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设计信息技术学案要遵守的原则
(一)可操作性原则
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学科的地方就在于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因此要让学生课堂上能够自主操作,有一定量的操作任务。
(二)启发性原则
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三)探索性原则
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预先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重新实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创新性原则
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可设置“问题思考”,“发现创新”等项目,充分带动学生积极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梯度化原则
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人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六)限时性原则
一节课45分钟时间有限,要分课时处理学习内容,防止几个专题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一般一个专题安排成为1-2课时。学案内容应尽量安排宽松不要过于紧张,不要留教学尾巴。
(七)反馈性原则
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和质疑。及时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我想只要合理的设计学案,有效的利用学案,不断的完善学案,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创新,学案一定会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本人在学案教学探索过程中,未免有些方法不够成熟,还需要吸取更多的经验,在这里仅作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专家同行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高亚军主编 《学案导学法》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出版
2、钟志贤著 《信息化教学模式》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年1月出版
3、百度知道
有效利用学案促进信息技术教学(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