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课程重构 有效促进专业成长(一)
积极开展课程重构 有效促进专业成长
[摘要]:我省实施新课程已近三年,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势必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是摆在高中化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本文试通过对新课程内容的解读,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对现行高中化学新课程重构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并以此为抓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之更快更好地适应新课程。
[关键词]:课程重构 专业成长
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曾说过:“课程发展即教师发展”, 高度概括了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之间的密切关系【1】,可见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必将带来化学教师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发展。
我省实施新课程已近三年,在这过程中势必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是摆在高中化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笔者认为通过对化学新课程的重构,不仅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还可以让教师的专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化学课程重构的必要性
1.1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局限性
新高中化学文本课程注重将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但是,由于文本教材出版周期较长以及文本课程内容的单一媒体和线性结构,决定了课程知识更新缓慢和文化相对封闭保守等缺陷,新课程的目标价值难以真正实现。而如今知识的更新速度之快可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几年不变的教材根本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因此,化学课程的重构既是化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1.2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目前全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作了较大变革。新课改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自主发展的机会,也从多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1.2.1 组织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它包括: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引导学生愉快学习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个体最优化学习及关注差异性的教学,把握教学程度(难度与广度)促使学生主动构建学习的精简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探究教学等。
1.2.2 改进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它包括:《必修模块》核心知识呈现方式的改进,《选修模块》知识递进方式的改进,探究教学内容的重组等。
1.2.3 开发新课程的要求 它包括:把现代化学的新成果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内容中,开发地方性化学课程,使化学新课程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气息,体现科学大综合、学科大交叉的科学发展趋势。
1.2.4新课程模块设置的要求 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赋予教师教学自主权,实行“一纲多本”,使得化学教材成为教学的载体而不是教学的“经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能教教材”。【2】教师由教材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实施的重构者。
由此可见新课程对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也即新课程对化学教师提出了课程重构的要求,课程重构是教师更快、更好适应新课程的必然途径。
2化学课程重构的方法
由于新课程实施的时间还比较短,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必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如何改进不足,优化教学就要求我们的一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注意新旧教材的对比,仔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认真研究实验,改进实验方法,实现新课程在教学中的重构。
2.1教学内容的重组 由于新课程在知识的呈现上体现了依托《必修》[王祖浩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 必修1(必修2)[S].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循序渐进的理念,使其重点、难点得以分化,实现不同阶段不同要求。因此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的教材中反复出现,虽然要求不一样,但是反复出现的知识在每一次重新出现的时候必然设计了一些链接,而教师在讲链接的时候每次相当于又重新去复习一遍,时间间隔较长的话还得重新教一遍,因此如果涉及文理分科,不同学生不同要求的话,我们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明确课程要求,到位而不越位。但如果已经到了高二,文理已经分科,一个班级的学生要求、目标是一致的,那么为讲求效率,对不同教材中的同一知识点可以进行内容的重组。
表2.1 各教材中涉及电解池的知识及处理意见
教材 出现章节 教学要求 学生层次 处理意见
《必修1》 专题2《氯气的生产原理》 了解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阴、阳极产物 高一(上)文理未分科 联系初中电解水,让学生了解阴阳极的产物及了解电解饱和食盐水在工业中的作用。
《必修2》 专题2《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通过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实例——电解和电镀的教学活动,了解电解和电镀的重要作用。
高一(下)文理未分科 通过教材中出现的几个递进性的电解实验的分析,让学生理解电解的原理,并能初步判断惰性电极条件下的电解产物(限于书本出现的实例)。对电镀和粗铜精炼不做深入展开和讨论。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1《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1、了解电解池的构造特点及工作原理,能正确书写电解池的阴、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及电池方程式。
2、了解电解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高二(下)文理已分科 进入高二,一般学生不再进行分班,因此对于高二和高三出现的递进性知识可以实施重组。但是由于要求有所不同,所以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认为实验化学仅仅是设计了几个实验而已。《化学反应原理》中也有电解电镀实验,重点突出电解的原理,而《实验化学》中的电解电镀重点突出工业生产中的电镀,电镀的工艺技巧,包括镀液的组成、浓度、镀件的预处理等。
《选修6》《实验化学》 专题5《电化学问题研究》 1、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加深对电解原理的认识。
2、通过铁钉镀锌实验,加深对电镀原理的认识。 高三(上)文理已分科
2.2教学实验的改进 实验的改进向来是化学教学中的永久性话题,也是永远的热点,小到一个细节的修改,大到整套装置的改进,无一不是化学教师实践的成果,也是化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途径。应该说新化学课程已经引进了不少改进了的实验,体现了实验装置的简单、绿色、与生产相联系的理念。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肯多钻研,勤动手,就不难发现不少实验的设计还是值得商榷的。如《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一节中,为验证盐酸和醋酸的电离程度的差异,书本提供的实验方案设计是:
⑴测量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1的盐酸和醋酸的PH。
积极开展课程重构 有效促进专业成长(一)由教育资料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