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摘要------------------------------------------------------------------------------------------1
税收筹划的概念---------------------------------------------------------------------------2
(一)偷税-------------------------------------------------------------------------------------2
(二)漏税-------------------------------------------------------------------------------------2
(三)欠税-------------------------------------------------------------------------------------2
(四)骗税-------------------------------------------------------------------------------------2
(五)抗税-------------------------------------------------------------------------------------3
(六)避税-------------------------------------------------------------------------------------3
(七)节税-------------------------------------------------------------------------------------3
税收筹划的一般方法---------------------------------------------------------------------3
(一)所得或收入空间转移----------------------------------------------------------------4
(二)所得或收入时间转移----------------------------------------------------------------4
(三)税收的套利----------------------------------------------------------------------------4
(四)税收的屏蔽----------------------------------------------------------------------------4
企业如何进行税收筹划------------------------------------------------------------------5
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条件---------------------------------------------------------5
企业税收筹划的方法---------------------------------------------------------------5
经营方面---------------------------------------------------------------------------------5
财务方面---------------------------------------------------------------------------------6
投资方面---------------------------------------------------------------------------------6
(三)案例分析------------------------------------------------------------------------------7
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内 容 摘 要
近几年来,税收筹划这个名词日渐为人们所熟悉,实际上税收筹划在国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很早就有。而我国由于过去短缺经济,主要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企业也基本是国有企业,利、税都是国家的,未被人们所重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权清晰,税收筹划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本文通过对税收筹划含义的解释,来阐明税收筹划与偷税、避税、节税的概念区分,进而论述企业税收筹划的一般方法,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分析企业如何进行税收筹划。
关键词:税收筹划 市场经济 一般方法 如何筹划
关于税务筹划的概念
所谓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一个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事前合理安排其经营财务投资活动,将其纳税筹划在适当时间、地点,以适当的形式发生,从而实现其税后收益最大化的行为。
偷税
在我国有两个法律对偷税进行界定,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另外一个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偷税就是纳税人伪造、编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销毁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申报,不纳税,不依纳税法收税。但是偷税并不等于偷税罪,偷税行为和偷税罪有什么关系?偷税行为,按照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由税务机关认定,税务机关通过稽查部门对企业的帐簿进行稽查以后,发现少交税了,认定有偷税行为。但是偷税罪是由人民法院通过司法程序判定,按照刑法的规定,构成偷税罪有二个前提条件:一个是量,量又分为绝对额和相对额。绝对额是:当偷税款在一万元以上,相对额占当期应纳税款的10%以上,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另一个是质,质的条件就是性,定性。一般地讲偷税,都是主观上有一种故意性,就是明之故犯。刑法里有一条款,当企业连续两次偷税以后,第三次被税务机关抓到,这是就属明知故犯。这时就没有数量的限制,就可以判定为偷税罪,就可以移交法院了。
所以税收筹划肯定不是偷税,它的前提条件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而偷税是违法了,严重的甚至构成了犯罪。
漏税
漏税这个名词在前几年,我国有关法律里有,现在已不用了。原来是怎么界定的呢?是指由于纳税人对税法理解的错误,导致少交或者没有交税款的是漏税。但是这样的话,漏税就很难界定了,所以它现在已不作为一个正式的法律用语来用了。国家正式文件里面也没有这个概念。
欠税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了纳税行为,税款已经申报,但是由于企业周转困难,没有钱去交纳,这就发生了欠税行为,税法征对纳税人资金周转困难,有两个保护性条款,一是可以向税务机关延期递交申报表3个月;二是如果申报表交了以后,企业还是没有钱纳税,还可以延期交纳税款。但是在刑法上也有一个逃避追缴欠税罪,就是在欠交税款期间转移资产,或者隐匿资产,可能导致国家的税款不能够征收的,可以构成逃避追缴欠税罪。通常所说的欠税是合法延期欠税款。
骗税
骗税,指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行为。骗税行为与偷税行为的区别地于:
骗税行为人是把已缴到国库的税款归自己所有;偷税则是采取非法手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税款还没有缴到国库。
2、骗税所采取的是假报出口、虚报价格、伪造涂改报关单等手段;偷税所采取的是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或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等到手段。
抗税
抗税一般是指手段,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这里所说的暴力,指对税务人员实施身体强制,包括捆绑、殴打、伤害等手段,使其不能或不敢要求行为人纳税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威胁,指以暴力相威胁,对被害人实行精神强制,使其产生恐惧,不敢向行为人收缴税款的情况。它一般没有数量限制,如果企业采取暴力威胁的手段,拒不交纳税款,可以构成抗税罪。
避税
避税这个名词容易与本文所说的税收筹划相混淆,一般来讲用避税这个名词的时候,是一种贬意的含义,就是指纳税人利用国家税法存在的一些漏洞,不交或少交税款的叫避税。例如,我国要开征遗产税,很明显的纳税人的一种避税行为是将财产在生前全部赠送出去,如不同时征收赠礼税,税收是收不到的,所以说,避税很明显是利用国家税收征收过程中的一些漏洞。
节税
就是节约税款,指在会计核算中,合法地增加一些扣除项目,那么增加税减以后,相应地减少了应纳税款。把扣除项目乘以适用所得税率,就是这笔扣除额的节税额。
节税、避税之间的区别主要从立法的意图、立法的精神实质来区分。避税理论上讲应该是合法的,它是符合税法立法条文的要求,但是它不符合立法的意图、立法的精神实质。所以避税合法,但是不合情、不合理。节税它是利用国家给予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来增加扣除,少交税款。节税不仅仅符合国家法律条文的要求,而且也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要求,例如,我们国家搞西部大开发,鼓励企业去西部投资和办厂。国家税务总局,对到西部投资的一些企业给予了很多优惠,如企业所得税,一般33%的税率 ,在西部为15%的税率,如果项目好,还可以享受若干年的减免税待遇,那么响应国家号召去西部投资办厂,就可以少交税。它不仅符合国家法律条文,而且符合国家立法的意图要求。
税收筹划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理解,从狭义上讲,它的内容应该仅仅指节税,就是不仅合法,而且合情合理地去少交税。这国家当然不反对,而且还要鼓励。我国给予纳税人许多优惠政策,就是要让纳税人知道,让纳税人想办法去享受,它是一种政策导向。但如果税收筹划仅仅限制在节税这一块范围内,那么实际操作空间非常有限。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依法治税,依法治国程度会有大大的提高,整个法律制度大的变革,我们应遵循国际通行的办法来做生意,来和别人打交道。所以,不管是否利用税法的空间,只要符合法律条文的要求,应该说都是一种合法的行为。因此广义上税收筹划应该包括避税、节税两个内容。本文介绍的纳税筹划是从广义的来讲。
税收筹划的一般方法
在我国一般税收筹划主要针对两大类税种,第一类是指对销售收入的征税,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第二类是指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外国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进行税收筹划即方法可以概括成四个方面。
所得或者收入空间转移
什么叫所得或者收入空间转移?就是通过把所得从使用高税率的纳税人、产品或者地点转移到使用低税率的纳税人、产品和地点。当然这种转移过程中,有一种机制,这种机制是国际上通行的,比较多的称之为转让低价。例如,在广东,很多成功的商人,他们都在香港注册有自己的公司。其目的是因为香港在国际上是一个自由港,也可称为“避税港”,它的所得率是“15%”。而且是对仅对来自于香港的所得征税如果企业是来自于大陆的所得,汇到香港去,香港是免税的。所以广东的这些老板就通过在内地注册一家公司,又在香港注册一家公司,通过实质一种内部的交易,把利润从内地转移到香港,达到合法的少交或不交税的目的。
所得或收入时间转移
所得或收入时间转移,就是纳税人通过合法的方法,将税前扣除额提前或推延支付,从而达到免除或推延应纳所得税额的目的。
对同一个纳税人,甚至同样一笔所得,它在不同的时间,所使用的税率和所享受的税收优惠,可能是不一样的。例如,一个外商投资企业,在税法中有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而且是从企业赢利那年计算。两免三减半,前两年免税,第三年到第五年减半征税,所以外商投资企业就千方百计地把利润和收入转移到免税期里去,这样就可以合法地少交税收,税法上还有其他一些有时间界定的优惠,这种概念均为时间上的转移。
税收的套利
套利最早是在金融上的一个名词,是指利用国际金融市上的汇率,在不同金融市场上的汇率差来赚钱,来套利。例如,在同一个时间里,在伦敦、纽约、东京金融市场上,同样一笔外汇在交易的时候,它是有差价的,在伦敦买进一种外汇,同时又另外一个外汇市场卖出 同样一种外汇,然后赚取汇率的差,这就叫套利。
税收的套利,就是利用税法中,对同样一种行为,或者同样一种所得存在着税收差异,赚取税率的差。例如,借钱买国债,因为贷款从银行中过来,其利息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的,然后把这笔借来的钱用于购买国债,而国债的利息是免税的,这样从银行贷款的利息扣除来抵减企业当年的应纳税所得,然后用国债的利息来部分地偿还银行的利息。然后再加上少交的所得税部分,其差额就是这部分套利所得,叫做税收的套利。
税收的屏蔽
屏蔽是物理学上的一个名词,指静电屏蔽,什么叫静电屏蔽?就是当打开一个收音机时,里面正播放着一首音乐,然后拿一个金属的网罩,罩住这个收音机,它不受任何外界电磁场的干扰。
税收的屏蔽在国外又称为税收的避护,就是将所赚取的钱放到一个不受税收干扰的地方去,那就是投资。因为我们知道,特别在我国现在为了刺激经济的增长,国家鼓励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进行投资,这个投资范围很广。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引进外资。那么在投资时,税法上就有很多税收优惠。例如,投资100万更新改造资金,如果比上年有利润增加,那么相应地连所得税也增加的话,那么就可以用增加的所得税来抵减40万所得税 ,也就是100*40%就是税收的抵免率。这就是说投资了100万,实质上企业只出了60万,国家帮企业投资了40万。所以这是一种非常优惠的政策。那么在国外,投资税收屏蔽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房地产,房地产就是常见的税收屏蔽。但是这里所说的房地产不是指家用的消费,而是指投资于房地产,实际上,现在香港很多的一些大财团,他的资金结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可能要涉足房地产,实际上这就是屏蔽了,因为房地产的价格很大,企业做一笔房地产的投资很大,房产在会计核算上要提取折旧的,那么折旧就可以抵企业所得税,而另一方面,因为土地的资源是有限的,购买任何一个地方的房地产,它都有一个增值的机会。所以若干年以后再把房地产出售,其地价的上升可能正好抵消,有时甚至超过折旧,这样无形中就把企业几年利润向后延迟纳税。这就是税收的屏蔽。
企业如何进行税收筹划
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条件
企业的税收筹划包括很多种条件:一是健全的税法体制。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不依法纳税,企业搞税收筹划就无从谈起。因为如果千算万算,不如税务局长一句话说了算,那么企业只要通过和税务局的关系,而不必要进行税收筹划。二是市场经济环境,为什么以前没有税收筹划这个概念,因为前几年都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要向国家多上交税利并以此作为考核企业管理者业绩的指标,国企希望产生尽可能多的税利,取得最大业绩。而如今民营企业及股份制企业日益占主导地位,它希望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因此就有税收筹划的需求。第三是必须要有完善的财务核算体系,才可对企业的收入与支出进行整体设计,才能进行税收筹划。有很多小型企业账目不健全,税收机关采取定额交税,企业就没有必要去筹划。
(二) 企业税收筹划方法
企业税收筹划方法有很多,主要可以从经营、财务、投资三大方面进行筹划。
经营方面。我国企业经营不同的行业,税负是不一样的,象啤酒行业、香烟行业, 税收是最高的。现在我国的征税,对行业有影响的主要是对销售收入,对流转额征税。对流转额征税除了农业税的年税以外,大致可分成两大块:一是增值税,二是营业税。两个税种是如何划分的?企业销售有形动产,或者提供加工、修配、修理劳务交增值税,不交营业税。除了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外所有的劳务都交营业税。还有不动产转让和无形资产转让,也是交营业税。还有在征增值税产品里面,选择部分产品还要交消费税。所以行业税负重轻的首先是既要交消费税,又要交增值税,其次是仅仅交增值税,再次是交营业税。还有一些企业的某一行为可能涉及既要交增值税又要交营业税。如何来选择使企业税负最轻,就需要企业合理筹划。例如,现在有很多空调企业,在销售空调的时候,按照税法规定是交增值税的,但如果安装空调,如果收取安装费 ,这笔安装应该交营业税,这时企业就应该筹划了。 如果不筹划,把这笔劳务并到空调税种中,按税法规定并计交增值税,税负就重了很多。如果将空调安装包给一家专门的安装公司来管,那么就只交营业税,不交增值税,经过如此筹划税负一下子就减轻了很多。还有企业在成立工商登记时,选择哪一种组织形式登记,会影响企业税负。如民营企业有: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公司制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按照我国现行税法规定,业主制企业和合作企业交纳个人所得税,按照个体工商户的五级超额额定税率来交纳个人所得税,而公司制企业按照三档税率交纳,是比率税。而企业发展在不同规模的时候,使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对于税负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一般的规律就是早期的发展,采用业主制比较有利。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转换成公司制比较有利,因为各地工商户最高一档税率是35%,企业所得税最高一档水率为33%,这也有两个百分点的筹划空间。
财务方面。开办企业首先要融资,就要涉及到所得税问题。办企业有两个手段,要么是自己的钱,要么是借来的钱。借钱构成负债,自己的构成所有者权益,两者的差异是,借来的钱其利息可以在所得前扣除;自己的钱投资在最后回报时,拿股息,是税后的利润分配。因此说在项目有赢利的前提下,借钱比自己投资在税收上划算。再比如一个盈利企业,向银行借入一笔资金,用于购买国债,借款的利息依税法规定可以在税前扣除,而国债利息收入税法规定免交所得税,这一交易的筹划企业可以从中赚取一笔所得税差价。这在财务决策中非常重要。还有租赁,有很多企业借不到钱,就可能要考虑租赁,租赁在税法上,严格地区分有两种形式,一种称为经营租赁,一种称为融资租赁。这两种租赁在税法上规定是不一样的。经营租赁对出租和承租方的财务处理不一样的。经营租赁,由出租方计提折旧,承租方扣除租赁费;但是融资租赁,承租方计提折旧,但不允许扣除租赁费。例如,售出回租。什么叫售出回租,也即卖出后再租回来。如果一家亏损企业,它有一大笔可以计提折旧的资产。因为亏损,这笔折旧对它来说没有多大益处。无非是增加亏损数,而对企业当年应交的所得税没有影响。但是,这笔折旧对于另一家盈利企业却非常有用,可以增加100万的折旧,如果所得税率是33%的情况下,那么,就可以少交33万的所得税。因此,两者可以达成一笔交易,就是将这家亏损企业的资产卖给盈利企业。然后,亏损企业再将这笔资产租回来。这样这笔折旧就到了企业的账上去了。租赁在很多经营过程中也经常用到。在上市公司中,股利的决策,上市公司在分配股利时,现金股利,还是分配股票股利。也会涉及到所得税。从股东利益考虑,它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赚取股息,第二个是赚取资本利得。而资本利得与股息在个人所得征税时是不一样的。股息是要交个人所得税的,而资本利得,现在我国还暂免征税。因此公司考虑股东的利益对股利分配进行决策。
投资方面。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向外投资,按公司法规定,有几种选择:公司制的企业可以设立子公司和分公司。但分公司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不能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子公司是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可以独立有承担民事责任。分公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并入子公司,一并交纳所得税,而子公司不允许合并交纳所得税。根据这一条,如果说企业一笔业务在扩大市场的时候,考虑这笔可能会发生亏损,那么以分公司、分支机构形式有利。如果经营了一段时间以后,公司已经赢利了,这时应考虑把其转为子公司。因为企业所得税率目前有三档:33%,27%,18%。实际上还是一种累进税率。考虑子公司以后所得的下降,税负也会下降。还有一类,目前增值税我国有两类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当企业的毛利率大到一定程度,仅仅从交税的角度出发,企业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为有利。如果从经营、销售、营销的角度决策,最好是一般纳税人,所以就有一些大的企业,注册有两种纳税人的企业。看购买产品的对象是什么人,然后再看这笔业务的增值率,再将这笔业务决定通过哪类企业交易,以实现企业税负最低。
(三) 案例分析
某建筑装潢公司销售建筑材料,并代顾客装潢。2000年11月,该公司承包的某项装潢工程总收入为120万元,为装潢购进材料为100万元(含17%增值税),销售建筑材料的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畅,装潢的营业税适用税率为3%。问如何为该公司税收筹划?如果工程总收入为130万元,则如何筹划? (1)如果工程总收入为120万元: D=(120一100)÷120×100%=16.67% 该公司含税销售额增值率16.67%<17.65% (增值税节税点),该项混合销售缴纳增值税可以节减税收。 应纳增值税税额(VAT)=120/(1+17%)x17%-100/(1+17%)x17%=2.91(万元) 应纳营业税税额(BT)=120×3%=3.6(万元) 缴纳增值税可以节税=3.6-2.91=0.69(万元) 所以,如果该公司经常从事混合销售,而且其混合销售的销售额增值率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小于增值税混合销售节税点的,就要注意使其年增值税应税销售额占其全部营业额的50%以上。 (2)如果工程总收入为130万元: D=(130-100) ÷130×100%=23.08% 该公司含税销售额增值率23.08%>17.65% (增值税节税点),该项混合销售缴纳营业税可以节减税收。 应纳增值税税额(VAT)=130/(1+17%)x17%-100/(1+17%)x17%=4.36(万元) 应纳营业税税额(BT)=130×3%=3.9(万元) 缴纳营业税可以节税=4.36-3.9=0.46(万元) 所以,如果该公司经常从事混合销售,而且其混合销售的销售额增值率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大于增值税混合销售节税点的,就要注意使其年增值税应税销售额小于其全部营业额的50%.
结束语
目前,税收筹划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整个税收筹划市场还处于初始开发阶段。作为纳税人,利用税收筹划可以为企业提供很大的税收利益,而作为执法部门,纳税人的税收筹划又符合国家税收政策导向,为国家鼓励和倡导,因此税收筹划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税收筹划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投资者和生产经营者的最终目的。税收筹划作为纳税人对经济利益的一种追求是完全必要的,但税收筹划必须有一定的经济环境和配套措施,必须以符合税收政策导向为前提,有利于税收杠杆调节作用的正常发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税收筹划将成为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份,投资者和纳税人将会进一步意识到税收筹划在投资、经营和纳税中的重要作用。首先,税收是影响生产经营、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税收政策的制定,体现了国家对产业政策的导向。在进行投资之前,纳税人必须进行细致合理的税收筹划,它有利于投资者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形成完善的投资方案,进而形成科学的纳税评估,确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项目,以确保生产、经营和纳税活动的良性循环。其次,有利于增加利润,提高竟争实力。经营者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在投资规模、项目一定的情况下,减轻税负,实现利润最大化,增强企业竟争能力。第三,合理的税收筹划,可对经营者的经济行为加以规范,使整个经营、投资行为更加合理、合法,使经营活动能健康有序的运行。
参 考 文 献
翟继光,《中小企业税收政策与税收筹划》,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
王泽国,《企业如何进行纳税筹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宋洪祥,《企业税收管理与风险控制》,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2005年3月
高金国,《税收筹划谋略百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12月
保鸣吴等,《企业税收筹划》,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