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摘 要2
一 、印花税调整对中国股市的影响3
2、印花税调整对中国股市的长期影响4
二 政策面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4
三 、对中国政府调控股市的几点建议4
1、调整政策目标,淡化短期效应的行政调节5
2、健全股票市场体制改革5
3、加强证券市场法制建设,完善监督5
参 考 文 献7
内 容 摘 要
中国的股票市场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政策市”政策引导对市场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多变的政策是中国股票市场偏离经济基本面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通过调整印花税等手段对我国股票市场进行调控,其调控具有双面性。未来我国资本市场逐步走 出政策的调控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必须要经历资本市场的自我完善。
论政府对我国股票市场的调控
中国股票市场历来有“政策市 ”之说,政府调控这只“有形的手”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直是影响股市的最重要因素。
一 、印花税调整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印花税是一种典型的政府调控工具。与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 比,印花税率通过影响交易成本直接作用于证券市场,因此从逻辑上说其效果应该更显著 、更有效。事实上,从中国股票市场建立以来,印花税先后经历了10次调整,每一次调整都引起了股市一定的波动。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从 2008年9月19日起,对证券交易印花税政策进行调整,将现行的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 、B股股权转让书据按千分之一的税率对双方当事人征收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调整为单边征税,即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的出让方按千分之一的税率征收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对受让方不再征税。本次印花税单边征收是继今年4月将税率从千分之三下调至千分之一。之后,中国政府最近一次对证券交易印花税进行的调整,也是自1991年以来中国首次单边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国政府为何屡次对印花税进行调整,对印花税调整对股市又有什么影响呢?
印花税调整对中国股市的短期影响
印花税在中国股市历史上共有十次调整。这十次印花税的调整,每一次调整都给股市带来了波动。其中1991,年和2001年这两次印花税率调整导致股票价格明显上扬,效果极为显著1999年印花税率调整对股市波动的影响最大;1998年尽管调低了印花税,但该政策却与股票价格负相关,这说明 1998年6月期间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影响着股票价格向相反方向波动,印花税率的调整没有起到有效作用,2007年的调整造成了股市有较大的波动。2008年4月印花税率调低,至使股市交易量放大,股票价格大幅上涨2008年9月印花税由现行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所带来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上证交易所除两只股票外其他全部涨停。
因此,在短期里,印花税的调整与股价波动具有正相关性。一是印花税率调低对市场本身资金面的影响。由于我国的证券交易费率一直偏高,对投资者的人市积极性造成了很大影响。税率降低可以刺激场外资金人市,并可推动交易的踊跃。二是税率降低对市场投资心理的影响。在我国目前还不十分成熟的市场中,印花税率降低对短期行情影响更大的应是对市场投资心理及人气信心方面的恢复。这两方面的影响对股市的表现都呈增大趋势。
2、印花税调整对中国股市的长期影响
中国股市发展至今,十次调整过后,我们可以看到股票市场波动不断,股市的长期发展并不是只可以通过对印花税的调整就可以影响的,还包括其他很多因素。同样,长期看来,沪深股市的波动性在印花税变动前后没有显著变化。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印花税的调整对股票市场影响不明显。
二 政策面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调整印花税税率虽然在短期内对股市走势有一定影响(合意的影响),但从长期看并不能改变股市的基本走势。在“政策市”的环境下,政策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股票价格的短期走势。因此,对政策的猜测而不是对公司盈利的研究左右了投资决策,这种决策导致的交易价格当然不可能反映经济和公司的基本面,而只反映市场对政策的预期。历史上六次“政策井喷 ”,显示政策引导对市场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多变的政策成为导致中国股票市场偏离经济基本面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政策对股市过大的影响,致使股市变化与现实经济关系越来越不密切,使股市波动不能很好地反映真实经济状况。若要股市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停止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很重要。
政策调控这双“有形的手”,每当股市出现问题它就会出来发挥作用,然而频繁的调控带来的是频繁地出问题。在一种长期的“政策市”的环境下,类似于印花税这样的政策调整已经成为一种政府导向的信号。投资者根据其变化来猜测政府的意图,以至于每一次政策变化都成为投机者的良好契机,那些能够提前获得内幕消息 、资金实力雄厚的机构往往在震荡中获取暴利,受到损失的恰恰是普通的投资者。当市场难以发挥自身的调节能力时,政府想通过调整政策改变问题实质,事实上只能解决表层问题 希望持续长久的改变,事实上只能在短期内有效。政府僵硬的干预政策如扬汤止沸,很难从根本上发挥作用。
三 、对中国政府调控股市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需要政策这只“有形的手 ”介入中国股市是我国现阶段的必然选择,但其作用效果并不持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变中国股市的“政策市 ”印象,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加强对股市的管理。
1、调整政策目标,淡化短期效应的行政调节
回望历次的印花税率调节,政府总是在熊市或牛市的背景下试图通过出台一些政策改变股指走向。当股市表现能够反映宏观经济走势时,调节政策很难改变股市走势当股市表现与宏观经济相背离时,试图通过改变交易成本就彻底改变股市走势。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只能使其短期发生逆转,却难以根治问题。政府应淡化通过改变只具有短期效应的政府指令来改变股市的意识,其政策颁布的着眼点应该是解决股市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根本上给中国股市注人自我调节的动力。
2、健全股票市场体制改革
实现股市的市场化运作,健全股市的体制改革,完善股票市场,采取短期措施稳定市场很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真正有效解决资本市场的体制机制问题。比如改革新股发行(IPO)的制度;在不损害大小非的法定权利条件下建立稳定大小非减持的制度;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等等。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基础上,对资本市场实行必要的政府干预,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在一定情况下,也受政府干预,并非完全的无政府状态,但干预要有选择、有分寸。防止再度出现政策市,避免政策过度变化给市场带来大起大落,稳中求进是资本市场平稳发展的核心,未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应从融资和投机的市场转变为投资的市场。当国民经济与全球经济越来越接轨时,国际价格上涨向国内传递,原来压抑的通货膨胀显现出来了。可见,价格机制市场化这篇文章迟早要做,拖得了今天,拖不了明天,遇到一个有利时机就要毫不犹豫地推进改革。现在要做好准备,除了资源价格改革外,利率市场化和企业股权改革,都可加快推进。
3、加强证券市场法制建设,完善监督
目前中国股市的问题,就在于其基础性制度不足,这不仅表现为股市制度本身缺陷与不完全,也表现为股市制度确立程序不公开、不透明、甚至于没有合法性的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无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也容易让市场成为少数人掠夺他人财富的工具。在这样的情况下,股市投资者信心是不可能确立的。因此,中国股市要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宗旨上来全面检讨现行的制度规则,来确立这些制度规则确立的程序,而不是仅是关注股市指数高低。否则,中国股市永远走不出这种巨大震荡的轮回。当然,就目前股市出台的政策来看,政府一直在这些方面努力,而且其出台的政策效果也在不断地起作用。因此,股市投资者的信心也正在恢复。可以说,就中国经济增长态势来看,中国股市中长期繁荣是必然的事情。问题是,我们必须把现在的股市法制化、规范化,让投资者利益得到真正保护,让投资者信心确立起来。这就是中国股市发展的根本所在。
中国的资本市场目前还摆脱不了政策的监管,这是由于市场法制 、法规不完善造成的,是由于资本市场本身不够成熟造成的,是由于管理者、经营者、投资者的整体不成熟造成的。未来资本市场逐步走出政策的干预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必须要经历资本市场的自我完善,在构建了法制、法规为前提的公平竞争投资环境以后,资本市场才能基本上放下政策监管的手段。
参 考 文 献
1、张丁,《我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 2、唐国华,《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变动因素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4) 3、陈其安 张媛 刘星,《宏观经济环境、政府调控政策与股票市场波动性——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经济学家》2010年 (02) 4、石建勋 刘灿香,《政策市的成因及全流通时代的政策取向》,《中国金融》2008年(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