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也要善始善终
摘 要 起始课和结束课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以结束课更为突出。通过对起始课和结束课内容特征的分析,重新审视起始课和结束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为有效实施起始课和结束课的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起始课 结束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不太重视起始课(常称绪论课)和结束课的教学。从教学研究的角度看,起始课相对多于结束课,笔者手头有《中学化学教学建模》[1]一书就对化学绪言课教学模式的建构进行了独立的研究,还针对初三化学、高一化学、有机化学3个层次进行研究和分析,而对结束课的研究则几乎找不到踪迹。有位同行曾经在1课时内就把“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整个专题完成了,由此可见,结束课在实际教学中渐渐演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
实施新课程,有必修和选修,选修中还有化学和技术、化学和生活、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实验化学等6个模块,可见起始课和结束课的出现频率将大大提高。实际上,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也可能存在着起始课和结束课,可见,起始课和结束课应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那么,起始课和结束课的教学内容具有什么特点?应该达到哪些教学要求?如何设计与实施教学?本文拟通过“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化学科学”的设计阐述这些问题。
1 起始课和结束课的内容及要求
1.1 起始课的内容特征及教学要求
起始课指的是新阶段或新模块学习的起始课,如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起始课、高一年级(必修1)的起始课以及其他选修模块的起始课等。
起始课的名称有多种,如序言、绪言、引言、导言、前言等。绪论或绪言指的是学术论著的开头部分,一般说明全书的主旨和内容等。序指开头的,在正式内容之前的,与序言或序文具有相同的意义,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介绍或评论书的内容。引言是指写在书或文章前面类似序言或导言的短文。可见,起始课的名称虽有不同,但其意义却基本相同。
中学教材中一般采用“绪言”或“引言”,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正文中仍然保留了“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2],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因为采用模块和专题结构的设计,也逐渐退出教材的正文部分,因此也往往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视。但 起始课的教学非常重要,它是化学学科(或模块)的开篇,处理得好坏将影响学生以后学习化学(或模块)的兴趣。
各个版本的高中化学教材设置的起始课在形式上有很大差异,如苏教版“写给同学们的话”[3](各个模块内容基本相同),人教版的“引言”[4]各个模块相对独立(除必修2模块没有,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为“绪言”)。
为了分析起始课的内容构成,我们选择了一些较为典型的起始课进行分析(表1)。
表1 几节起始课的内容分析
课题 所在教材及位置 主要内容
绪言 初中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对人类进步的作用,化学的发展简史及其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景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引言 高中化学人教版
化学1 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的实用性,化学的神奇与平凡,学习化学的方法,高中化学的基本结构。
引言 高中化学人教版
化学与生活 人类活动促进了化学的形成和发展,化学改造物质和创造新物质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化学在提高人类生命质量中的作用。
引言 高中化学人教版
化学与技术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及技术的形成,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的特征及作用,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
引言 高中化学人教版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方法,有机物官能团及其检测,有机物的合成及其作用。
引言 高中化学人教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关系,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如何决定性质。
绪言 高中化学人教版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设置的目的,模块包含的基本内容,模块涉及的基本概念(有效碰撞模型、活化分子和活化能、催化剂)及学习意义。
由表1可知,无论是以哪一种形式呈现,中学化学教材中的起始课一般包括以下三项基本内容:化学学科(或具体模块)研究的对象和范畴、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学习的特点和方法。此外,起始课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国防建设等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也提供了实践三维目标的好素材。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起始课的教学目标,据此设置对应的三项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科的方法性。针对这三项教学内容和三项教学目标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要求——三突出、三兼顾(图1):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必要性,必须突出化学学科发展的前瞻性,绘制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景和蓝图,以此激励学生学习化学;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必须突出化学学科的实用性,通过学生身边的事物来说明化学所起的作用,同时要兼顾化学学科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对化学学科特点的了解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既要突出化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又要兼顾与其他学科的相通性,以免过于独立而将化学学科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对立甚至决裂,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如初中和高中学生存在差异性,即使选修同一模块的学生同样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1.2 结束课的内容特征及教学要求
结束课是起始课的呼应形式,指的是某一阶段或某一模块学习的结束阶段的教学内容,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2]、高一年级(必修2)的结束单元(如人教版化学2第4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4]、苏教版化学2专题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3])以及其他一些选修模块的结束语等。很显然,结束课不等同于复习课。
但从学生化学学习的过程(图2)来看,九年级的结束课与高一年级必修模块的起始课、必修模块的结束课与选修模块的起始课在时间上是紧密相连的,这充分说明它们在功能上也有相同的部分。因此,我们认为起始课和结束课没有严格的区分,一些起始课是在总结前一阶段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结束课也往往带有下一阶段起始课的性质。也就是说,结束课实际上是一种“重新”起始课。
我们通过对一些具体内容的分析来考察结束课的内容特征(表2)。
表2 几节结束课的内容分析
课题 所在教材及位置 主要内容
寄语同学们 初中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初中化学学习对认识世界、形成观念的作用,化学元素观和“见微知著”的科学方法,化学对物质发现和合成的贡献,化学学科的发展前景。
结束语 高中化学人教版
化学2 初等化学的主要内容及作用,社会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需要化学,化学的学科特点,化学在解决废弃物、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上的作用。
结束语·迎接化学的黄金时代 高中化学人教版
化学与技术 化学是人类物质进步的核心科学,化学在提高生存质量、解决粮食和能源问题方面的贡献,人工智能、纳米技术与基因工程进入化学领域,绿色化学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化学的学科特征。
结束语·有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化学人教版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学在发展工农业生产、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中的作用及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任务,绿色化学理念及其在污染、能源等问题上的贡献,有机化学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由表2可知,结束课的教学内容虽然与起始课不尽相同,但却有几分相似,这与我们上述关于起始课和结束课的关系分析(见图2)是一致的。从内容上来看,结束课基本涉及了以下三项主要内容: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学科的方法和理念、学科的方向和前景。其中存在与起始课相同或相似的内容,那么对结束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是否可以照搬起始课呢?这显然是不妥的,因为结束课是经历了一个阶段化学学习后进行的教学,学生有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化学的学科知识、科学方法和学科观念,这与起始课明显不同,因此,即使在相同的内容项目上至少也应该提升和发展,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高度概括。为此,我们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三突出、三体现(图3)。
化学教学也要善始善终(一)由教育资料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