点上存在局限性。
(二)国内学者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扶贫小额信贷的研究思路一般是,提出概念,分析其发展情况和现状,然后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作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但也有不同之处,它们大部分都是就某个点进行阐述,每篇文章切入点都有所区别。如孙若梅(2006)写的文章它就是以小额信贷与农民收入为论点展开,描述了小额信贷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并通过实证和相关数据,模型对小额信贷如何影响农民收入进行了推导分析。江乾坤(2008)的文章以破解浙江中小企业贷款难这一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浙江中小企业难贷款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列出了其中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创新,给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张学忠(2008)通过对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的分析,得出了其面临的各种风险,如自然风险,信用风险等。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合理创新小额信贷产品;确定目标群体,对营销对象准确定位;从财务上实现小额信贷的持续发展。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扶贫办公室(2007)印发了关于《浙江省欠发达乡镇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通知,对其具体条例进行了具体的明细,达到帮助解决扶贫问题的目的。中国经营报(2006)介绍了浙江瑞安试水穷人银行的三位一体农协模式,并和格莱明银行作了比较。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网站(2009),具体介绍了“三品,三表”的小企业专业信贷技术,给该银行的信贷业务提供了许多方便。李文政、唐羽(2008)对小额信贷作了界定。通过国外学者和国内学者对小额信贷的不同定义,预见了它在国际的发展趋势和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刘晖(2008)通过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小额信贷业务现状的介绍,得出了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风险表现的结论。具体表现为道德风险,利率因素和不健全的信用评定制度。最后提出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张晴和沈丰(2008)主要以绍兴市为重点,通过介绍绍兴市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得出了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推行过程中面临的对小额信贷的认识有偏差,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与需求不匹配,农户资信评定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最后提供了相应的对策方法。茅于轼(2007)针对农村小额信贷:农民为什么有贷款需求,扶贫为什么还要收高利息,小额贷款为什么大多失败三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说明其原因。杨伟坤、王立杰、张秀倩(2008)以保定市为切入点,从农村小额信贷组织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意义两方面介绍保定市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得出其发展中存在着管理层专业知识不足;对象单一,品种少,额度偏小;缺乏有效监管;相;融资渠道窄,后续资金不足等结论。最后提出对策:明确定位,法律地位和政府的作用;提高基层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产品创新;明确监管主体,加强利率监测管理。戴桂勋(2008)根据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马凌(2008)通过小额信贷在国内外的不同含义,对小额信贷的特征作了总结,并且对其在我国的发展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小额信贷在我国进一步推进提出了对策措施。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国内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或多或少总是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郭田勇、褚蓬瑜(2008)通过浙江作为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正在逐步实现对50亿民间资金的“收编计划”,建立起直接的“供需要道”。得出民间借贷的实质:双刃剑,然后为进一步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杨巨人(2008)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提出的建议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打开了制约农户贷款的法律通道,释放了农户贷款的真实需求,巩固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阵地,拓展了农户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通过实际情况得出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小,期限短,用途窄,成本高,风险大,配套差的结论。最后对增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可持续性提出了对策建议:坚持方向;扩大金额;放开用途;优惠利率;延长期限;跟进协同;深化服务;及时调整。他们给出的建议都是针对具体某一点,某一块的,并不能全部适用于的浙江农村扶贫小额信贷的。
三、浙江农村扶贫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
(一)浙江农村扶贫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
根据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扶贫办公室印发的关于《浙江省欠发达乡镇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通知的有关规定,目前我省科技扶贫开发项目重点是以入驻乡镇为实施基地的贷款贴息及项目补助。贷款贴息期限为1年,年贴息率为5%.如过贴息资金有结余,可结转下年使用。专项资金中科技特派员的往返路费以及下乡补贴的拨付实行年度包干制(浙江省扶贫办公室网站 2007)。我省已经重视农村扶贫项目,其范围已经全面扩大,整体提高浙江省农村经济。
目前,浙江省农村扶贫小额信贷的特点主要有:第一,贷款对象主要是中低层收入者和特贫困农户。因为这类户群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担保,缺乏良好的还款能力,很多银行把他们视为高风险客户,不愿意贷款给他们。扶贫小额信贷却为其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也能够享受到贷款等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穷人对资金的需求。第二,无需抵押品,贷款额度小。农村扶贫小额信贷的贷款对象是中低层收入者和特困农户,其资金量本身就远远没有中高层收入者和大型企业那么高,鉴于这种情况,农村扶贫小额信贷推出无需抵押品就能贷款的项目,方便他们获得贷款。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贷款人可能因为资金不足等原因无力偿还或是无法按期还贷。因此,为了能够把风险降低到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贷款额度相对比较小。第三,高贷款利息。因为农村扶贫小额信贷具有无需抵押的特点,没有其他外来资金的补助,它的收益必须大于成本才能够维持其持续性发展。因此,规定较高的贷款利息是为了弥补成本小额信贷需要收取的较高利息。
(二)浙江农村扶贫小额信贷模式
目前,针对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大、单笔数额小、信息不对称、信用难评定等问题,浙江农村扶贫小额信贷典型的模式有:
1.温州瑞安试水的“穷人银行”
它是瑞安农村合作银行、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位一体的农协模式。
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信用评级、信用交易、让各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互相担保,这样既能增加农村信用,又能控制银行风险。所谓“三位一体”就是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中国经营报 2006)。三位一体农协模式的出现,扩大了享受其金融政策资源的户群范围。从原先仅有的大型企业扩大到普通的农户,从高收入层扩展到中低收入层,为拓展新农村市场作了重要贡献。
2.浙江泰隆商业银行
它主要是“三品,三表”的模式(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网站 2009)。所谓“三品”,就是人品,产品,抵押品。其中人品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人品,除了自己的个人道德修养外,还包括客户的诚信程度,道德水平和经营能力。产品,就是看它是否具备科技含量,市场对它是否有需求。而抵押品,主要包括房子,车,土地,票证和购销合同。所谓的“三表”就是水表,电表和报表。其中水表和电表是客观的相对静态的,它不可能自己改动数字,所以两表显示的数据所反映的企业报表情况基本准确,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基本信息对企业的运营情况有所了解。
此外还有其他模式,如“萧山经验”的互助担保模式,它具有封闭式,非营利,会员制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由政府主导组织企业成立担保公司,要获取融资先入会,成为里面的会员。没有抵押品的中小企业要取得融资,如果其信用高可以通过会员制担保机构担保获得。该模式不以营利为目的,只是稍稍收取一些担保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融资的成本。各地都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发展不同的模式。
四、浙江农村扶贫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浙江农村扶贫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对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一直都在进行中,和以往相比,最近几年我省对这项工作更加重视,其范围也全面扩大。如表1,表2所示:
表1 592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名单(1994-2000年)
单位:个
省区市
县数
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及贫困村数量
浙江
3
文成县、泰顺县、景宁自治县
表2 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及其贫困村数量(2006年)
单位:个
省区市
县数
贫困村数
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及贫困村数量
浙江
28
2949
淳安(100),文成(118),泰顺(131),永嘉(138),苍南(175),平阳(62),婺城区(163),磐安(144),武义(200),柯城区(85),常山(64),开化(97),江山市(94),黄岩区(194),仙居(132),三门(174),莲都区(60),龙泉市(99),缙云(100),遂昌(58),松阳(77),景宁(65),青田(138),云和(50),庆元(69),天台(58),衢江(97),龙游(41)
说明:县(区、市)后面括号内数字是指该县(区、市)10年规划确定的贫困村数量。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公室网站^^文档库修改
由表1,表2对比可知,在过去的1994-2000年间,我省的贫困县被重点扶持的有3个,而2006年扶贫县数达到28个。这说明,国家包括浙江省自己最近对扶贫工作越来越重视,扶贫对象的范围也扩大了,不再只是那些严重贫困的乡县,它对服务对象的门槛降低了,低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农户和特别贫困农户都被列为扶贫对象。
但从浙江省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扶贫小额信贷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无抵押贷款带来一定的风险
浙江农村扶贫小额信贷的特点之一就是“无需抵押贷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给中低层收入者和没法提供抵押品的贫困农民提供了便利,使他们也能享受小额贷款的优惠,解决农户因流动资金不足带来的困难;但是也存在着一种信用风险,如果他们无法如期偿还贷款,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正常运行,甚至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同时,如果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信贷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对其行为的管制不严,而员工素质低,处理不好小额信贷资金的发放与回收工作以及该过程中的调查,计划,信息处理和决策工作,风险就会随之产生。此外,无需抵押贷款的特点会让农民产生一种依赖思想,觉得只要是低收入层的贫困农户就能理所当然的得到贷款。部分农民由于受教育水平低对扶贫小额信贷的认识不清,容易把无偿的扶贫和救济混淆起来,习惯性地认为它就是济贫,是不需要偿还,不要利息的政府贴息贷款,这将会导致农民还款意识浅薄,不如期还款,能拖就拖的现象。有些农户甚至抱着不还款的想法获取贷款,故意拖欠贷款。这些情况都会给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阻碍其健康持续发展。
2.信用贷款分配不平等
农村扶贫小额信贷在选择贷款对象方面出现了面向中等收入农户大于低收入农户的现象。信贷分配存在不平等的问题,虽然他们不需要抵押品就能获得贷款,但是仍存在着一种隐性的门槛。那些贫困农户由于缺乏对金融知识的认识和自我认知,觉得自己没有经济能力确保如期偿还贷款,有些根本不愿贷款,放弃了申请扶贫小额信贷,贫困农户就只能依靠自己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很难脱离贫困状况。
3.信用评级制度不够健全
农村扶贫小额信贷的贷款对象除了那些中低层收入的农户和特贫困农户外,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应当具有一定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对此,我省目前以农户信用等级高低为标准对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了评价。因此,还贷率的高低成了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信用评级指标。但是,在现实情况下,各机构对评级带有盲目性(刘晖 2008),关于信用的档案^^文档不够准确,更新不够及时。同时,信用评级还受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数据不真实,评级审核次数太过单一。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信用评级制度不健全,这样就会使一些不够条件获得贷款的户群也能获得贷款,给我省农村扶贫小额信贷带来了风险隐患。
4.缺乏法律监管与支持
农村扶贫小额信贷是一种专门向中低层收入者和特困农户提供小额度的持续性信贷服务活动。它不同于商业银行,为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一种经济行为,金融活动。目前还没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处于无法可依的地位,这必将影响其持续发展。
5.利息高
世界银行认为,一般情况下小额信贷保本年利率为15%-20%。一些农户对其规定不是很了解的农户会迟疑,既然是扶贫,应该是低利息才对。他们会因为高利息不贷款,一直处于经济贫困状态。
此外,还存在农户信息信用社难了解,信用社贷款手续农户难办齐,信用社金融服务难到位,社会信用环境难完美的问题。
(二)浙江农村扶贫小额信贷问题的分析
浙江农村小额信贷在其发展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
1.对农村小额信贷的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农村扶贫小额信贷面向的主要是那些中低层收入者和特困农户,他们本身就对金融知识认识浅薄,缺乏贷款意识。如果没有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大力宣传,这些农户对农村扶贫小额信贷的具体含义、业务内容等不理解甚至误解。比如,农村扶贫小额信贷的目的就是帮助那些贫穷的农户获得贷款,让他们早日摆脱贫穷困境。但是如果农户缺少对其正确认识,就会误认为扶贫小额信贷是一种无偿的服务,他们可以理所当然的得到贷款,也可以延迟还贷款,甚至是不还。这些错误的认识都会给农村信用社带来很多风险,阻碍农村小额信贷的持续性发展。
2.对贷款对象了解不全面
根据无需抵押贷款这个特点,一方面来讲,它是为了帮助贫穷农民,体现了它积极扶贫的一面;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它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为贷款没有了抵押品,它就没了保障,这就已经存在了一种潜在的风险。放出去的贷款能否如期收回,完全取决于贷款者的信用程度。而贷款者的信用度除了取决于其道德因素外,还取决于他的经济能力,还款能力。所以,在农户申请小额贷款之前,农村信用社没有对他们进行全面充分的了解,就会造成到期收不回贷款的局面。
3.监管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对农村扶贫小额信贷的监管还没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处于无法可依的地位。这一缺陷会不同程度的阻碍其发展,使它难以继续。同时,一部分农户会抓住扶贫小额信贷的缺陷,利用不健全的法律监管体系,本着不还贷款的目的申请贷款,这种恶意不还贷的行为同样会直接影响其发展。
4.利率不够合理
从供应的角度来讲,农村扶贫小额现代的每一笔贷款仅是几千元,大概是一般银行贷款业务的1%,而操作成本却基本相同。再加上扶贫小额信贷的不良贷款率比较高,即使管制没有问题,其不良贷款率也维持在3%左右,高成本决定利率要高。从贷款来源来讲,如果其贷款来源都是商业借款,单单资金成本就要5%-6%(茅于轼 2007),提高了获得收益的难度;如果能够得到政府扶贫专项优惠贷款,利率就只有3%左右,这就降低了收益获取的难度。因此,确定一个合理的小额信贷利率非常的重要。扶贫小额信贷想要健康持续的运行发展,它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在没有注入补贴资金的情况下,能够自我生存下去。也就是说,要收益大于成本。用公式来表示,即:R≥(AE+LL+CF+K-II)/(1-LL).R:年度有效利率;AE:操作成本率,用操作成本费用/年度平均贷款余额表示;LL:贷款损失率,用贷款损失/平均贷款余额表示;CF:资金成本率,用资金成本/平均贷款余额表示;K:预期资本化率,用预期资本化水平/平均贷款余额表示;II:投资收入率,用投资收入/平均贷款余额表示。这种测算和商业性贷款基本相似,扶贫小额信贷要持续的运行发展下去,其利率水平就应该高于商业性贷款,不然就难以保持其正常运转。如果利率过高,达不到帮助中低层收入农民脱离贫困的目的,农民会因为到期还不了贷款而不考虑向农村信用社获取小额贷款;如果利率过低,虽然农民可以获得贷款,并有能力如期偿还,农村扶贫小额信贷项目将不能够长期发展下去,存贷利差不能弥补成本。所以,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进行扶贫小额信贷时应注意利率问题,只有确定了一个合理的小额信贷利率,才能使其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
五、浙江农村扶贫小额信贷的相关建议
针对以上浙江省农村扶贫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建立并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农村扶贫小额信贷项目要求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建立自己的风险储备金,用来减少他们在小额信贷上存在的风险(张晴、沈丰 2008)。同时对信贷员实施监督管理制度以及奖惩制度。农村信用社可以根据农户信用等级情况和还款情况,建立一份数据^^文档存档,对按时还款的农户给予更加优惠的服务,对于不按时还款或恶意拖欠款的农户实施相应的惩罚制度,或者通过法律途径,把扶贫小额信贷中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农户金融知识的辅导,提高他们的金融思想意识和资金运用能力,防止和减少不良贷款现象的产生。
农村扶贫小额信贷的信用评级制度有待改善。首先,改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提高信用评级的层次和质量,对贫困农户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其次,加强和村委的联系,建立良好的信贷关系,当资金紧缺时,可以通过村委帮助使农户和信用社建立信贷联系,同时也可通过村委了解农户的经济状况,有效的防范放贷风险(杨巨人2008)。同时,保证对农户信息^^文档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并对其信息^^文档进行信用等级评定。
加强法律力度,懂得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能够把法律和经济合理地运用起来。对于拖欠还贷和恶意不还的农户,降低其信用等级,情节严重者,可提前收回贷款,吊销贷款证,对于情节更严重者,可以借助法律手段向有关部门追究其民事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由于目前对于农村扶贫小额信贷项目还没有使用的法规,因此,建立一套合理的针对扶贫这方面的法律法规非常必要。如果有了这样一套法规,我省扶贫小额信贷面临的风险、问题都会降低。有了相关法律的制约,那些恶意不还贷的农户就不能如愿,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因放出的款收不回现象也会相应减少。
规定合理的贷款利率。由于贫困农户数量多、贷款额度相对较小,建议根据各个地区农户年收入额、收入方式等方面把各地区各个收入人群进行归类,结合历史数据分析收益和风险的相互关系,制定统一的贷款额度和基准利率,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了解情况对小额信贷的贷款利率作出相应的浮动调整。
六、结束语
虽然浙江省农村扶贫小额信贷在其发展过程中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其持续发展。但是农村扶贫小额信贷项目还是处于探索阶段,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借鉴中国关于扶贫信贷的经验教训和一些开展扶贫信贷项目取得成功地区的对策总结,根据本文对我省农村扶贫小额信贷问题的分析,做到其提出的建议。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农村扶贫小额信贷一定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给其他扶贫问题严重的地区带来可供学习借鉴的地方,更多的贫困农户将彻底脱离贫穷困境。浙江农村经济走势会一路上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高,浙江的经济将会更加繁荣。
参 考 文 献
[1] 戴桂勋.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理论-实证及对策[J].金融经济,2008(24).:74-75.
[2] 郭田勇、褚蓬瑜.民间借贷“阳光化” [J].西部论丛,2008 (10):26-27.
[3] 江乾坤.浙江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新探索 [J ] .浙江经济,2005(18):70-72.
[4] 刘晖.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的风险与防范[J].当代经济,2008 (11):148-150.
[5] 李文政、唐羽.国内外小额信贷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金融经济, 2008(16):87-88.
[6] 马凌.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及对策选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 (9):70-71.
[7] 茅于轼.农村小额信贷的三个为什么[J].同舟共济月刊,2007: 38-39.
[8] 孙若梅.小额信贷与农民收入[J].贵州社会科学,2008(9):36-37.
[9] 杨巨人.新形势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可持续性问题探究[J].海南金融 , 2008(9):75-78.
[10] 杨伟坤、王立杰、张秀倩.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经济论坛,2008(15):119-120.
[11] 张晴、沈丰.我国小额农贷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8(9):75-77.
[12] 张学忠.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3): 47-51.
[13] 浙江省扶贫办公室[EB].://nc.mofcom.gov.cn/news/P1P33I1903378.html,2007.
[14]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网站[EB].://.zjtlcb.com/site1/article/i_news/xwkx/03/1410.shtml,2009.
[15] 中国经营报[EB].://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11/12/content_5318628.htm,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