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3
(一) 投资基金的定义3
(二) 投资基金分类3
二、存在的问题4
(一)基金的现状4
(二)基金远离市场化4
(三)用人严重腐败 ‘娃娃’经理来当家4
(五)老鼠仓频现6
(六)“潜规则”飞舞,投资者成了套牢者7
三、改革建议7
引文注释9
内 容 摘 要
摘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中国证劵市场的不断完善,刺激了投资基金在中国的迅猛崛起。越来越多的投资基金成为了市场的主力。同时,在目前不断变化的新经济形势下,投资基金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投资基金目前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投资基金 基金管理 投资基金的现状及问题
一、前言
投资基金是指依据信托原理建立起来,由专业机构代表他人进行投资的一种集合投资方式。根据投资流动性可将基金大致划分为以非上市股权为主要投资对象的产业投资基金和以各类证劵为主要投资对象的证劵投资基金。中国证劵市场上的基金群体日渐庞大,在几年内成长为市场内的主力,已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将讨论中国证劵投资基金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投资基金的定义
根据《证劵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定义,证劵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劵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证劵投资基金具有结婚投资、专业管理、组合投资、分散风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特征,具有安全性、流动性等比较优势,是一种大众化、现代化的信托投资工具。
投资基金分类
(1)根据基金单位是否可增加或赎回,投资基金分为开发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是基金设立后,投资者可以随时申购或赎回基金单位,基金规模不固定的投资基金;封闭式基金是指基金规模在发行前已确定,在发行完毕后的规定期限内,基金规模固定不变的投资基金。
(2)根据组织形态的不同,投资基金可分为公司型投资基金和契约型投资基金。公司型投资基金是具有共同目标的投资者组成以盈利为目的的股份制投资公司,并将资产投资于特定对象的投资基金;契约性投资基金也称信托型投资基金,是指基金发起人根据其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订立的基金契约,发行基金单位而组建的投资基金。
(3)根据投资风险与收益的不同,投资基金可分为成长型投资基金、收入型投资基金和平衡性投资基金。成长型投资基金是指把追求资本的长期成长作为其投资目的的投资基金;收入型基金是指以能为投资者带来高水平的当期收入为目的的投资基金;平衡性投资基金是指以支付当期收入和追求资本的长期成长为目的的投资基金。
(4)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投资基金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货基金、期权基金、指数基金和认股权证基金等、股票基金是指以股票投资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债券基金是指以债券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是指以国库券、定额银行转让存单、商业票据、公司债券等货币市场短期有价证劵;期货基金是指以各类期货品种为主要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期权基金是指以能分配股利的股票期权作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指数基金是指以某种证券市场的价格指数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认股权证基金是指以认股权证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金的现状
基金成立十周年,投资者亏损累累。开方式基金800只,领导们可以大写特写成绩,可成绩好的基金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害民。当然了,得益的则是基金经理、员工及基金股东,券商、银行及相关官员。与当初成立基金时,最高决策层所希望的稳定股市、减少股市大涨大跌的目标相反,基金也成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超级大散户,对于股市起到的作用是助涨助跌。
(二)基金远离市场化
证券市场是一个需要遵行完全市场化的、法治化的平台。中国的基金与其他行业一样,只是复制外国的场景,而缺少了根本性的元素。法治只有成堆的条文而没有执法的严肃性,用人腐败,让计划经济的用人制度来操作市场化的的搅拌机,媒体不敢报道真相。
证券市场是经济市场化的产物,而中国的证券市场在成立之初则是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运行了快要20年,虽然很多交易与管理规定是市场化的,但其用人在很大程度上则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用人。虽然现在在营销方面的用人放开,但研究分析及管理者都是与市场化脱节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很腐败的。
比如,近几年的基金快速发展,作为分析研究的人员、基金经理等需要量很大,一些只有高学历而缺少丰富实践经验的年轻人就此承担了基金投资运作的重担,这不是给广大基民开玩笑吗?《基金周刊》在“行业靠基民养活 基金业‘人祸’撞‘天灾’”一文里,胡芳说“基金公司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难道只能‘靠天吃饭’,在牛市中赚‘傻钱’,在熊市中舔‘熊掌’度日吗?把拼首发挣管理费默认为行业生存路径时,基金公司所标榜的价值趋势投资何在?当老鼠仓事件频发,‘娃娃’经理人当道,基金业何谈人才储备,何谈行业制度建设?在大叹‘市’道炎凉、投资环境不佳、政策空间局促时,基金经理们有没有扪心自问呢?”
(三)用人严重腐败 ‘娃娃’经理来当家
据统计,自2014年以来,共有255只基金未能为投资者赚钱,这些基金合计套牢8499亿元资金,同时圈走204亿元管理费。申购费、托管费、赎回费等让基民投资者不堪重负。无论基金的净值有多糟糕,无论基民的损失有多大,基金公司照样旱涝保收。基金的业绩再臭,管理费照样计提,基金经理到底有何压力?三岁小孩去当也可以啊!
按照市场化的逻辑,基金业绩不行,新的发行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可中国的基金股东们不会惧怕,因为基金公司不用去销售,有银行、证券公司去帮他们销售,在这种销售中,具有强烈的计划经济销售色彩。银行、证券部门的全员销售,完不成任务就要被扣工资。有的基金销售还要被领导提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来贯彻执行。
银行为何这样积极?因为有托管费、销售佣金等,而券商则是要基金日后帮他们发行又臭又烂的高价上市公司,而且为其增加交易佣金。基金公司与银行、券商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特殊利益链。
基金经理的年薪高达上百万,没有一定的家庭背景或者其他的特殊关系根本不可能得到这些职务,而他们的高薪水与业绩不一定直接挂钩,直接挂钩的只有少数没有强大背景的人。这样的基金发展与市场搅拌机有何不同?只要进入里面的基金投资者,没有几个人的投资不被搅烂的。这与投资者直接投资股市的风险有多少区别?
同样的,基金投资需要专业的证券市场分析师,可中国当下的分析师队伍又是怎样的呢?除了原来的老持证人外,新的这些除了高学历、年轻化外缺少丰富的投资经验及冷静的心理素质。有的分析就是书本化,有的则是复制粘贴别人的内容。一些基金现在依靠的是券商的分析研究报告,而券商的分析师在为保全自己保荐的企业上市,很难写出独立的分析报告,他们所推荐的股票也是为了某种默契达到的鼓吹。
在目前的规定里,证券投资分析师考试可以市场化,而发证却是行政化,比如,不在分析岗位上不能发证,而要在这个岗位上,许多证券公司只有总部才设此岗位,下面多少营业点没有该岗位,很多基层人员有能力却无法进入,这样的行政化发证是为了保护谁?是保护投资者还是保护某些官商子弟?这种用人体制能够真正体现专业投资吗?还有,国家公务员考试都把一些特殊岗位的年龄放宽了,而证券行业的用人还在35岁“万岁”。某号称全国数一数二的证券公司,研发人员也只有80多人,而在业的员工却是几千、甚至上万人,如果加上不在编的其他大量人员在内,研发人员到底是是千分之几?
高考原来规定25岁,现在也改了,就是60岁都可以。请问,证券投资分析师为何不可以放宽发证标准?为何不可以向一些独立的民间人才开放?既然是全国统考,就应该由证券协会统一发证。可现在的证书是由各用人单位向证券协会申请,个人没有自由申请权利,这跟80年代的用人计划有何区别?
现在,会计及其他的很多行业的考试发证都不在是用人单位说了算,可在所谓的高度市场化的证券行业却还是用人单位说了算,这能说明证券行业是市场化的吗?证券行业成立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按理说无论是从用人还是其他的方面都应该是高度的市场化。可是,多少铁的事实告诉民众,在这里就是计划经济在跳舞。
证券行业的结果是直接的,从货币到货币,中间没有了物质生产经营环节,盈亏随着电子交易屏幕的变动而变动,基金最少也是每天一次公布业绩,任何的问题掩盖只能是短暂,业绩也不是可以轻易吹泡泡的,从货币到货币或者说从资本到资本,亏损盈利是非常明显的。如果说众多散户只有牛市才能赚钱,而基金也只能这样的话,基金就根本没有成立的必要,更没有书写成绩的必要。因为基金的优势是专业理财,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都应该比广大散户有赚钱的资源。比如融资融券,比如其他的做空等。
而事实则是证券时报刊登了“十年未有之怪现状:四大类基金齐陷亏损泥潭”② ,这再次证明了基金这个所谓的专业投资理财并不专业,更多的则是严重的用人腐败,规章制度腐败。证券时报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新基金成立及获批总数已突破200只。大量的新基金诞生,可是,基金公司除了重视销售外,其他的诸如研究团队等并非很重视。在某些媒体天天报道某某公司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的喜报里,在某些大股东显耀的高学历与年轻团队作为吸引投资者之时,是否考虑过了证券市场不仅仅是公权力腐败的市场,也不仅仅是年轻化的歌唱。
近两年来,基金公司高管跳槽的事例多,普通员工跳槽的也多,可是除了高学历年轻化外,还有哪样?一边是基金人才短缺,而另一边却是畸形的腐败用人场景。当分析研究人员不会下到企业去暗中调查,当多少投资分析师只会按照书本知识写下模糊的分析报告时,当投资分析师的职业牌照不能自由申请的时候,人才困境会让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走入迷途。有些研究报告,说实话,还不如我们这些没有分析师证的草根做的好,有的漏洞百出,有的谎言满篇。
一个几十亿元的基金公司,其所有人员也就四五十个,人才的搭配非常重要。这个行业就是资本密集型加人才优势。如果还是大量的娃娃经理掌舵,整个团队充满了急功近利、心浮气燥,那么,广大基金投资者的“命运”也就不会有多少好的结果,同样的,如果不尽快打破人才使用的腐败,只期望证券达到最高层的希望目标无疑是纸上谈兵。中国的证券市场与前10年还是没有多少两样,暴涨暴跌依然是主旋律,基金业只能是长长的叹息。
(五)老鼠仓频现
证监会通报,交银施罗德原基金经理郑拓在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实际管理交银稳健基金期间,利用任职优势获取的交银稳健基金投资交易未公开信息,使用夏某某、原某某证券账户,先于或同步于其管理的交银稳健基金买入或卖出股票50余只,累计成交金额达5亿余元,非法获利1400余万元。证监会透露,在此案中,郑拓使用的证券账户先后转挪于上海、哈尔滨、北京等地多家证券营业部,账户资金更是通过其亲属、朋友等10余人银行账户多道过桥走账,刻意规避监管,反稽查意图明显。
这是老鼠仓的典型代表,可老鼠仓为何频繁发生?难道与中国当下的行业腐败没有关系吗?就像在一池污水里,清水进去少了也就成污水了。各行各业腐败丛生,查着了算倒霉,查不着的悠悠晃晃大赚特赚。
假设规定,基金没有收益就不能计提各种费用,基金还敢像现在疯狂发热吗?还敢使用腐败人才吗?还敢忽悠广大投资者吗?假设人才真的市场化,发证不再是80年代的规定,基金会是如此的糟糕吗?中国的股市会是如此的糟糕吗?假设媒体不是天天唱赞歌,而是能够揭露真相,不仅仅停留在报道某个腐败案件的通稿,而是能够把涉及到领导们曝光出来,证券市场会是反反复复的黑幕不断吗?
(六)“潜规则”飞舞,投资者成了套牢者
发行环节、渠道环节、销售环节、维护环节……资产管理行业的“潜规则”可谓环环相扣。 这些“不能说的秘密”如同一层窗户纸,蒙在券商、基金、银行这一串若明若暗的利益链条上。但是如今,它被捅出了一个小洞。 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做低净值”、“赎旧买新”、“倒卖客户”、“帮忙资金”等手法,已经成为行业中半公开的手法。
既触目惊心,又习以为常,“大家都这么干”,这就是证券资产管理行业的“潜规则”。 “无论是券商理财产品还是公募基金,最忌讳把净值正好做在1元面值附近。如果亏,干脆就亏到0.9元之下,套住投资者。” “我看到同行产品正好打开封闭,销售方案就变得非常简单,就是动员银行渠道,让客户赎回老产品,认购我们的新产品。”
“我们给银行客户经理的奖励很可观,银行客户经理可以来回倒卖客户。一只产品有3个月封闭期,一笔资金理论上每年最多可以倒腾4次,拿4次奖励。” “如果遇到认购资金不足,或是濒临清盘的时候,帮忙资金就出场了。当然,帮忙资金不是活雷锋,这个忙也不是免费帮的。”
看看,这就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潜规则,同时也是中国大量基金在业绩糟糕透顶的时候还能疯狂发行的基础。潜规则在这个行业大行其道,可基金监管的规定也不少。当很多人希望基金监管的规定严密到不透一丝风时,当很多人希望用稀泥巴把吸金黑洞糊起来时,是不是该考虑其他的路劲而不要寄希望于技术的叠加效应?
三、改革建议
(一)在现有基金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尽快改革现有的基金管理费计提方式,应该硬性规定基金净值低于1元的禁止计提管理费,计提托管费,取消申购费,有盈利的收取赎回费,无盈利的不得收取。
(二)打破证券行业的计划发证规定,由自然人在证券协会网上自由申请,只要参与全国统一考试通过的科目,达到一定的证券行业从业经历就可以颁发相应的资格证,减少人为腐败的空间。打破发证年龄限制,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证券人才大量涌现出来,能够挑起证券行业的重担,让具有正义敢的证券人才能够在新闻媒体上发表独立的声音。(现在在传统媒体上可以公开的讲述证券行业的人根据其规定,需要有相关的证券资格,比如分析师,可这个证券资格在目前的发证规定里,很多人证券行业的从业者都不可能会得到,而行业外的就更不用说了。)当证券行业打击股市黑嘴的时候,难道不想打击基金中的潜规则吗?基金行业潜规则盛行,除了整个中国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外,难道与大量优秀人才被阻挡在资格证外没有重大关系吗?
(三)改革基金以信托的方式进行,让基金公司成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实体,让旱涝保收的腐败温床尽快消除。自古以来,没有人可以在半空中建立大厦,信托是以诚信为基础的。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危险,基金无信最好尽早另找出路。美国的大量基金公司都是自负盈亏而不是以信托方式进行的 。
(四)尽快打破监管的暗想操作,一直延续由行政监管机构单一监管监察,这种方式最容易暗想操作,弊病重生。真要改革,就要让一定的民众参与到相关的调查处理中,而且所选的民众不是官方特别制定的,需要在网上公开报名,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民众参与,媒体全程直播。媒体参与人员也是随机抽取一定的数量,不能特殊指定。让调查的结论不在人为的操纵下变成监管腐败。
(五)坚决禁止一切基金的强行摊派任务,设立网上匿名举报箱,对于举报的回复也要空开呈现在网络上。只要有人举报,相关监管部门就应该查处。查处后的结论应该公开,接受民众的监督与质疑。对于忽悠与作假的回复,应该鼓励和支持民众作为行政不做的起诉案件起诉。
总之,基金存在的问题是综合性的,在改革与完善中,应该多点科学精神,多点法治的严肃性,少点盲目狂热,少点腐败特色。行业危机在当下的中国的非常严重,基金行业作为新兴行业,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没有三代两代家庭人员的复杂关系,应该尽快扭转一些错误的思想管理,纠正一些腐败的管理途径。不要延续迷途继续走下去,让广大投资者绝望。
参 考 文 献
引文注释
①://finance.qq.com/a/20150413/008557.htm。
②://finance.qq.com/zt2014/djlsc/index.htm
③“新股破发基金亏损 打新失利割肉出逃”,载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