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中 M1—冷却水的质量(kg);
—管道内冷却水的流速成,一般取0.8~2.5m/s;
—水的密度(kg/m3)。
代入数据得:d=7.45 mm。d取8mm。
冷却管道总传热面积计算式为
式中 R—冷却管道壁与冷却介质间的传热系数
式中 —水的密度(kg/m3);
f—与冷却介质有关的物理系数。
—模温与冷却介质之间的平均温差(℃)。
代入数据得:R=13220995.43(J/m2·℃)
A=0.33×10-6 (m2)
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得出需要的冷却面积太小,考虑到加工的费用,而且制品的覆盖面比较广,故无须设冷却水道,以节省模具的成本。
4.7排气系统的结构
常在主流道或一级分流道的转弯的末端设置冷料井。
冷料井的直径稍大于主流道大端直径d2,冷料井与拉料杆头部结构紧密相连。本设计采用倒锥形拉料杆冷料井,这种结构形式有足够大的冷料井,在成型韧性好的塑料制品时,应用比较广泛。在取出主流道凝料时无需作侧向移动,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
冷料井的结构形式如图6。
图6 冷料井的结构形式
5模具装配总图
衣架头注塑模装配总图如图7。
图7衣架头注塑模装配总图
6总结
本次设计使我对塑料模具设计的各种成型方法,成型零件的设计,成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产品缺陷及其解决办法,模具的总体结构设计及零部件的设计等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从衣架模具设计中体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过也在当中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学到的知识。在论文设计方面 ,老师给我的帮助是最大的。纠正了设计中的错误,因为没有接触到实际的东西,所以设计出来的东西跟实际生产有差异。张老师马上指出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这段时间当中我发现我对专业认识的还不够,很多关于制造和工艺的知识有待提高,更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实践、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挑战。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
人就是在困难中慢慢的成长的。从一开始有些茫然到现在初有成就的喜悦,相信未来的结果一定是令人满意的。这个毕业设计充实了我的知识,也为我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期盼获得收获的那一天。
7致谢
从陌生到开始接触,从了解到熟悉,这是每个人学习事物所必经的一般过程,我对衣架头的塑料注塑模成型设计亦是如此。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使我对注射模的设计、制造、目前应用现状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三维造型软件的设计,参数化设计的应用,对于掌握该方面的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发展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问题,张老师给我很大的帮助,以及同学的支持和帮助。经过二个多月的努力,我相信这次毕业设计一定能为三年的大学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将来的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此衷心感谢张金美老师在毕业设计期间所给予我的培养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王孝培.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黄晓燕.简明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 党根茂.模具设计与制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4] 王永平.注塑模具设计经验点评.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邹继强.塑料模具设计参考资料汇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 王华山.塑料注塑技术与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7] 齐晓杰.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