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制作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涉及4WIH原则。四个阶段分别为选题阶段、准备素材阶段、制作阶段和调试打包阶段。4WIH原则指的是Why、What、When、Where和How五大原则。下面分别就四个阶段来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巧进行阐述。
1 选题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选题阶段。题目是一个课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课件的主旨和意义。
在这一阶段中,要运用Why原则。换句话说,就是应该带着问号、带着疑问去选题。选题是课件制作的第一个关键。不是每个学科的每个单元内容都适用于课件制作,因而正确选题十分重要。
要选择适应多媒体特点的课程内容
有些课程内容非常枯燥,若用传统教学方法传授,学生听得无趣,教师讲得乏味。这时就可利用多媒体的声、形、图、色相结合的特点来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例如,笔者这次制作的《计算机应用理论基础》课件,考虑到计算机的理论课程相当枯燥,学生不易提起兴趣学习,但是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非常重要,只有奠定好扎实的理论基础,才有可能在计算机的学习道路上走得更远。这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象、生动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使他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掌握理论知识。
2 准备素材阶段
课件的题目确定之后,就应该着手准备素材。课件的素材包括文字素材、图像素材、动画素材、声音素材等。在准备素材的过程中要涉及What原则。也就是说要选择什么样的素材的原则。无论是文字素材,还是图像素材,亦或是声音素材,在选择材料之前要把握一个标准: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记住并掌握知识。
文字素材
多媒体课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字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文字内容要简洁、突出重点。 文字内容应尽量简明扼要,以提纲式为主。有些实在舍不去的文字材料,如名词解释、数据^论文、图表等,可采用热字、热区交互形式提供,阅读完后自行消失。切不可将书本上的文字内容“按书搬家”,全盘搬到屏幕上去,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屏幕的文字也不宜过多,否则容易使人的眼睛产生疲劳,从而降低学习兴趣。
图像素材
图像素材品种繁多,有静态图像,也有动态图像;有可爱型的图像,也有典雅型的图像;有线条细腻、美不胜收的图像,也有线条简洁、构图大方的图像。设计者在众多的选择中往往会迷失方向,不知选择什么样的图像素材。这就要和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初衷相结合,做课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而在图片选择上要挑选颜色鲜艳,但又不能过于花哨、过于吸人眼球的图片,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习的兴趣。所以在选择图像素材上要在“提高学生兴趣”和“不转移学生注意力”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图像的选择和应用既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画蛇添足。华而不实的课件是不能成为有效的教学手段的。
声音素材
声音主要包括人声、音乐和音响效果声。合理地加人一些音乐和音响效果,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一段舒缓的背景音乐,可以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音乐的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重点内容处要选择舒缓、节奏较慢的音乐,以增强感染力,过渡性内容应选择轻快的音乐。音乐和音响效果不能用得过多。用得过度反而是一种干扰信息,效果适得其反。 背景音乐要舒缓,不能过分的激昂,否则会喧宾夺主。要设定背景音乐的开关按钮或某单,便于教师控制,需要背景音乐就开,不需要就关。
动画素材
有些实验性教学例如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等需要在课件中播放相关的视频动画。对于这一类的素材,应具有重复演示功能。因为对于动画和视频图像,学生可能一遍没有看清,需要再看一遍,因此需要设计重复播放按钮,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重复播放。
3 制作阶段
这一阶段是课件制作最重要的阶段。前面所述的选择题目、准备素材都是为这一阶段服务的。题目选得再好,素材准备得再充实,若没有一个好的制作理念、好的构造框架,仍然无法制作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在这一阶段中,设计者要先构思课件的整个框架结构,思考如何引人讲课内容,如何展开教学,如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如何引发学生的思考等一系列的How原则,以及何时在课件中穿插音乐,何时在课件中穿插动画等一系列的When原则。以笔者制作的《计算机应用理论基础》课件为例,教师在正式进入课程学习之前,可以先引入一段Flash动画,也可以展示超炫的动态图片,或播放超动感的音乐,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上来就被牢牢地吸引;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渴望。
4 调试打包阶段
这是课件制作的最后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设计者往往认为前三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就万事大吉、一切OK了,忽略对课件进行调试、打包的工作,使应用者在运行课件中碰到各种问题,出现各种错误,大大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是经过反复调试和打包的课件。在调试打包阶段,涉及最后一个“W”原则,即“Where”原则。在这一阶段,设计者要反复进行调试,找出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哪里断链?哪里误链?哪里图像无法显现等,并针对各种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当一切问题都解决后,设计者应该清二三位对”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的人来测试课件的运行效果,确认无误后就可以打包发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