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交换的现状
缺乏统一的内控制度。
同城票据交换业务的组织和管理。
交换方式和现有状况。
同城票据交换存在的主要问题
想认识不到位,风险意识淡薄。
换员素质不高。
城票据交换覆盖面积小。
换方式落后和场次安排不合理。
操作问题。
规范票据交换行为的几点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制,加强票据交换业务管理。
建立多方位的风险防范机制,杜绝各类风险的发生。
扩大同城交换的范围。
加强票据交换员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加快同城票据清算的电子化进程,提高同城清算效率。
县级同城票据交换发展的设想
利用现有的电子同城资金清算系统,将范围延伸到县级金融机构,形成辖区内大同城资金清算系统。
用大、小额支付系统逐渐取代县级同城票据交换。
内 容 摘 要
同城票据交换是指由人民银行组织的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内票据结算凭证的交换以及由此产生的资金清算。目前由于基层银行票据交换方式落后,影响资金清算速度,并产生一定的资金风险。本文就辖内县级同城票据交换存在的隐患,就如何防范风险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对今后的同城票据交换发展模式作出设想。
辖内县级支行同城票据交换问题探讨
同城票据交换是指收、付款人在同城或规定区域内不在同一行处开户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之间办理资金清算,由开户银行将有关的结算票据持往指定的地点相互交换。通过这种交换各家银行之间不必逐笔划转款项和单独传递票据,从而可以减少资金清算的中间环节,节省人力、缩短票据资金的在途时间。目前,同城票据交换由人民银行设立在各分支机构的同城票据交换所统一组织进行,是当前我国支付结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银行资金清算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资金风险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同城票据交换已成为县级人民银行会计业务的重要风险点之一,加强票据交换管理,规范票据交换行为,选择合理的票据清算模式,提高资金周转速度,确保票据交换资金安全是人民银行一项重要任务。
一、同城票据交换的现状
(一)缺乏统一的内控制度。由于各地金融、经济和科技发展不平衡,人民银行一直以来没有出台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换管理制度。而基层人民银行在制定辖内票据交换管理办法时,也往往只偏重于票据交换操作流程、清算方式、核算手续等内容,对票据交换工作的组织管理、交换员的职责权限、退票方式、交换准入等方面缺乏严密的管理制度和规定措施,很难考虑到交换中的各个风险点,极易产生新的资金风险。
(二)同城票据交换业务的组织和管理。同城票据交换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以各县(市)级人民银行为主,总、分行对其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较少。目前肇庆辖区共有六个支行,同城票据交换归口支行营业室统一管理,由县级人民银行牵头,本级国家金库支库、辖内的政策性银行县(市)支行、商业银行县(市)支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参加票据交换;在大、小额支付系统还未上线运行前,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同城跨行资金汇划都是通过同城票据交换进行,县级同城票据交换为当地资金清算提供服务、为加速当地资金周转、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交换方式和现有状况。由于受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目前我市(高要市除外)县级同城票据交换仍然采用手工交换方式,即采取“直接交换,归口清算,按场轧平,计算差额”的办法,处在“面对面,票对票”的手工操作模式;交换的票据种类主要是财政库款的收入和划拨、邮政储蓄转存款的收付等;由于商业银行实行资金集中管理,资金汇划方式“先直后横”, 即先通过本行内部往来上划到分行,分行再经市级的电子同城资金清算系统划转到对方的市级分行,再由对方的市级分行下划至基层行,或通过大(小)额支付系统直接划转至对方银行,现肇庆市商业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多数通过市内的电子同城资金清算系统办理;同时近几年商业银行逐步从县级经济撤出,商业银行机构急剧减少,造成了金融机构之间的同城票据交换业务量的减少;目前辖内县级手工同城票据交换业务实质上只是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间的票据交换。2005年3月和5月肇庆市分别运行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和大额支付系统,2006年5月小额支付系统也上线运行,对同城票据交换业务影响很大,票据交换业务大幅下降(见附表),使原有的资金清算职能明显弱化,也日益失去其意义和作用;而落后的清算方式已不适应业务的发展,甚至带来资金安全隐患。
辖内支行手工同城交换业务量
单位:笔、万元
四会
广宁
怀集
德庆
封开
笔数
金额
笔数
金额
笔数
金额
笔数
金额
笔数
金额
2005年第一季
11754
175090
12648
37057
11302
92497
5622
61133
4185
258
2006年第一季
2614
81006
2392
9436
7608
61392
2915
42570
3353
316
二、同城票据交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风险意识淡薄。一是对交换员管理不规范。部分金融机构对票据交换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票据交换工作只不过是传递凭证的简单劳动,对票据交换人员的配备相对薄弱;二是不合理兼岗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的不断改革,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机构改革后受到精简、裁员后人手相对紧张的影响,无法配备专职交换人员,当交换员有其他工作时,往往把交换工作放在一边,或由他人临时代替,造成凭证传递不及时,加大了票据交换的风险性。
(二)交换员素质不高。有些金融机构票据交换员业务不熟悉,经常发生错提、漏提、提出清单与资金原始凭证不符等差错,客观上为资金损失提供了可能。有些金融机构票据交换员更换频繁,有时随意派人顶替,存在风险隐患。
(三)同城票据交换覆盖面积小。金融机构因人手紧张和节约成本等因素,参加同城票据交换的积极性不高,一般只有县级支行(社)参加同城票据交换,基层的网点没有参加同城票据交换,其票据只能通过内部往来集中到各自支行(社)营业部门参加同城票据交换,造成资金在途时间长、周转环节多、周转速度慢,虽然资金汇划实现了“天上三秒”,但资金到账“地上三天”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客观上影响了资金的及时到位。
(四)交换方式落后和场次安排不合理。同城票据交换目前仍然采用手工交换方式,清算手段落后,交换时间和场次决定了效率低下,资金抵用率低。目前县级同城票据交换的交换场次原则上每天上午一场,节假日增加一场,由各金融机构交换员定时到票据交换所进行,如错过当日交换时间,就要延迟到下一工作日。由于受同城清算时限、票据传递等因素制约,金融机构当日清算票据只能是清算前一日的同城票据,这势必使有些票据不能及时提出、提入;又由于交换所成员的限制,金融机构基层营业网点的同城票据只能等到票据和资金同时到达本机构营业部后才能参与同城清算,这更加延长了资金在途时间,严重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由于交换方式和场次的制约,延误跨行的资金清算,又造成了各金融机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五)操作问题。
1、岗位设置不合理,存在“一手清”现象。同城票据交换要求交换人员与临柜人员、记账员、复核员、综合员等职务完全分离,以起到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堵塞漏洞的作用,但是由于人员紧缺,无法合理设置岗位,兼职现象严重。按规定票据交换员主要负责交换凭证的传递,其他工作应当由专门负责清算的会计负责,由于人手不足,有些金融机构的交换员既负责填制相关凭证,又负责凭证的传递,有的甚至负责与人民银行对账,更有甚者个别金融机构交换工作存在填票盖章“一手清”的现象。由于交换员身兼数职,给交换员利用工作之便挪用同城清算资金提供了可能。
2、票据传递过程中存在风险隐患。一是交换人员思想麻痹,安全意识不强,在交换途中办理其他事情,既延误票据交换时间,又给票据交换带来风险;二是交换票据存在签交手续不严的现象,因而对出现问题的票据无法分清责任。
3、票据交换的结果难以控制,容易出现存款账户透支现象。手工交换采用“先清算、后记账”的资金清算方式,极易出现透支现象;参加票据交换的金融机构通过其在人行的存款账户转收、付款项,由于票据交换在前,账务处理在后,人民银行在记账时才发现其存款账户资金不足;加之中央银行核算系统同城差额记账如有一个账户余额不足,其他各行资金都不能及时进账,这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资金清算,甚至影响核算中心的日终结算工作。
三、规范票据交换行为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制,加强票据交换业务管理。人民银行总行要高度重视各级分支行的票据交换工作,明确县级人民银行票据交换所的组织体制,统一制定规范性的操作文件,从岗位设置、业务流程以及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切实加强与各银行参与者的联系,在制度安排上、业务操作上都要从各银行参与者的运作、要求和确保资金安全方面的需要进行考虑,保证票据交换过程的严密性、安全性和实效性,严防各种管理风险和操作风险发生。同时要规范同城票据交换的业务种类、票据交换的规则、业务处理手续、资金清算方式等,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对无理退票、扰乱同城资金清算秩序的行为进行处理。
(二)建立多方位的风险防范机制,杜绝各类风险的发生。一是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加大制度落实力度。基于目前各交换单位制度不适应业务发展的现状,应按照人民银行总行发布的“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和《票据法》的要求,遵照重要岗位相互制约和分离的原则制订制度,明确票据交换业务中各岗位的职责,严禁票据交换员与其他会计岗位工作交叉,杜绝同城票据交换“一手清”现象;二是加强对交换单位的监督管理。建议由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交换单位进行现场检查,为清算资金的安全提供外延保证。
(三)扩大同城交换的范围。首先把经济发达乡镇的基层金融机构纳入同城清算范围,然后再逐步扩大到全部基层金融机构,同城票据的覆盖面越广,参加交换的单位越多,清算资金的在途时间就越短,当日票据抵用率和资金周转速度就越高。
(四)加强票据交换员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各金融机构要提高对同城清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应安排思想素质高、业务素质好的会计人员从事票据交换工作,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结算业务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
(五)加快同城票据清算的电子化进程,提高同城清算效率。在商品经济时代,时间对于一个客户来说是显得非常重要的,作为金融部门应该适应时代的需要,尽量为客户提供更快捷、更方便的服务。目前金融电子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同城票据交换的业务却一直未采用电子化,这是与现代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建议尽快用电子联网信息传送取代手工票据交换,应着手尽快开发、推广统一的适合县级金融机构电子联网同城票据交换系统,用电子联网取代手工票据交换,实现同城清算电子化.加快资金汇划和清算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县级同城票据交换发展的设想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规划,我国未来的支付清算体系系统框架是建立以人民银行现代支付体系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各地同城票据交换并存的支付清算体系;人民银行总行还要求各级人民银行积极推广应用现代支付系统,加速资金清算速度和效率。现阶段县级同城票据交换显然与人民银行总行的规划与要求有差距,而合理选择同城资金清算模式对于提高资金周转速度、防范资金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根据肇庆辖内县级支行同城票据交换的现状和资金汇划情况,提出以下两点设想:
(一)利用现有的电子同城资金清算系统,将范围延伸到县级金融机构,形成辖区内大同城资金清算系统。目前肇庆市城区内开通运行电子同城资金清算系统,系统运行十年,安全稳定,操作简便,收费合理,辖内高要市下属的各金融机构也参加城区的电子同城资金清算;在小额支付系统功能还没有进一步完善,肇庆市财、税、库、银未实现横向联网的情况下,电子同城清算系统的使用率还是很高的,特别是财政性缴(拨)款、税款的出(入)库都是经过电子同城资金清算系统来完成。建议将现行电子同城资金清算系统扩大延伸到辖区内六个县,乃至经济交易比较活跃的乡、镇,建立一个涵盖整个辖区的大同城票据清算系统,实现票据的及时交换和资金的实时抵用,提高资金的流动速度,减少资金风险,且人民银行不必承担因其清算头寸不足而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二)用大、小额支付系统逐渐取代县级同城票据交换。随着大、小额支付系统的推广应用,为逐步取代县级同城票据交换提供了技术平台,而从肇庆市目前各金融机构的资金清算方式来看,县级支行(社)的同城票据清算可由大、小额支付系统清算取代。
1、县级金融机构的资金清算。县级各金融机构的行内系统作为现代化支付系统的一部分,与大、小额支付系统实现了连接,这就为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同城资金清算提供了可能。取消县支行现行的手工同城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模式后,县级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通过大、小额支付系统进行划转;而目前肇庆辖区的金融机构实行了集中核算,由于基层跨行资金汇划一般采用“先直后横”的方式,即先通过本行内部往来上划到分行,分行再经市级的电子同城资金清算系统划转到对方的市级分行,再由对方的市级分行下划至基层行,或通过大(小)额支付系统直接划转至对方银行,已无需经本级的手工同城票据交换进行。而现行同城票据交换业务大多数是国库业务,即是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划转税款和金融执法罚款等业务,这些业务都可以通过大、小额支付系统来完成资金清算。
2、人行的资金清算。大、小额支付系统上线运行后,县级票据清算业务大幅减少,人民银行的同城票据交换业务主要是各金融机构系统内的资金上划下拨、邮政储蓄和邮政汇兑款项的划转、国库利息支出和人民银行财务经费的划转;目前此类业务可以通过中央银行集中核算系统和大、小额支付系统来完成资金清算,不必通过同城票据交换方式来进行。
3、大、小额支付系统作为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重要核心业务系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跨行资金清算的公共平台,具有高效性、安全性和通用性,其主要面向广大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低成本、大业务的跨行资金清算服务,为资金汇划实现“零在途”提供了可能。
4、小额支付系统比同城票据交换系统更具有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系统性能占优。小额支付系统是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安全、稳定、高效的网络传输,加快资金周转,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主要处理同城和异地纸质凭证截留的借记支付业务以及每笔金额在规定起点以下的各种小额贷记支付业务等,可支撑各种支付工具的应用;系统7×24小时运行,采用实时录入、批量处理的方式来清算资金,大大提高了票据清算速度,为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大业务量的支付清算服务;同时各金融机构行内直接参与者之间的支付业务也可以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办理,充分体现了系统的通用性、前瞻性和可扩充性,同时减少了资金流出渠道,更有利于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安全。针对肇庆市县级同城票据交换的实际情况,小额支付系统将以其无法比拟的先进性逐步取代并最终自然淘汰同城票据交换。二是节约资源,分散了资金风险。小额支付系统替代同城票据交换后,各行(社)之间的同城清算票据自行进行录入处理,人民银行对这部分资金不再负监督审核责任,将集中到人民银行的风险分散到了各行(社);同时进一步优化了劳动组合,解决了县支行会计部门人员紧张的状况,节约成本,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三是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较之手工交换模式,通过小额支付系统进行资金清算,不受交换时间、交换地点的限制,可采取实时录入、批量处理的方式来清算资金,票据抵用率可达90%以上,大大提高了票据清算速度。
参 考 文 献
1、大、小额支付系统操作规程
2、广东省票据交换管理办法
3、同城票据交换的风险与防范(金融会计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