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免费获取|
教育资料网
  • 网站首页|
  • 资料范文|
  • 修改降重|
  • 职称资料|
  • 合作期刊|
  • 资料下载|
  • 计算机资料|
  • 外文翻译|
  • 免费资料|
  • 原创资料|
  • 开题报告资料
搜索

当前位置:教育资料网 -> 免费资料 -> 其他资料 -> 化学教学资料 -> 从课程目标到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策略(三)
英语资料| 日语资料| 德语资料| 西班牙语| 历史专业| 物理学资料| 免费英文资料| 生物资料| 物理教学资料| 化学教学资料| 历史资料| 语文资料 数学资料| 英语教学资料

从课程目标到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策略(三)

从课程目标到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策略(三)
3.1.4.行为结果,即学生的学习结果,一种外化的,可测量评估的行为。这是实现课堂教学价值追求最为直接的证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达到的学习结果应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仅管我们不能以学生个体的形式描叙行为结果,但我仍然可以用半定量的数据来表明我们达成的结果。如:
 ……,80%的学生能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区分金属与非金属的主要性质特点(得电子与失电子)。
 ……,大部分学生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说明氯原子与钠原子形成氯化钠的过程是一个失电子和得电子的过程。
 对于较高要求的学习过程,可以拓展到如下行为结果:
 ……,部分学生能判断原子形成稳定结构的离子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本质。
 ……,部分学生能归纳出稳定结构的基本特点。
 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清晰地肯定,通过ABCD四个维度的差异性陈述,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多样化。
3.2策略二:从《课标》到教学目标的基本步骤
 当准备叙写某一课时的教案时,我们必须先对该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进行逐一化解。具体步骤可以用下图表示:
 第一步:列出《课标》及《指导意见》中对该知识点的叙叙。
 第二步:画出该知识点的概念图(有哪些点)
 第三步:设计出每个环节的学习条件(行为条件)
 第四步:设计出每个点的学习行为(行为动词)
 第五步:设计出每个每个点的学习结果(行为结果)
 第六步:叙写出完整的教学目标。
 完整的教学目标叙写结果要让阅读者只通过目标的阅读就能清楚本节课学生学什么(知识点)、怎么学(行为条件)、学会什么(行为动词)、学得如何(学习结果)等要素。
 案例:《硝酸的性质》教学目标 设计步骤
 第一步:列出《课标》与《指导意见》中相关陈述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描叙非常模糊,不具有操作性。
 《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了解硝酸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对社会生产的积极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指导意见》虽然比《课标》详细了些,但仍然不是一节课的目标,也不具有直接的操作性或直接应用为教学目标。
 第二步:画出硝酸性质概念图
 硝酸的性质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硝酸是挥发性酸,浓硝酸具有极强的挥发性,挥发时现象。
硝酸的不稳定性,浓硝酸易分解,分解条件、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能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还原产物与浓度的关系,反应时相关现象及有关方程式书写。
 需要说明,对于一节课能把硝酸的性质讲完也不容易,对于“知识氮化合物对社会生产的积极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显然不能在同一节课内完成。
 第三步:设计学习条件(行为条件)
硝酸的挥发性和不稳定性可以通过观看新闻类视频(硝酸泄露事件视频)
硝酸的强氧化性可以通过实验(考虑污染可安排教师实验)。
 第四步:设计学习行为
 1、对于现象可以用“说出”
 2、对于方程式可以用“写出”
 3、对于还原产物可以用“归纳”或“概括”
第五步:设计出学习结果,对于本节内容,基于硝酸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酸和强氧化剂,可以用“熟练书写”、“全体知道”、“准确描叙”等。
 第六步:完整书写出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材料,知道浓硝酸是挥发性的酸,能准确描叙浓硝酸挥发时的现象。
2、通过观看视频材料,说明硝酸是不稳定性物质,能熟练地用方程式表示硝酸的分解反应,并能解释硝酸的保存与运输方法。
3、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能说出硝酸(浓、稀)与铜反应时的现象,并能根据现象判断生成物的特点,且熟练地用方程式表示反应,能根据以上结论,预期硝酸与其它金属单质的反应并用方程式表示反应。……
3.3 策略三:教学目标叙写与课堂教学实践
 当教学目标叙写完成后,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忠实地履行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所有行为,而且这些行为必须是可观察与检测的。
 如以下教学目标:
 通过观看视频材料,知道浓硝酸是挥发性的酸,能准确描叙浓硝酸挥发时的现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完成以下动作:
提供符合要求的视频材料,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播放。
观看完视频后,必须让学生进行口头描叙,以检测学生是否真的“知道”了。在抽样时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完成“书写”等动作时,必须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学生是否真的会“书写”,有多少学生写错了,写错的原因是什么,并能用相类似的知识进行深度检测,以获取准确信息。如在“书写”硝酸与铜反应方程式时采用书写浓硝酸与锌反应的方程式。
 为了保证在课堂中能顺利地完成课前预设的目标,教师必须对行为条件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可行。有些行为条件是可以实现的,如“阅读课本”、“小组间讨论”、“观看……”、“通过实验”,而有些行为条件在一般课堂内是不易实现的,如“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调查”等。
 如下面一段目标设计: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学生能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并举例生活中能源使用的现象,提出至少一条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合理化建议。
 对于“查阅相关资料”应改为:“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图片资料和数据资料”。
4.案例展示
 以下几个案例由本校青年教师提供的,本文作者有修改。
 案例一
 教学内容:高一《化学1》(苏教版)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硫酸的制备和性质》(
 课程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知道工业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认识浓硫酸的特性,了解硫酸的应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设置: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课堂实验,结合产物的判断,能描叙硫酸与铜反应时的实验现象,并会用方程式表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通过观察课堂演示实验,会准确的描叙实验现象,并解释硫酸的性质与实验现象的关系。
 3.会根据具体的实验情境,判断浓硫酸体现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酸性】
 (二)过程与方法
 1.模仿铜和浓硫酸的反应方程式会书写锌与浓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2.通过对实验装置图的讨论,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学会从实验现象得出物质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对尾气进行处理,使学生感受环保就在身边。
 2.通过浓硫酸的学习,体会浓硫酸的危险性,形成自我保护,珍惜生命的态度。
 案例二:
 高一化学(苏教版)专题二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课本并小组讨论后,说出从海水中获得氯气的方法,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海水中制取氯气的原理。能用图示法表示生产过程。
 2、通过观察实验,能描叙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的操作步骤,能说明两极产物的检测原理。
 3、阅读课本,了解阳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食盐水的基本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描叙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为主线,运用分组实验、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并从中不断获取新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体验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2、以多种素材,认识到海水是人类富贵的自然环境,建立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3、通过认识氯气的工业生产原理及产品的利用,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4、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树立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思想。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叙写能更好地理解和实现化学课程与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追求。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

从课程目标到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策略(三)由教育资料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原创资料流程 相关资料
上一篇:超越“引课”,走向“引思” 下一篇:错误效应”引发的错误强化及对策
推荐资料 本专业最新资料
Tags:课程 目标 课堂教学 策略 2012-05-02 08:29:31【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
发表资料

联系方式 | 资料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硕士资料


教育资料网提供资料范文,资料代发,原创资料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17304545@qq.com

Copyright@ 2009-2020 教育资料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2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