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县2009年信贷资金需求预测图
值得一提的是,正如所有专业股票分析师对不同股票走势分析所得的最终结论总是“仅供参考”一样,由于笔者调查工作时间短,准备不充分,受调查对象的选取、调查领域的局限和统计方法的影响,使得调查与预测的结论和实际情况会存在误差。
四、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从2009年古蔺县信贷资金需求总量上看,信用社的信贷资金营运空间还是必较大的。但在调查中发现,信用社在怎样满足信贷资金需求、解决资金闲置还存在以下问题。
信贷产品开发的滞后性。多年来,由于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和资金的不足,古蔺县信贷支农资金主要投放在粮食生产、烤烟种植、生猪养殖行业,消费贷款、企业贷款很少或没有。近年,随着可用资金的增加和国家信贷政策的调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各类消费贷款、企业贷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发展起来。由于产业发展的先后时间差,使信用社信贷资金在传统产业上分布量较大,花费的财力、人力都主要在传统产业上,通常人干同样的业务久了,人就有了惰性,影响了信贷业务在新兴产业上快速突破的主动性,往往是有一定的客户群找上门来了我们才去研究一个贷款品种。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不断提速,人的各种需求正在从低层次往高层次、多层次方向发展。信用社要适应人的多种需求、顺应市场规律而得以发展,理应有专人研究和开发适合不同产业、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贷款细分新品种,否则,我们永远引领不了贷款市场的新走向,甚至明天我们又开始困惑:我们的资金该贷给谁啊?该向谁营销贷款啊?
对策:在县级成立专门机构或利用现有部门,专职搞市场贷款需求品种开发。要引领和突破新的贷款市场,必须进行新的贷款品种研究和开发。
市场需要超信用限额的授信品种。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已成定势,各类专业合作社和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它们的资金需求量会很大,但因超过信用贷款限额又完善不了担保手续,常弄得信用社和客户都头疼。比如在调查中发现古蔺县双沙镇药材种植业主、古蔺县洞梁子食品有限公司业主就属此类情况。
对策:可以考虑增加一种特殊的授信品种,或者提高授信额度,以满足此类客户信贷资金需求。
现有贷款品种与贷款制度的缺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贷款”是两个不同的贷款品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针对农户发放,信用贷款针对场镇个体工商户和其他自然人发放。现行贷款制度规定:对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不能发放信用贷款;同时又规定:发放保证担保贷款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工资必须在信用社代发。工作中问题出来了:甲是公职人员,按规定不能发放信用贷款;甲的工资没由信用社代发,按规定不能办理保证担保贷款。当甲不能提供其他担保时,就被挡在门外。甲埋怨:“农民没工资领,不要担保也可以贷款,我有固定还款来源,贷款却这么难?” 实际上,公职人员是这几年助学、购(建)房等“消费贷款”的主要贷款对象。
对策:修正和完善现行贷款制度,提高其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客户群信贷资金需求。
五、信贷工作的几点思考
这次调查,引发了笔者对古蔺县农村信用社信贷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贷款风险管理。信用社的贷款依据《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法》、《合同法》、《担保法》等法律规定,以及省、市、县联社制定的贷款管理操作规程进行管理,省、市、县各级联社都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和人员。到了基层信用社,前些年设置了“主办信贷”岗位抓信贷管理(包含了风险管理,但前些年很少或没有提“风险管理”这个概念)。到了2007年,基层信用社设置了一个“客户经理(兼主办信贷)” 岗位抓信贷管理。改制前,风险管理工作有一个“主办信贷岗位职责”可以问责。改制后,信用社主任当然是风险管理第一人,但整个信用社仍然没有专职风险管理岗位,风险管理处于弱化状态。可是信贷资金的风险,主要发生于基层第一线,怎么省、市、县都有的风险管理部门和人员,到了信贷资金风险最容易出问题的第一线,反而被弱化了呢?就如毒品的禁止,仅制裁毒贩(类似于贷款违规者),不从生产地(类似于基层第一线)着手,能解决根本问题吗?按照现在的业务发展速度,贷款风险管理令人担忧。
关于贷款的流动性。人人知道贷款管理的“三性”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贷款的安全性可以有“贷款风险度”、“贷款加权风险度”等指标衡量,效益性可以有“收息率”等指标衡量。贷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每年有可量化的专业指标进行考核,做为贷款“三性”原则之一的流动性有没有可量化的专业指标进行考核?
关于中间业务市场。信用社的竟争劣势因农行基层网点收缩、国家政策扶持而逐渐得到改变,主营业务发展起来了,中间业务还很差。两年前信用社免费办理代发工资业务时,有人说代发工资业务将是信用社中间业务的收入来源,好不容易有了手续费收入,有的观点认为钱太少、又麻繁、难协调。须知业务都是由小做大的,就如我们的存贷业务一样,所以不要轻易丢掉任何一笔不起眼的小业务,否则实际的损失可能会比表面数字大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讲,丢掉一笔业务就等于丢掉一块市场。
参 考 文 献
1,《贷款通则》,中国人民银行令,1996年2号。
2,戴国强主编:《商业银行经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2001年重印)。
3,吴慎之、史建平主编:《银行信贷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二版。
4,杨德华、缪一德主编:《西方经济学原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