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的灵活空间。餐厅存在淡时与旺时之分,一天的客流量不均衡。餐厅在旺时,顾客盈门,无论大厅或是包厢都是爆满,甚至在走廊上都摆上餐桌;但是在淡时,大厅变得空旷而冷清,客人寥寥无几,缺乏人气的餐厅更是难以招徕顾客。这就需要使餐厅成为可变的灵活空间,随着淡旺时的变化及时调整餐厅空间。除就餐时间差别外,团队客人、散客等接待对象的不同也要求餐厅随时调整空间,通过运用质轻、拆装容易的物件或家具设置,及时创造出各种不同而适用的空间。
在本方案的空间处理上我们较多的采用了开放式和半开放式区域为主,特别是开放式就餐区,不仅可作散座之用,更可以举办宴会所用,整个就餐大厅装饰统一,并配有钢琴台及植物景观,而且临近中庭挑空,就餐环境十分雅致。(如图一所示)
借景。借助窗户、门等孔洞将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融合成一体,增加空间的层次,从心理上扩大内部空间是改变固定空间的又一手法:还可采用透明材质的实体分隔空间,从视觉上将两个空间变为一个空间,产生空间扩大的心理效应。如五星主题饭店——广州长隆酒店的西餐厅引进白虎园的风景,让宾客在用餐时尽情欣赏两只珍惜的白虎及其它动物的嘻戏,营造不同凡响的享受和体验。
借景手法在本方案中主要体现在南面临窗与中庭挑空附近的散座,特别是靠落地窗的半开放式散座,充分的体现了窗的借景开拓空间的功能,可使整个空间的横向视觉空间放大,在就餐的同时也能饱览室外的景色。
空间对比。通过空间延伸中相邻接的两个空间大小、高低的变化,突出空间强烈反差,达到反衬大空间或小空间的作用。当人们通过一个小空间进入一个大空间时,会感到该空间非常大。还可采用装饰的简洁与繁琐、色彩的强烈对比、垂直与水平线条的处理等对比手法达到改变固定空间的视觉效果的目的。
空间对比是本方案空间布局中的一大亮点。本方案的大部分半开放区均采用了纵向上的高差变化来分隔不同的就餐区域,这种空间限定手法使整个餐厅更富有立体感,打破了传统平面布局的单一性。
2.利用虚拟空间
虚拟空间既可以表现在实际的方面,又可以表现在心理的空间。虚拟空间可以在大空间中开辟小空间,能在公共场合中为人们提供比较安静私密的小环境,闹中取静;也能通过虚拟空间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域。虚拟空间可以丰富空间层次,使整个环境活泼而富有动感,能够体现出实体空间所无法体现的意境和气氛。餐厅的虚拟空间的设计,要综合分析、考虑虚拟空间的使用对象、空间的功能作用、实体空间的环境以及建设未来的虚拟空间的目的等因素。构成餐厅虚拟空间的方法较多,主要有地面限定法和顶面限定法两种,而本设计主要采用地面限定法。
地面限定法。采用地面限定法,通过图案、色彩、质感、地高等因素的改变,能有效地实现虚拟空间。
餐厅中,常常以不同色彩、材质的地面或地毯来划分就餐空间与交通空间、划分吧台与咖啡座等不同的餐饮空间。也常常通过在餐厅中央铺设特殊的图案,以显示所限定的中央空间的显要与注目。例如本餐厅设计中,开放式就餐空间内采用地面限定,利用木地板的深色、粗糙与周围浅色、光滑的石料地面形成对比,或者将餐厅走道交叉口的铺地图案、材质及色泽与其他地面做不同处理等方式。由于在材质、色彩、图案及质感上明显有别于四周地面,从而在地面上明确限定出两个不同的空间。改善地面标高也是划分空间的重要手段,在空间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提高和降低餐厅某一部分的地面标高可以形成一个有一定界限的新的空间,使一个大而平淡的区域划分为几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高低错落的空间组合,富有趣味性。例如本方案的就餐大厅与其中的钢琴台,通过台阶能在保持方便沟通的同时,把两个不同功能的空间划分开,并进一步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
三、总结
通过空间艺术的巧妙应用,可以使整个餐厅生机盎然,充满动感与情趣。在餐厅的空间设计中,要很好地把握空间特点和感受,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地改善固定空间和营造虚拟空间。
四、致谢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吴恺老师的悉心指导。非常感谢吴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吴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对吴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感谢吴恺老师对我的细心教育和培养,他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
感谢艺术学院环艺系全体老师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谨向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忱。
感谢我的同学们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
五、参考文献
[1 ] 崔冬辉.室内设计概论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绮曼.室内设计资料集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 ] 法国餐厅设计/法国亦西文化公司编译-沈阳/辽宁[M].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4 ] 张先慧,张来源.太室内设计年鉴 [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
[ 5] 张国龙.当代 艺术 材料 空间 [M].吉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06
[ 6] 任仲泉.空间构成设计 [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8-10
[ 7](英)奥托.李瓦尔特编著,周丽华译.酒店空间 [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11
[8 ]瞿明安.中国饮食象征文化的思维方式[J].中华文化论坛,1999,(:)l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