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概述
1.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
2.真实的会计信息应具备的特征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会计信息失真的简述
2.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五、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防范措施
内 容 摘 要
会计信息是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会计作为一项以提供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的管理活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则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
进入21世纪,对于我国的会计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近年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问题愈演愈烈。一洗了的会计造假事件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会计信息失真扰乱了正常的经济持续。会计信息的质量是会计信息的价值所在,亦是会计工作的生命,会计信息失真就等于会计信息失去价值、会计工作就失去生命。当前,我国会计工作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一定程度上对会计信息的失真的突出问题做出了规范,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析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见真实性是信息质量的基础,是会计信息的生命线,及心肌必须客观反映经济活动、事实,内容真实,数字准确、^^文档可靠,否则将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对经济、社会、国家造成严重危害。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国家队经济监管愈加严格、规范,各种利益主体更加关注信息真实性,这是使用者决策的生命基础。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概述
1、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
真实的会计信息,是指生产会计信息的程序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律规范标准,在所有重大方面都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信息。由于难以从会计信息结果本身判断和评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在实践中真正奉行的只能是相对真是的会计信息,遵循程序理性观的真实性。在美国不直接提“真实性”,而只强调程序理性原则,要求会计行为程序无差错和无偏见地被运用,严格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在英国强调“真实公允”,也是要求遵循规范公允的会计行为程序,编制会计报表。在我国,同样要求会计报表的编制,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现状、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方法的选用符合一贯性原则。
2、真是的会计信息应具备的特征
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所在,其真实性包含以下特征。
省用性。披露的信息在决策上有用,能够满足使用者需求,增加讷讷个用这对市场信息的了解,降低投资决策的盲目性及风险。国际会计准则中指出:有用性是指会计信息披露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的经营业绩等方面的信息,这种信息对于很大一批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是有用的,为上述目的而编制的财务报告可以满足大部分使用者的共同需要。
相关性。信息披露不是一厢情愿的主观决定,二十根据用户的需求规范信息披露的形式、数量和质量,也就是与信息使用者的目的和要求相关。为了使信息有用,信息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求相关。当信息能够通过帮助智勇者评价过去、计划现在和未来事项或确认更改他们虽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相关性。
可靠性。披露信息必须可靠,也不得有重大遗漏。要使信息可靠,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信息必须在重要性和成本的许可范围内做到完整。遗漏能造成信息虚假或令人费解,从而使信息不可靠,而且在相关性上留有缺陷。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而且能够忠实反映其理当反映的情况以供使用者作为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
中立性。真是的会计信息应保持中立。中立性是指会计人员形成会计信息额过程和结果不能有特定的偏向,不能在客观的信息上附加某种主观色彩以满足特定信息使用集团的需要,否则,信息的真实性就会受到质疑,如果为了达到特定的成果或结果,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列示使财务信息影响了决策和判断,那么信息就当时了中立性。目前许多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都与企业过于偏重当前利益、不能保持自己的中立性地位有很大的关系。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目前已日益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做到真实与公允。然而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范围越来越广,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按照财政局的统一部署,2001年3月-10月期间,重庆市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大检查,全市共重点检查了383户单位,其中多数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违法乱纪问题,共查处违纪金额87.835万元。会计信息失真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据上海财经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上市公司会计师做假账导致的会计信息是真几乎是绝对的,有88%的调查对象认为多数上市公司存在信息失真的现象。另一份《中国股市投资价值》熬膏声称,如果真把上市公司造假的案例彻底查一遍,茫茫股市将找不到几张真实面孔。在2005年、2006年财政局对全国600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执业质量的检查中,发现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中小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薄弱,村爱审计程序不到位甚至故意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情况;入甘肃合盛会计师事务所味道被审计单位现场取证,在委实是必要审计程序的情况下,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青海华翼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混乱,伪造注册会计师的签名、盖章,违规出具审计报告。证券监督及后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检查及对责任者的处罚力度,单从效果来看,还未起到对社会造假者的震撼作用;同事,在查处的问题出发不及时,从发现问题到处出发问题的时间间隔太长,当处罚决定公布执行时,效果已大打折扣。政府各部门对会计的监督管理缺乏协调和配合。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对会计的监督表真不够统一,在管理上个字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缺乏统一协调和配合,不能形成会计监督管理的合力。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会计信息失真的简述
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虚假情况,给策划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是有目共睹的,造价金额之大,令人咋舌;作家手段五花八门。会计确认、计量到会计报告各环节都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行为,搞假凭证、假账、假表甚至假审计报告,玩数字游戏,“变通”处理经济业务,编造利润,粉饰经营业绩,或者掩饰真是财务状况,借以偷税、逃税、骗税等问题屡有发生。当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是世界会计界面临的一大难题。
2.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2.1现行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健全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想市场经济转变,会计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经济体制、经济行为、经济业务不断涌现,相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会计法规的建设明显滞后,会计准则的缺位使得会计事项的计量和报告有很大的可选择的空间。此外法规之间、具体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适度之间也存在很多矛盾的地方。首先会计核算以一系列假设为前提,而现实中这些假设并不能成立。再有会计人员依据核算原则所做的判断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再次现行会计处理中,对同一经济事项往往提供可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而对各种方法所使用的条件也未加以明确规定。以上这些会计法规体系内部的不完善大大地增加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
2.2企业制度和监督制度的不健全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对于一些重要新会计准则吸纳了国际投资者所熟悉的会计原则,注重强化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使投资和交易得到更公允地反映,但不可能完全堵住财务报表上所有的漏洞,不可能杜绝某些公司高管操纵利润的冲动和意图。公司财务制度存在的缺陷,大多数公司制度改革了,但是在治理结构上存在缺陷,导致改革效果不佳,就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从企业本身来看,内部审计人员均由企业领导任命,其经济利益也受本企业领导的制约,审计部门不能按照企业法规及审计要求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甚至形同虚设,根本无法按制度发挥其审计监督作用;国家财政、银行、税务等社会监督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只就与各自相关的方面进行监督,相互之间并未形成全面协调严密而系统的监督体系,在执法的深度和广度上远远不够,给企业造假以可乘之机,领带我国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管理不规范,使得中介机构独立性不强,相互之间存在不正当的竞争,为了争夺客户一些中介机构甚至同企业联合起来,为企业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为企业造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3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和责任心不够
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思想绝无差,对不正当的作风不敢坚持原则,对领导的做法言听计从,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甚至主动参与其中,充当造假的参谋助手,做到让虚假的会计信息难以被发现,以保持本企业在外面的良好形象。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虚假的会计信息使企业决策者无法掌握真实情况,从而干扰决策者的决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面临生存和发展危机,给国家资产造成流失,影响和破坏了国家经济的制定和宏观调整措施的执行,扰乱了企业的规范管理。
会计信息失真对投资者、债权人的预测和决定起着误导作用,使其利益受损,相关部门不能对企业的生产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在宏观管理上使企业陷入被动。同时,会计信息失真滋长了浮夸之风和腐败现象,影响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也影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影响社会风气。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企业的职能不仅仅是反映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它还是国家控制企业、企业所有者控制其经营者的一种手段。部分企业通过做假账,让一些不合法的支出合法化,助长了社会腐败之风。
五、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对策
1.建立健全教育机制
法律和信誉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条件,与法律相比,信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维持交易秩序的机制。特别是在许多情况下,法律是无能为力的,只有信誉才起作用。对于会计造假行为我们不仅要加大惩罚力度,更要加强诚信教育。因此宣传和教育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每一个会计人员都有一定得综合素质、业务素质,在自己的工作中,恪守职业精神和政治觉悟,自觉维护自己工作中客观性、公正性,严于律己,这样就从根本上遏制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根本,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会计信息发展,对会计人员应有年度后续教育的强制规定,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记录可以用作用人单位录用会计人员及会计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同事,企业不能只以为的强调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应经常针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培训,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规范,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规范,使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会计人员时刻谨记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工作的关键,同时要经常让他们接触一些会计正反方面的案例,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作彻底的认识。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制定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并认真贯彻落实,努力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职业责任感强的会计队伍。
企业不仅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同时也要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会计知识教育。通过教育和学习使企业领导人员认识到不能为了个人或者单个企业的利益而损害国家的利益。企业应事先普通会计工作人员和领导相互监督的工作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加强企业内、外部监督机制
各企业应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按照会计准则,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以便会计人员遵守执行,减少漏洞。如实际工作中不相容的职务应当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如出纳不的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等。这样让职责和权力独立,才能真正发挥企业内部监督作用,保证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除了企业内部监督,企业外部监督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审计制度:一方面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执业质量;一方面应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质量进行抽查,严惩违反职业道德及执业规范的行为。我们还应加强国家行政干预。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过程中,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干预的程度及效果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财政故官、审计机关等政府机关应该加强对不实会计信息的监督和处罚力度。
六、结论
从过去到现在,会计信息真实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各方面阐述了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了一些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方法:实行内外监督,提高会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杜绝不良思想的存在。只有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得到了规范,才能合理保障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参 考 文 献
马费成。信息经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张节明。会计信息的质量[M]。会计时空。2001年版
罗桂兰。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版
陈淑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治理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
高振翔。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原因探析。经济师。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