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流通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针对流通企业存货管理产生缺陷原因进行分析
研究改进流通企业存货管理不足的对策和措施
内 容 摘 要
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占有很大的比重,它是流动资产的核心,由于它经常不断处于消耗、销售过程中,所以它是一项流动性很强的资产。存货在保管及防止损失等各个方面,其重要并不次于现金。尤其是在流通企业,存货管理若是不善将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及营业收入,存货的积压将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财务费用增加。因此流通企业应重视本单位存货的管理,加强对存货的计划与控制,提高管理人员的操作能力,建立和健全存货管理的相应制度,利用信息化、电子化的数据与应用,实现流通企业存货管理最合理化。
流通企业的存货管理研究
余姚是中国塑料之乡,中国塑料城更是中国塑料交易市场的中心,而在中国塑料城内的上百家贸易流通型企业都是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等大公司的塑料原料代理商,主要主要经营聚碳酸酯(简称PC)和聚甲醛(简称POM),PC在我国的需求量很大,很多我们生活中运用到的家电外壳,水杯,眼镜的原材料都是PC。
HT公司是中国塑料城中典型的一家贸易流通型企业,主要就是经营PC等塑料原料,它的存货结构基本上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这些存货是保证HT公司生产经营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为了保障生产经营过程连续不断地进行,HT公司就要要不断地购入、耗用或销售存货,与之必然,存货自然成为HT公司的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其价值在HT公司的流动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由于这些存货在HT公司的资产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且单位存货的价值较高,所以存货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对HT公司进行账务处理时,发现公司的存货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对像HT公司此类流通企业的存货管理分析现实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产生的原因加以阐述,最终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阐述HT公司此类流通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1、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年龄层次偏大,人员配备不够先进,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严重不足
企业存货管理从业人员的年龄层普遍偏大,大部分年龄集中在四、五十岁,年龄老龄化趋势严重。而这一类人员往往不会利用电脑操作,依旧是以往纸笔化操作模式为主,在企业的存货管理人员中,本科学历人员不足10%,并且大部分人员都是企业高管的亲戚,能动性不足,业务学习能力,管理接受能力都严重不足,得过且过的心态较多。而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扩大,这种管理从业人员的配备方式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更是导致企业存货管理产生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2、销售数据采集没有实现电子化,存货信息^^文档保管不科学化,物流管理脱节滞后
由于存货管理人员的不先进、工作不科学,同时没有对相应的信息^^文档采用有效的数据化管理方式,依然是大叠大叠的客户^^文档,很少进行分类规划,或者是单纯地凭借大脑记忆,如此一来企业销售往往显得很被动,容易造成存货积压,加之企业的进口环节都是大订单式的,一旦货物进仓,如不及时销售,会大大增加仓库的管理成本,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
存货的销售情况只简单地登记下各类的明细帐,没有进行一些相应的数据分类统计,没有科学的系统的对不同存货的销售情况做纵向、横向地比较,便于企业提前制定销售计划等,一些重要的销售信息往往要从原始凭证中查找,效率及其低下。
例如HT公司的各种材料的销售情况,毁损待报废、超储积压存货储备在每年一次的清产核资中都要作为重点问题进行上报,但每年都是只上报,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批示,没有处理结果,致使毁损待报废、超储积压存货储备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另外大多企业,仓库与办公点分离,造成各类存货数据不能很好的统一。对仓库中的情况了解不是很及时。如在入库方面,企业一般的操作流程是由贸易公司先和供货方签订合同,然后报关,入库。但实际操作中,常常会一个合同,分好几次到货,而且在货物搬运过程中也常常会出现破包损包的问题,使销售部门不能很好地掌握真正实际到货的数量,往往以为货都到全了,其实可能还有几车还没到达,造成实物数与帐面数不相符。另外材料领用记录生产成本及费用的归集、结转的记录人为因素较多,尤其在工程项目核算上更显现其弊端。
针对流通企业存货管理产生缺陷原因进行分析
1、企业管理层未对存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引起重视,管理从业人员整体素较低、观念陈旧,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
像HT公司,企业管理层的观念比较成旧,而且大部分都是公司的“开国元勋”级别人物,总觉得他们以前的一些管理方法创造了这么大的经济效益,那这些方法就是正确的,殊不知随着现代化管理模式的不断引进,他们守着这些老方法恰恰会制约企业目前的发展。虽然在现在看来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很好,这主要是由一些长期以来的稳定客源所支撑着,但如果不及时改进现有的操作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就会有被淘汰的可能。
多数人员没有基本的电脑知识,不习惯利用电脑来提高工作效率,电脑对他们来说形同虚设。创新意识也不够强烈,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对一些比较好的现代管理方法,往往有人提出来后,落实下去的时候又是按照老方法来了,很难真正实施。
2、企业没有将存货管理完善、细化,客户^^文档没有形成网络;缺乏有效的仓储管理制度, 存货核算计量不够准确
存货流动速度的快慢,和客户群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由于不采用有效的信息管理方式,将客户^^文档进行统筹分类,依然是各个客户经理自己守着自己的那些客户^^文档,而没有将这些极其有用的^^文档整合分类管理,这就加大了工作量,导致事倍功半。另外对各种材料的销售不能简单的记帐就可以了,每月还要对各种材料的销售情况做相应统计,并对下月存货安排方式做出规划。
仓库与办公点的分离,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弊端。加之没有一套严密的仓储管理制度,很容易造成数据失真。但是如果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将会使仓库与帐面数据尽可能统一,也会对加快公司存货流动速度有所帮助。
流通企业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企业每期都应当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而所说的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但是大多数企业,并未做到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来准确体现存货的期末价值。
3、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没有加强存货岗位管理制约
例如HT公司缺乏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内部问题严重。采购环节,HT公司没有具体的采购计划,一般根据订单量的大小,临时发出采购需求的,或者是按照需求单位平时的需求,然后去采购。然而像这样分批采购,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而且要是在HT公司生产部门急需存货的情况下进行交易,可能导致企业买到劣等品,从而带来经济损失。如果没有周密科学的存货采购计划,导致的结果不是存货积压就是产能不足。储存的存货盘点,发现HT公司在进行存货盘点时往往不按照相应的盘点流程进行:有的管理人员在进行存货盘点后发现存货丢失,直接把损失存货直接归属于非正常损失,给内部人员暗箱操作提供空间;还有一些管理人员没有认真的进行存货的实地盘存,使得存货账实不符,账面库存失去实际意义;公司管理部门对于盘存的组织实施、盘存差异的处理也不符合要求,使得盘查失去了应有的监督作用。存货的计量,很多公司管理人员只顾眼前利益,处理账务不规范,忽视了企业长远发展,相关部门往往在材料领用的记录,生产成本及费用的归集、结转的记录上不太真实规范,人为因素较多,对于发出的存货,存货计价存在随意性的特点,不规范的计量方法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让报表使用者没有办法正确的了解企业实现的利润与发生的亏损情况。
研究改进流通企业存货管理不足的对策和措施
引进高素质管理人员,同时提高现有管理从业人员现代化办公能力;创造网络化办公环境,完善信息^^文档的系统化
企业需引进一些专业的高素质的管理从业人员,淘汰原有的得过且过的一些人员,同时应加强对现有管理从业人员适应现代化操作的培训,提高人员的整体业务能力。存货采购、进出库、销售及财务管理等工作岗位都是企业的重要岗位,因为对这些岗位的人员配备及选择上要格外谨慎,尽量要选择对企业忠诚度高、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人员来从事这些岗位,要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以提高这些岗位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例如HT公司应加强对会计人员适应现代化操作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很多流通企业常常采用货到付款的销售方法,货款是否到达就成为一个很关键的点。在传统的操作模式下,会计人员往往是电话查询,或是直接去银行查询,这中间会有很多时间浪费;有时多笔货款会同时到达,这就很难区分,往往会耽误发货时间,造成客户满意率下降,甚至为此丢失掉一些客源,影响存货流动速度,使销售额下降。目前网络资源已经非常普及,安装网上银行,在企业自己的系统中加以操作,这样可以免去了奔波银行查帐,销售部门又老是询问货款是否到帐等尴尬状况。网上银行安装后,只要随时刷新页面,就能查询到入帐的明细及相关客户信息,对于支付货款也比较方便,而且操作简单,容易让员工接受,同时提高了会计人员的现代信息化操作水平。
企业的信息^^文档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果将其好好利用,将会对企业的销售大有帮助。于是利用数据化将信息^^文档规范化,将销售信息^^文档、客户信息^^文档系统地采集,比如按市场上对不同商品的需求加以分类,并将相关^^文档在企业内部传递。这样各部门就可以根据企业提供的客户^^文档,直接按市场不同材料需求循环速度进行编号,及时与客户联系,加快存货循环,减少各部门重复工作,降低存货管理成本。
运用财务软件系统,整合销售数据;加强实地物流管理
在存货的管理方面,企业的会计部门应利用现有的财务软件来进行管理。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采用符合自身管理模式的财务软件。比如对进销存情况设计的,减少烦琐的操作程序,对数据的统计分类也帮助有佳。当然月末企业还应最清晰快速的对本月所销售的材料进行信息管理,如可以运用财务软件中柱型图方式显示各种材料总的销售情况、平均销售单价、销售总收入等。这些材料的数据信息不仅对财务部门核算很有帮助,还可作为销售部门销售的参考依据。当然要想使存货管理达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就要使企业尽快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如ERP系统。利用ERP使人、财、物、产、供、销全方位科学高效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降低库存,使存货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虽然财务部门普遍采用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核算,但在库房管理软件及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和配置相对滞后。企业要加快存货周转速度、降低库存水平、增强整个供应链上存货等信息共享,就必须依赖信息技术,它是完成这些目标的重要资源,也是企业内外交流的主要方式。流通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流程特点,使用合适的库存管理软件,建立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使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公司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实现存货信息的共享,实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高效整合及保证存货的核算及时、准确和完整,从而提高公司的存货管理效率。
由于现实原因,物流管理不能保证仓库和办公点的联系,因此办公点和仓库时刻保持联系是很关键的一点。每个月月末,会计部门都应前往仓库,和仓管员进行实物对帐,这样既可以真正保证帐实相符,也可以做到对客户负责(有些客户因为买料比较多,也会存在漏领的情况,这就需要企业在月末对帐时及时发现,通知相关客户)。为了降低仓储管理成本,在仓库对帐时应对一些长期积压一直没有出货的品种进行统计,上报销售部门,让销售部门适当调整销售方式,尽快将陈货销售,使得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在企业中长期积压的存货不仅不能看成是一种资产,更可能会变相的成为负债。这里其实可以根据80/20法则,有20%的单品销售占80%的销售,反之80%的单品才做了20%的销量,就要要利用POS机信息,分析数据,将那20%的单品给找出来,扩大那20%的品项的库存,减少那80%单品的库存,经过调整,便会发现库存少了,但销售额却上去了。
完善存货管理制度,加强管理规划目标,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科学、严密的企业存货管理制度,是安全、有效的存货管理工作的基础。流通企业应当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建立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规范存货采购、消耗、销售环节,建立供应、销售方的信息档案,加强对信誉、资质等级管理;划分存货的采购权、验收权和保管权,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实物盘点,使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切实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 同时进行有效的存货规划,对于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合理控制资金占用水平、降低营运资本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采用经济订货批量(EOQ)方法,这种放大是指一定时期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总和最低的采购批量。由于订货成本和存货持有成本二者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其目标是确定使订货成本和存货持有成本之和最低的订货批量即EOQ,来控制采购的存货数量。加强流通企业的存货规划和控制,保持最优程度的存货量。最优程度存货量是目前企业存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存货规划首先是指制定适当的订货规划,确定订货数量,及时补货,避免缺货。其次,明确存货资金占用量,根据企业存货的周转额度及其他资金周转额度来确定存货资金占用量,把去年存货资金占用量作为基础分析对比本年度各种变化因素,调整后确定今年存货的资金占用额度,或者根据存货资金和一些关联因素的关系程度来确定存货占用的资金额度。之后,要增强存货信息的跟踪分析力度,要严格控制存货,避免一些中小型企业因为存货管理人员对存货信息掌握不够或不及时而导致对存货需求预测超出实际需要量很多。
制定合理的存货管理目标应从战略出发,流通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规模确定库存政策与库存水平,根据营销战略确定赊销政策与赊销水平。将存货管理业绩纳入对相关岗位的绩效考核,通过业绩考核对相应的行为提供激励与约束政策,从而提高存货管理水平。考核的指标可以包括:销售目标完成率、完工产品合格率、存货周转率、库存水平等。定期深入到存货管理部门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开展考核,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薪酬水平、职务升降的重要参考。
总之,要想使存货管理达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就要使企业尽快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税收体制不断改革,存货管理优化改革也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苦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存货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 考 文 献
[1]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 党潘利.如何利用Excel审计发出存货的计价[M].陕西审计,2003
[3]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 [美]史蒂文.M.布拉格 著 曾月明译.成本控制最佳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中国税务网,://.ctax.org.cn/。
[6]曾洁.浅谈企业加强存货管理有效途径[J].时代经贸,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