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医院实行成本核算是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必然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卫生事业的改革政策,面对市场竞争的挑战和机遇,医院能否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医院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已是医院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本文就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医院,成本核算,管理
目录
English abstract1
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探讨3
一、 医院成本核算3
(一)医院成本核算的现状3
(二)医院成本核算的方法4
二、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要求5
(一)建立预算成本制度5
(二)实施成本控制6
(三)分析、考核执行结果6
三、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存在的问题6
(一)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规范的核算模式6
(二)财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的主观能动性不强6
(三)医院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有待加强7
四、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建议7
(一)建立和完善医院成本核算财务体系7
(二)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7
(三)对可控成本及不可控成本进行考核8
(四)各科室的功能性质不同,成本考核的侧重点也应不同8
五、结论8
English abstract
Along with continuously going deep into our country market economy and hygiene reform with development, hospital execution cost's checking is a hospital orientation market economy to develop of inevitable trend is also the inevitable outcome that the medical treatment service gets into a market to participate a competition. Face the reform policy of health business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 face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of market competition, the hospital can make use of management theories and method of science, raising vitality and competition ability of hospital, is already the hospital is in the market the competition success or failure of key. This text checks to carry on detailed analysis and the study with management for the hospital cost.
Keyword hospital, cost keeping, manage
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探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医院数量、规范将不断扩大,医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医疗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医疗技术、服务质量的竞争,同时也是内部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竞争。在同等规模、同等收入的条件下,谁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搞得好,谁就更有可能降低医疗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证医院健康、稳定的发展。医院实行成本核算,是市场经济对医院提出的客观要求,是深化医疗改革的要求,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有效利用卫生资源,节约劳动消耗,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医院两个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院成本核算
医院成本是指医院在预防、医疗、康复等医务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文档价值和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当前我国医院成本测算遵循历史成本、分期核算、口径一致性、权责发生制和直接成本实计、间接成本分摊等原则,其基本构架分为院级、科级、项目、病例病种、诊次床日等五级。根据财政部、卫生部1999年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院级成本由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经营成本构成;管理费用包括行政和后勤科室费用,按医疗和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分摊计入到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经营成本中;为了便于分摊医疗服务成本,根据科室服务功能,将医院医疗科室分为医疗辅助、医疗技术、临床等三类,根据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测算的需要,将医院医疗部门分为直接成本科室(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和间接成本科室(医疗辅助科室),并把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摊系数分摊到直接成本科室中去。
(一)医院成本核算的现状
实行成本核算,加强医院成本管理,就是为了“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摆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摆正职工、医院和患者的利益关系。维护职工正当、合理的经济效益必须建立在维护医院利益和病人利益的基础上。实行成本核算,应当减轻病人的医药费用负担,如果只为追求个人和小团体利益而增加病人负担就违背了卫生改革的初衷。诚然,成本核算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是肯定的,现在很多医院都制定了适合本院发展特点的成本核算方法,并且有的医院成本核算已较专业化,但从整体来看,成本核算工作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成本核算模式比较单一,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成本核算还没有全方位、多层次地展开,多数医院将核算重点放在劳务收入分配上。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医院成本核算没有固定模式,没有行业标准,从而使医院成本核算缺乏专业依据,我国亟需建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和成本会计制度。二是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还无法解决医院对成本核算的现实需求,虽然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都要求医院实行成本核算,但科目、账户的设置以及报表的格式都不能满足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的需要。三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树立的福利办院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普遍认为成本核算带有逐利性,会加重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负担,主管机关和群众不赞成甚至限制医院进行成本核算,致使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不能得以推广。
(二)医院成本核算的方法
医院成本核算根据对象不同分为总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医疗设备成本核算,如果人力、物力充足还可以将成本核算细化到个人。目前,实行成本核算的医院大多实行的是院、科二级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尽管分类较多,但基本上都是按对象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计算、分摊。本文对最典型、最有影响力的科室成本核算进行探讨。
1、成立成本核算部门( 该部门也可归属财务部门领导),确定成本核算方案。核算部门人员的多少取决于核算方案的细化程度、复杂程度,方案的确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管理层的管理需要。方案的复杂程度主要集中在间接成本的计算分配上。科室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科室直接发生的成本是直接成本,如房屋折旧费、设备折旧费、工资、福利费、医用材料费、低值易耗品费、办公用品费、血费、氧气费、维修费、招待费、差旅费、交通费、通讯费、科研费、培训费;由其他部门分配来的成本是间接成本,如医院管理费、广告宣传费、采暖费、空调费、水费、电费等。
2、确立成本核算对象,划分核算单元。确定成本核算对象的目的是对医疗服务过程中所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进行合理的归集和分配。科室成本核算的对象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责任的医院内部单位,即医院的每一个科室都应是成本核算的对象。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些较大的科室,可进一步细化,如有的医院将妇科与产科合并为一个科室,核算时分开核算;又如有的医院后勤部门包括供暖、司机、配电等班组,核算时以班组为核算单元。
3、归集、计算、分配成本。每个科室的成本费用都由以下多种费用汇总而成。(1)房屋、建筑物的折旧费,可根据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和预计可使用年限计算总折旧费,然后按各科室使用面积,分摊计入各科室。由于账面上不能反映固定资产净值,所以固定资产的价值可根据账面原价或重估价值计算。“ 当月折旧费=科室占用面积×每平方米分配率”;“ 每平方米分配率=房屋建筑物价值÷( 预计可使用年限×12×各科室占用面积之和)”。(2)各科室使用的医疗设备的折旧费根据设备的价值和预计可使用年限计算每月的折旧费计入各科室成本。计算时可针对设备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如对于一些科技含量高、更新快的设备采加速折旧法,对于一些使用频率不均匀,使用时损耗大的设备采用工作量法。(3)工资、福利费、招待费、差旅费、交通费、通讯费、科研费、培训费以在财务部门领用或报销的金额据实计入各科室成本。(4)医用材料费、低值易耗品费、办公用品费根据物资仓库提供的数据,血费根据血库提供的数据,氧气费根据中心供氧室提供的数据,维修费根据维修部门提供的数据计入各科室成本。低值易耗品一次发生金额较大的,选用一种摊销方法进行摊销;维修费如果一次发生金额较大的可计入待摊费用分期摊销。(5)医院管理费、广告宣传费按人数分摊计入各科室成本。这里的管理费是指为了医院的发展而发生的一些不能确定具体归属的费用。(6)采暖费、空调费根据供暖、供冷部门当月发生的费用总和按使用面积进行分摊,包括该部门的人员工资、电费、设备折旧费以及日常耗用。(7)水费、电费根据供水、供电部门提供的数据计入各科室成本。如果没有在各科室安装分水表、分电表,可按各科室人数和就诊病人数计算分摊。
二、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要求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础环节,成本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点或中心。为保证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重要作用,医院成本核算应该要遵循成本核算要与管理相结合、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做好计量验收工作等要求。医院成本管理更重要的是建立以预算成本为基础的考核机制。
(一)建立预算成本制度
预算成本也是一种目标成本,是根据医院总体规划和目标以及上一年的支出情况而编制的医院总预算成本。为了保证总预算成本的最终实现,必须把总预算中的目标成本按科室进行指标分解形成各科室责任预算,使各科室据以明确目标。各科室还应根据医院成本管理部门下达的指标,结合工作量和相应的固定费用、变动费用等,将指标落实到班组甚至个人,把确立的成本目标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预算成本的确立要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并科学合理,如果预算成本所确立的目标严重偏离实际,成本控制就无法达到预定的目的。
(二)实施成本控制
医院在日常的支出活动中要按照批准的年度预算安排支出,严格控制无预算支出。年度预算一经批复,一般不予调整。因政策变化、突发事件等客观因素影响预算执行的,要按规定程序报批。此外还要健全支出的申请、审批、审核、支付等管理制度,明确支出审批权限、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审批,加强支出的审核控制,严禁无审批支出。各种消耗性材料的领用要指定专人负责,制定领用限额或定额,并要有相应的审批程序加以监控。特别是一些价值较高的耗材还要建立领、用、存辅助账。
(三)分析、考核执行结果
为了控制成本,应经常进行比较与分析,并从比较中找出差距。得出的成本数据要进行比较和分析之后才有实际意义。比较既包括不同科室间成本控制绩效的比较,不同年度成本控制成果的比较,还包括同行业成本的比较,最重要的是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比较,通过比较得出成本降低额和成本降低率。
成本控制的最终效率取决于是否有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以及是否严格执行了这一制度。奖惩制度应公开、公正、透明、严肃,并要确保得以实施,奖惩应与成本降低额( 率)紧密联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目标成本管理应将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是年度内( 或每月末)对预算执行过程的考评,旨在通过信息反馈控制和调节预算成本的执行偏差,以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最终实现。年终考核是指年度终了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评,兑现奖惩措施,做到有赏有罚。
三、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规范的核算模式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没有对成本核算作出具体规定,没有完整的成本核算帐簿及报表体系,不能满足全成本核算要求。成本核算不用于一般的财务核算,它需要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完善费用合理归集和分摊的成本核算帐簿体系,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归集和分摊各项成本费用,进行成本核算。医院成本核算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其理论和实务操作均处于探索 ,《医院会计制度》在成本核算会计体系上的缺陷,造成成本核算缺乏坚实的会计核算理论基础,直接影响这一工作的开展。
(二)财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的主观能动性不强
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医院长期以来不重视成本核算,导致医院财会人员大多缺乏必要的成本会计知识和经验,成本核算的意识不强,对医院如何开展成本核算缺乏思路,有畏难情绪,缺乏开展成本核算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在成本核算过程中,财会人员未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医院成本核算进行宣传,未能主动对其他部门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缺乏沟通。
(三)医院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有待加强
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定额、计量、标准、统计编码的统一,以科学、规范的管理取代经验管理,是实施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但目前医院基础管理工作较薄弱,其表现在:(1)财产管理比较薄弱:成本核算需对各科室使用的财产进行重新确认,以准确确定各成本对象的折旧额。虽然医院已陆续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基本理清了现有的财产,但财产管理制度并不健全,管理责任未完全落实,财产的领退、报废、转移等制度不严密,造成科室财产台账与实际不符。(2) 相关标准、定额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定额,是准确计算和分摊各项间接费用的依据,如供应室成本、维修费用等。但是,目前医院缺乏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和维修工时定额。(3) 计量设施不够完善:为保证相关费用的合理分摊,用电、用水和用气大户及在独立楼群安装相关计量设备是必需的,但多种因素的限制,很难做按核算单元计量计费。(4) HIS系统的代码不统一:这大大增加了成本核算的难度,并无法实现科室数据之间的配比,从而给成本核算数据的归集带来难度,降低了管理效率,增加了管理成本,失去了成本核算的意义。
四、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医院成本核算财务体系
引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理念,在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会计体系基础上设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帐户体系和医院成本核算帐簿体系。医院成本核算需要设立医疗成本、药品成本、辅助业务成本、管理费用、待摊费用等帐户,同时应设立相应的明细帐簿,建立完整、系统的成本核算操作平台。
(二)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
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但这不是最终目的,实施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既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让医院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医疗卫生行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又能让病人享受高质量、低价位的医疗服务,如果为了追求降低成本而降低了医疗服务质量损害病人利益,这种行为只能使医院短期获利,最终受害的还是医院。实施医院成本核算会涉及患者、医院和职工个人等多方面经济利益的调整,须积极、稳妥地进行,既要追求效益,又要兼顾公平,既要考虑患者的根本利益,又要兼顾医院、医务人员的利益。
(三)对可控成本及不可控成本进行考核
虽然成本核算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科室成本的构成,但成本考核一般只对科室可控成本进行考核。可控成本是科室能够控制发生及其数量的成本,其可预计、可计量、可控制,各项可控成本之和构成科室责任成本,科室只对责任成本负责。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控成本不需要核算,不可控成本仍具有参考意义,而且全面的成本核算还应为医院进行其他方面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四)各科室的功能性质不同,成本考核的侧重点也应不同
由于医疗科室既对成本负责又对收入负责,因此可以将其视作一个利润中心,考核其经营效益即利润。利润中心成本的控制是与收入相联系的,它强调的是相对节约成本,成本考核可通过科室综合成本率进行考核。“ 科室综合成本率=(科室总成本÷科室总收入)× 100%”。医技科室与后勤科室作为医院的检查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其工作量因医疗科室的需要而变动,其成本随着工作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可将其视作一个标准的成本中心,在成本考核时应以实际工作量为基础,通过成本降低额(率)对成本加以分析考核。“ 成本降低额=实际成本-预算成本”;“ 成本降低率=(成本降低额÷预算成本)×100%”。在实际考核时,如果实际产量与预算产量不一致,应按弹性预算先行调整预算成本,再计算上述指标。对于行政管理科室,其工作量难以统计,其费用的发生与领导层的决策有较大关系,可将其视作为一个费用中心,考核的重点放在科室办公用品、水费、电费、交通费、差旅费、通讯费、招待费等日常消耗上。
另外,成本考核还要结合其他一些指标进行,如出勤率、工作量、业务量完成情况、药品控制情况、病人投诉情况等才能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绩效管理机制。只有针对各科室的成本特点制定科学的成本考核指标,才能达到目标成本管理的目的,才能真正激活医院的内在活力,增强职工成本意识,并主动参与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结论
成本核算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管理服务的手段。因此成本核算必须满足成本管理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成本核算,正确计算有关项目成本,提供有差的成本指标及核算^^文档,进行成本预测,为成本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以提高医院的应变能力。
综上所述,要达到成本最低化的目的,必须加强成本的审核和控制,算为管用,算管结合。进行成本核算必须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即全院、全员、全过程的管理,改变仅重视实际成本和诊疗成本的片面性,而要从医院、科室、班组各个层次,诊疗、技术、经营、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实现成本管理,通过计划、决策、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方法,计算每个环节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做到人人参与,做到医院诊疗护理工作和经营活动全过程都进行成本目标管理。
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目的是以较少的耗费,获取较大的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益,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是对医院成本管理责任制的细分,目标的一致的,都是为了努力降低病人的医药费用,减少病人的医药费用,减轻病人的负担,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关系,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忽视病人的利益。要把成本核算的重点从传统的事后算帐转移到成本的事前预测和控制上来,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医院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为医院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王林芝,张久明.医院成本核算与经济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02,(06)
[2] 高一红.综合医院成本核算模式的探析[J].中国医院,2003,(07)
[3] 韩玉珍,周胜利. 国内外医院成本核算进展[J].中国医院理,2003,(12)
[4] 夏玉亭. 浅谈医院成本核算的规范问题[J].卫生经济研究,2004(02)
[5]李洲.浅谈医院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控制[J].中国卫生经济,2004,(03)
[6] 张盈群. 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之我见[J].卫生经济研究,2004(12)
[7] 唐宗全.医院成本核算的现状、难点与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5,(02)
[8] 潘统利.医院成本核算方法改进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04)
[9] 王鸿雁.浅谈现代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J].中国工会财会,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