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2
摘 要3
引言4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4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5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7
四、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特殊问题8
五、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所得税调整问题10
六、结 论12
参考文献13
摘 要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到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研究分类整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着重论述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的方法,具体探讨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的有关问题,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的判断依据,正确界定资产负债表日后时期,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调整事项,非调整事项,销售折扣和折让,或有事项
引 言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到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分为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是指会计报表从结账日到对外报出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发生能够为资产负债表报告期间的财务状况提供进一步说明的事项,或发生对理解报告期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事项,这时就要对会计报表进行有关调整,以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调整过程就叫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企业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正确的调整,对于提高会计报表质量和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的会计处理上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到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理解这一定义,需要注意:资产负债表日是指会计年度末和会计中期期末(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通常是指对财务报告的内容负有法律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有利或不利事项的含义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肯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一定影响(既包括有利影响也包括不利影响),如果某些事项的发生对企业并无任何影响,那么,这些事项既不是有利事项,也不是不利事项,也就不属于这里所说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是自资产负债表日次日起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止的一段时间。具体而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应当包括:报告期间下一期间的第一天至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以后、实际报出之前又发生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事项,并由此影响财务报告对外公布日期的,应以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再次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为截止日期。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一)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及所属会计期间已经存在某种情况,但当时并不知道其存在或者不能知道确切结果,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事项能够证实该情况的存在或者确切结果,则该事项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对资产负债表日的情况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证据表明的情况与原来的估计和判断不完全一致,则需要对原来的会计处理进行调整。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通常包括下列各项:(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历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2)资产负债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碑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非调整事项的发生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的财务报表数字,只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了某些情况。对于财务报告使用者而言,非调整事项说明的情况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其中重要的非调整事项虽然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数字,但可能影响资产负债表日以后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因此需要适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通常包括下列各项:(1)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2)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3)资产负债表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5)资产负债表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6)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7)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1、处理原则
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对于年度财务报告而言,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发生在报告年度的次年,报告年度的有关账目已经结转,特别是损益类科目在结账后已无余额。因此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具体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1)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调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润或调整减少以前年度亏损的事项,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调整减少以前年度利润或调整增加以前年度亏损的事项,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借方。(2)涉及利润分配调整的事项,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3)不涉及损益及利润分配的事项,调整相关科目。(4)通过上述账务处理后,还应同时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包括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数或本年发生数、当期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或上年数、如果涉及报表附注内容的还应当作出相应调整。 2、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这一事项是指导致诉讼的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发生,但尚不具备确认负债的条件而未确认,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获得了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法院判决结果),表明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因此应在财务报告中确认为一项新负债;或者在资产负债表日虽已确认,但需要根据判决结果调整已确认负债的金额。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这一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当时的^^文档判断某项资产可能发生了损失或减值,但没有最后确定是否会发生,因而按照当时的最佳估计金额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但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所取得的确凿证据能证明该事实成立,即某项资产已经发生了损失或减值,则应对资产负债表日所作的估计予以修正。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这类调整事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若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的资产已经按暂估金额入账,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证据,可以进一步确定该资产的成本,则应对已入账的资产成本进行调整。(2)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根据收入确认条件确认资产销售收入,但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关于资产收入的进一步证据,如发生销售退回等,此时也应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需要说明的是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销售退回,既包括报告年度或报告中期销售的商品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销售退回,也包括以前期间销售的商品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销售退回。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或以前期间所售商品在资产负债表日后退回的,应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发生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的销售退回事项,可能发生于该企业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也可能发生于该企业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其会计处理分别为: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该企业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的,应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的收入、成本等,并相应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报告年度应缴的所得税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该企业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应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的收入、成本等,但按照税法规定在此期间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缴所得税,应作为本年的纳税调整事项。
(四)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这一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报告期或以前期间存在的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企业发生这一事项后,应当将其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调整报告期间的财务报告相关项目的数字。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1、处理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非调整事项,是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无关,不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但有的非调整事项对财务报告使用者具有重大影响,如不加以说明,将不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因此,应在附注中加以披露。 2、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非调整事项,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每项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性质、内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无法作出估计的,应当说明原因。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非调整事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重大诉讼等事项,对企业影响较大,为防止误导投资者及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应当在报表附注披露。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和外汇汇率的重大变化,虽然不会影响资产负债表日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据,但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重大影响,应当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自然灾害导致资产重大损失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财务状况的影响较大,如果不加以披露,有可能使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因此应作为非调整事项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四)资产负债表日后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企业发行股票、债券以及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举借巨额债务都是比较重大的事项,虽然这一事项与企业资产负债表日的存在状况无关,但这一事项的披露能使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与此有关的情况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因此应当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五)资产负债表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企业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将会改变企业的资本(或股本)结构,影响较大,应当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六)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
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将会对企业报告期以后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应当在报表附注中及时披露该事项,以便为投资者或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信息。
(七)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企业合并或者处置子公司的行为可以影响股权结构,经营范围等方面,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能产生重大影响,应当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八)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拟分配或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股利或利润的行为,并不会导致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形成现时义务,虽然该事项的发生可导致企业负有支付股利或利润的义务,但支付义务在资产负债表日尚不存在,不应该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告,因此,该事项为非调整事项。不过,该事项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财务状况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现金大量规模流出、企业股权结构变动等,为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充分了解相关信息,企业需要在财务报告中适当披露该信息。
四、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特殊问题
1、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判断
能为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情况提供补充证据的事项,需据此对资产负债表日所反映的数据进行调整,这类事项属于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才发生或存在的事项,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但如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的估计和决策,这类事项则属于非调整事项。同一性质的事项可以是调整事项,也可以是非调整事项,这取决于该事项表明的情况在该企业的特定环境下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资产负债表日以前已经存在或发生,还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才发生的。若该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已经存在,则属于调整事项;反之,则属于非调整事项。例如:A公司1999年8月向B公司购买商品,货款未付,反映在B公司应收账款公司账上即有一笔应收A公司的货款。如果1999年11月,A公司财务状况不佳,到年末还未偿付,B公司已按应收账款的5%提取了坏账准备。2000年2月,B公司收到通知,A公司破产,无法偿还所欠货款,那么B公司应将此事项作为调整事项,调整1999年度的会计报表。本例中,A公司的破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濒临破产可能已很久了,实际上在B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日,A公司已经无力偿还所欠货款,其后的破产只是间接证实了A公司的货款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是收不回来的。假如A公司在2000年2月发生了一场火灾,这一事件应在A公司本身的会计报表中作为非调整事项处理,因为火灾并未给A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情况提供任何新^^文档。如果将火灾和应收账款两个例子结合在一起,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同样是A公司1999年8月向B公司购买商品,货款至年末还未偿付,在1999年12月31日,B公司即有一笔应收A公司的货款。2000年2月,B公司收到A公司通知,A公司发生了一场火灾,烧毁了大部分厂房,已无力偿还所欠货款。由于发生火灾是不可预计的,在资产负债表日也不可能有任何迹象表明即将发生火灾,因而不能为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情况提供新的证据,B公司只能将这一事项作为非调整事项在1999年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同样是应收A公司账款这一事项,由于导致收不回来的原因不同,则在B公司1999年会计报表中反映的方式也不同。 2、与财务报告所属期间有关的利润分配的处理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之间由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所制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或拟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不应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为负债,而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因为其不符合负债定义中所强调的现时义务的标准,不做为负债,不做利润分配帐务处理,不影响股东权益。 3、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销售折扣和折让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销售退回,既包括报告年度销售的物资在报告年度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退回,也包括报告年度前销售的物资在资产负债表日后退回,都应作为调整事项处理。而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销售折扣和折让,由于这两种情况在企业发生得比较少,对企业的影响也不大,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作为非调整事项在报告年度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也可以在发生销售折扣和折让的年度会计报表中反映,而无需在报告年度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 4、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与或有事项的区分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如果都从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这一时点来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两者有相似之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已经客观存在,有关会计要素的金额需要估计(即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才得以证实,由不确定事项转化为确定事项;而或有事项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其结果也具有不确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有事项最终会转化为确定事项。特别是在或有事项产生的义务符合负债确认的条件时,企业就应当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将其确认为预计负债(预计负债也需要合理地估计),如果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影响或有事项结果的不确定因素消失,该或有事项就转化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就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进行会计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与或有事项有密切关系,但也有区别。首先,在资产负债表日,我们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来判断是否存在或有事项,以及应该为或有事项所做的准备或可能带来的或有损失金额;其次,若判断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或有事项,则必须进一步考虑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有相关的调整事项,影响我们对资产负债表日或有事项的估计和判断。所以,或有事项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相关的。判断或有事项的存在及有关金额,应依据《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当或有事项确定下来并成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时,则应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要求,作出相关的会计处理或附注说明。
五、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所得税调整问题
(一)发生在财务会计报告报出前,所得税汇算清缴前的调整
1.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的企业,应将日后调整事项涉及的应交所得税,调整报告年度的所得税费用,会计处理为: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如果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已确认了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的,则作相反的调整处理。
2.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的企业,应将日后调整事项中的永久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调整报告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账务调整与应付税款法相同;但如果日后调整事项产生的是时间性差异,则应区分是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或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转回,还是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或应纳税时间性差异转回,并将其对报告年度所得税费用的影响调整报告年度的损益,不影响报告年度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则调整“递延税款”科目。调整账务后,还应对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年末数和本年的年初数进行调整,同时调整本年度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年初数。
(二)发生在所得税清算后,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前的调整
这种情况只为会计的日后调整事项,不再是税务的日后调整事项,税务机关不再调整企业报告年度的应税所得,而是作为当年的纳税调整事项处理。作为会计日后调整事项,企业不论是采用应付税款法还是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会计上既要调整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的年末数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本年数,还要调整发生当年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年初数。其调账处理与第一种情况相同。
(三)发生在财务会计报告报出后,所得税汇算清缴前的调整
这种情况只是税务的日后事项,不再为会计的日后调整事项,税务机关要调整企业报告年度的应税所得,会计上对于该事项引起的应交所得税,也要作调整事项处理,其调账的方法与第一种情况相同。但由于报告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已经报出,不能再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可视为本年度发现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处理,如果金额较大,作为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调整发现当年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如果金额较小,视为非重大会计差错,直接作为当年的纳税事项予以处理。
六、结 论
正确区分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的关键是看这些事项的主要情况出现的时间,凡主要情况出现或存在于资产负债表日之前,而在日后时期获得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得到了证实、有了结果的,即“因”出现或存在于资产负债表日之前,“果”出现在日后时期的应作为调整事项。如资产负债表日前已销售的商品存在 问题 (因),在日后时期退回(果);又如资产负债表日前已提起的诉讼(因),法院在日后期作了赔偿判决(果)等等事项,则应作为调整事项。凡主要情况的出现和结果均在日后时期发生的事项,即“因”和“果”均发生在日后时期的,如日后时期发生的巨额对外投资,日后时期所持证券市价严重下跌等,因其发生和影响结果均在日后时期,则属非调整事项,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对日后事项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对于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海强,王丽旭,彭爱宁.资产负债表日后特殊调整事项所得税会计处理.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8;2[2]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编.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
[3]朱春华.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初探[J].现代商业,2009,(12)
[4]唐敏,赵娜,章新蓉.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销售退回会计处理探讨[J].财会通讯, 2009,(1)
[5]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4.
[6]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注会考试用教材) ,2010
[7] 张晓俊.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和日后调整事项的比较探析.会计师,2009; 12
[8] 财政部财会(2003)12号. 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通知[J].
[9] 李海强,王丽旭,彭爱宁.资产负债表日后特殊调整事项所得税会计处理.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