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研究结论及发展展望
(一)研究结论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就是营运效率与管理能力的竞争。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与多变的市场环境,系统的学习现代运营管理知识;掌握先进的管理思维和方法;借鉴国际成功企业的运营战略规划和先进的经验已是势在必行。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分析、变革和持续改进自己的企业,从而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同的企业运营模式具有不同的盈利潜力和竞争优势,企业运营管理为企业所带来的竞争优势最终可以归结为能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成功的企业运营模式与现存的运营模式相比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更好的方法。
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而着眼于金融行业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中蕴含着极大的商机与财富,但此类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使得传统金融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亦使得世界金融格局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且新型金融模式拉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金融为企业融资等方面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处理方式,更是为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应进行相应的监督与管理,因此探讨互联网金融模式对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二)发展展望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是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产物,其间在线支付、云计算、搜索引擎都是互联网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极具优势,不过其间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在分析中还存在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其行业整体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很高的安全风险险,为了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回题,需要对安全防御体系构建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对相关人员进行正确教育与引导,从而促进信息安全性的提升。建立互联网金融信息主动防御体系的是十分重要的,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大,且除了传统网络安全隐患,其更应具备各种新型技术来确保安全风险的有效防范,应以各种策略来构建相应的防御体系,确保其信息安全性;再者是不断创新,以各种手段来确保互联网金融交易安全有效,互联网金融公司应不断开发各种信息产品,并将其充分用于信息安全中,通过不断提升各项技术水平,来促进各种信息安全产品的诞生,这对于保证互联网金融业信息安全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各种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以便于不管是行业中的人员还是社会中的民众,都能够对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风险予以足够的重视,人们若是能够在享受服务便捷性的同时,树立起较高的风险意识,对于降低互联网金融服务风险的发生率也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不仅有利于在社会中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氛围,也有利于保证民众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陈静.17家民营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准跨境业务[N].经济日报,2013-9-27(11).
[2]谢子门.当今步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进一步思考[J].中国商贸,2013(13): 50-52
[3]陈志斌.互联网积脓到底有多新[J].新金融, 2014(4): 9-13
[4]谢平.迎接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机遇和挑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09-03(3).
[5]张竟,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融资模式的影响和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缓解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25-27
[6]黄海龙.基于以电商平合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201(8):14-17
[7]杜鹃.试看火热的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分析[J].时代金融, 2014(6):31-32+37
[8]郭新茹,韩顺法,李丽娜.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众筹平台竞争行为及策略 [J].江西社会科学, 2014,07:79-84
[9]王石河.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J].现代经济信息,2012(10):14-16
[10]易钰.电商金融大未来[J]中国经济信息.2013(10):11-13
[11]姜黎华.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玄机各不同[N].上海证券报,2013-8-20(4).
[12]叶春明、黄满盈.结构、创新与效率一一中国金融服务开放的现状与趋势[J].国际贸易,2006(7):9-11
[13]罗春燕.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暨《国际贸易》创刊25周年学术年会^文档集[C].北京,2007.
[14]郑展鹏.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09(04):13-17
[15]霍学文.关于云金融的思考[J].经济学动态,2013(6):33-38
[16]于春敏、周艳军.互联网金融时代反洗钱防御体系的构建[J].财经科学,(11)2014:22-30
[17]叶湘榕.P2P借贷的模式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4,03:71-82
[18]杨艳、牟丹.再论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J].生产力研究,2008(14):5-6+50
[19]罗明雄.互联网金融:门口的野蛮人[J].商界(评论),2013,10:30
[20]林枚.浅议网络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金融经济,2012(14):33-34
[21]犸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3(4):14-16.
[22]郭世邦.银行如何迎接互联网的崛起[J].卓越理财,2013(3):10-11.
[23]吴建.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J].浙江金融融,2011(10):20-22.
[24]蒋科.推动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分析[N].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2-15(1).
[25]朱琳.网络金融的兴起及其商业银行的融合[J].生产力研究,2013 (6);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