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学习心得
逝者如斯,转眼间两年的高起专课修已进入尾声,经过这两年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系统学习,我获益良多,接下来我将针对计算机技术应用中的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所学所获浅谈我的学习心得,如有欠妥之地,请老师批评指正。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化进程的稳步推进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互联网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社会中,互联网的应用覆盖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保障、网络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随着互联网被广泛运用,有关网络安全方面的隐患也渐渐显露。当我们在利用互联网展开活动的时候,我们的个人信息和交易信息会在网络中被储存并传输,这样,我们的信息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受到侵犯;同时,伴随着各类计算机病毒的浮现和无良黑客的恶意攻击,网络信息安全成为了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保障网络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创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成为推进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任务。
经过整理和总结,网络信息安全隐患的致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技术因素
(一)互联网的开放性与广域性。
开放是互联网的基本原则,广域是互联网的基本特征。互联网的开放性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网络面临来自物理传输线路或者对网络通信协议,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遭受攻击的风险;互联网的广域性则使得网络攻击者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利用任何一台机器对网络实施恶意攻击和破坏,这无疑增加了网络信息保护的难度。
(二)操作系统漏洞
操作系统设计者在设计系统时留下的细微瑕疵都可能给网络安全留下隐患,给不法分子利用这些“后门”作为网络攻击的犯罪通道。虽然市场上流行的各种操作系统经过了大量的测试和改进改良,但无坚不摧的操作系统并不存在,操作系统或多或少会存在漏洞和缺陷,不法分子通过利用特殊工具扫描和识别网络和操作系统中存在的漏洞,使用攻击程序对网络实施恶意攻击和破坏,从而造成网络瘫痪、系统拒绝服务和信息被篡改或窃取等等。
(三)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其具有传播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表现性或破坏性。
互联网中存在大量的计算机病毒,其种类有很多,例如:木马、蠕虫等,这些病毒会给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带来严重的影响。据统计,有超过七成的网络安全事件都是由计算机病毒所致。不仅仅是我们平常使用的计算机,就连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也同样面临着计算机病毒入侵的风险。因为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它们能够快速蔓延,加上病毒具有易变性,转移性较强,不易被彻底查杀,所以防治难度较大。
不法分子会通过病毒来对账户或者网站进行破坏而从中获利,就如我们经常使用的社交软件,不法分子会利用我们登录账号或注册信息的过程中盗取我们的信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破坏。
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学习心得(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