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分析图
根据对于浙江省中小企业分析,而从图2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原因如下:技术基础薄弱,人员素质低;企业的财务管理差;大部分的产品档次较低且销售渠道过窄;企业组织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比较低;企业负债沉重,融资资信差。
1. 技术基础薄弱,人员素质低
大多数浙江省中小企业为乡镇企业,使用的设备和技术相当一部分是已经被社会主流淘汰的。90年代以来,一些大型企业、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技术换代、设备更新很快,被淘汰的设备便大量涌向中小企业。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占了此公司相当大的比重。同时,经营者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企业老板学历大多比较低,由于决策者的文化水平不高,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处于无序状态。产前没有市场调研,没有认真地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产中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没有制定营销策略;产后没有完善的售后服务。这个情况极易出现盲目生产,不求产品质量等短期行为,企业职工的素质低,技术人员缺乏。
2.企业的财务管理差
这是中小企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中小企业因缺乏人才和制度,影响费用核算、成本分析等管理机制。加上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愿露富、不愿泄露债务量、举债渠道等商业秘密。还有为了规避税费或争取优惠政策而有意不反映经营和财务状况,以致企业无账可查,一个企业有几套账的现象出现。所形成的财务报表相当部分未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这一情况给银行信贷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难度,银行无法进行科学、准确的资信调查,审核和确定是否给予信贷支持。据人民银行对一些中小企业集中地区的调查,50%以上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信用等级60%都是3B或3B以下。
3. 大部分的产品档次较低且销售渠道过窄
浙江省中中小企业大多属“夕阳产业”,多数生产轻工类、资源消耗型产品。如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行业产值的80%以上,家具行业产值的90%以上是由中小企业生产的。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科技含量偏低。
主要产品已生产多年,一半以上的产品比较单一,没有稳定的市场,市场风险大,而且市场风险容易转变为企业的财务风险和银行的信贷风险。企业缺乏技术进步与创新体系。一是企业技术进步的技术源泉主要来自企业外部,二是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松散,缺乏相应的信息沟通。三是与各个中小企业之间联系较少,且政府地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体系的培育支持力度不够。
由于种种原因,再加上08年的金融危机和欧盟的阻挠,出口类产品的销售渠道逐渐变窄。
4. 企业组织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比较低
企业因产出规模小,在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弱,往往只能是市场变化的被动接受者,对市场的影响力非常有限。而企业管理层也缺乏一定的组织能力,造成大量产品雷同,甚至于滞销。就以湖州市东林镇为例,一个地区就有20多家类似企业(不包括家庭作坊),如此导致大多数中小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重复情况十分严重,整个地区的产业结构都出现问题。
5. 企业负债沉重,融资资信差
据国家统计局1999年末调查,我国中小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95%,其中资产负债率超过100%的高达43%。在负债中流动负债比例占65%,长期负债占35%,其中,90%以上是银行贷款。企业债台高筑,极度缺乏流动资金和发展投资资金,导致中小企业无法正常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资改造,无力通过企业盈利改变企业资信,以获得外部信用资金。
三、破解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由于中小企业涉及关系复杂,必须很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政府、银行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要进一步重视融资问题,加强相互之间的协同合作,发挥合力作用。
1. 逐步放开民间借贷市场,完善融资体系
对于民间主体进行的融资活动,不宜简单地禁止,而应加以规范,将其纳入正式的“金融体系”通过对融资主体信用度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还债能力的监管,既可将金融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又能大大促进民营经济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各商业银行都要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职能部门,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机构体系,配备必要的人员,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2. 商业银行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制度体系
虽然目前有几家商业银行已经不同程度的推行了中小企业征信制度,但并没有纳入国家信用管理体制,各自为政,缺乏权威性、规范性、专业性和技术性,从而在对中小企业信用进行评判时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所以,应尽快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制。
(1)在信用征集方面,各商业银行应积极建立与其发生业务往来的各企业的信用档案,征集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经营管理人员个人信用信息等各方面信息,并及时连入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这样,信息共享,从而形成了全社会范围内共享的信息体系。
(2)在信用评估方面,应成立专门的信用评估机构,利用企业的各种信息,利用有一定资质能力的信用评估机构进行客观、公正的信用评价服务,以便准确地反映企业信用状况,提示企业信用风险。
(3)在信用激励方面,对于不同信用级别的中小企业,提供不同期限、不同额度、不同利率的贷款,以达到激励各中小企业提高自身信用状况的目的。
3. 信用社与政府为企业的服务
企业地处城镇区域,所以应加强与信用社的联系,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政府逐步意识到农村信用社是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队,意识到要发展经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村信用社意识到自身的稳健发展必须把握经营方向,离不开经济的支撑。这也是经济与金融之间辩证关系的作用所在。为此,双方要追求各自利益目标的前提下不谋而合。找准了各自的位置,达到了共识,形成了一致。然而信用社与政府的服务主体应该以企业为服务的主体,从而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4. 努力拓宽企业自身的直接融资渠道,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要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必须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大直接融资力度。要积极推动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且如达到国家的规定的条件,应该积极上市。
应加强企业自身的诚信建设。努力培育企业家的信用观念,增强企业重合同、守信誉的自我约束意识。引进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的内部管理科学化、信息化、透明化,这样才能为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宽提供保证。
建立中小企业群。对于实力弱、生产技术水平不高、没有健全的信用制度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建立中小企业群是一个很有用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形成中小企业生产上的优势互补,而且可以联合多数中小企业的力量,以整体的形式向银行金融机构贷款。这种贷款方式既可以使中小企业获得作用担保又可以降低银行承担的风险。
参 考 文 献
[1] 程东跃. 金融租赁与企业融资[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2002.
[2] 顾全、孔刘柳、陈安宝.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研究[J]. 上海: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学报. 2006.(12)
[3] 钟田丽、荆立晶. 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对策[J]. 沈阳: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期刊. 2003.(02)
[4] 康晶. 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 吉林:吉林大学学报. 2007.(08)
[5] 林毅夫、李永军.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 北京: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期刊. 2001.(01)
[6] 吴家曦.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当前浙江中小企业融资情况及建议[J].浙江: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期刊. 2008.(04)
[7] 钟幼茶. 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研究[J]. 浙江: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期刊. 2008.(07)
[8] 周小和. 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及其对策--以浙江为例[J]. 浙江: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期刊. 2005.(11)
[9] 喻平、黎玉柱.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 湖北: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月刊. 2008.(01)
[10] 张鲁英、金节. 以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为例谈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 天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