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培养人们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原则来支配自己的行为。道德对人们的行为的影响是深刻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观念,不仅以此来评价别人的行为,而且也用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会计职业道德亦是如此,一旦形成就指引着会计从业人员按职业道德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会计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当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缺乏社会公信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会计人员在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与所服务的组织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原则,丧失应有的立场,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编制虚假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人为制造了大量会计舞弊案件,会计造假的结果是导致社会公众对企业财务报告和公司治理的信任危机。2002 年 11 月 19 日,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在香港召开的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曾经说过:“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近几年来,一些国家发生的大公司财务欺诈案,使会计行业面临着‘诚信危机’的挑战。维护自己的独立性,提高诚信度和公信力,是会计行业自身建设的根本之策。”最近十年间,日益膨胀的资本市场、高度复杂的新技术和现代财务环境,导致会计及审计纪律松懈、危机四伏,以致有人往往可以肆无忌惮地进行有违道德和腐败的行为。
(二)会计法律不健全
会计法律和相关法规不健全,存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和惩罚力度不够,甚至有相互冲突的情况。
会计职业道德主要是靠会计人员的自觉性和社会的舆论监督来执行,从性质上来看多是非强制性的,会导致执行力下降。因此,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会计职业道德成为了必要选择。但在现阶段,由于我国的会计法律和相关法律不健全,客观上对违法的会计行为就不能起到应有的制约作用,甚至在出现会计工作者需要法律援助的时候,无法提供足够的法律保护,这严重打击了会计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的积极性。
(三)会计人员理论水平低业务能力欠缺
我国的会计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然而,当前在一线从事财务工作的会计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数甚少,财会从业人员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素质不高,会计人员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拖拖拉拉、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专业知识、技术不过关,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在不少单位是司空见惯的。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需要更新。
三、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议
(一)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对会计职业道德相关问题探讨(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