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沈从文的文学作品所体现的自然、和谐的人文精神,根植于湘西信神尚巫、尚情重义的巫楚文化,决定于自然环境的优美、原始,决定于居住于此处民族的淳朴、真诚,合于道家重自然的无为、清静。本文先从湘西地区处于巫楚文化流域谈起,阐述地理环境对巫楚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巫楚文化对沈从文的个性及其文学作品主题和手法的影响,进而论述从出于巫楚文化的道家思想在沈从文作品中的体现,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自由、生存的洒脱、生命的关怀的向往和追求,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期盼。本文采用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起作品内容的分析,揭示出作品中饱含的深厚、悠久的文化内蕴。
【关键词】:沈从文 小说 文化内蕴
【正文】:
湘西浓厚的巫楚文化以一种活化石的形态直接构成沈从文深层次的文化禀赋,深深的影响着他,这也是沈从文作品中人性美的历史根源。而楚文化正是后来的道家思想之所从出,沈从文所出生的湘西,从古就较少受到中原文化即儒家文化的浸染,其人性基本上未受到汉族封建阶级整套伦理观念的影响,故呈现出朴实天然、纵情任性的风貌。进一步说,沈从文的人生哲学和美学思想是以老庄道家思想为主导,他作品中显示的美学境界正是道家思想的闪光。
一、楚地文化及其对沈从文作品的影响
楚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我国古文化的一支。楚文化是“以祝融部落集团崇火尊风的农业文化为主源,以华夏文化为主流,以蛮夷文化为支流的南方区域性文化。楚文化在精神层面上带有较多的原始成分、自然气息、神秘意味和浪漫色彩。” 楚文化是以江汉区域为中心,在原始宗教巫术、神话的沃土中发展起来的一支由楚人创造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开放而多元的南国文化,而作为楚文化的重要特征,一是崇神信巫,一是尚情重义。
(一)“信神尚巫”及其在沈从文作品中的体现
1. 湘西“信神尚巫”的楚文化
人类的远古文化,与原始宗教、图腾巫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充满着神巫性。原始时代,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限制了人们的认识水平。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现象面前,人们感到迷茫、困惑,束手无策,于是原始人类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并随之产生了图腾巫术等原始宗教活动。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类文明逐渐摆脱原始宗教的种种束缚。由于南方经济发展滞后于北方,在北方出现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北方文化时,南方的风俗、习惯和意识仍然摆脱不掉崇尚鬼神的原始宗教气息。南方文化的这种“畏鬼”“信祀”的特点,在楚文化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崇神信巫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千百年来人们对此议论不绝于书。《汉书•地理志》说:“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褥,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信巫鬼,重淫祀”。而楚国直到春秋末年仍视楚之第一大巫观射父为国宝,在思想意识中还牢牢信奉神可通人,祭祀鬼神可获多福而灾祸不兴的观念。这种对巫神的执着态度,己构成楚民族稳定的心理结构,形成了楚民族传统文化的主题内容,具有稳固而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一点反映在文学艺术中,就产生了散发着浓烈巫文化气息的祭神歌舞,充满着其诡神话的美丽诗篇和描绘着天地山川神灵的图画。
2. “信神尚巫”楚文化在沈从文小说中的体现
沈从文在旱期的小说《哨兵》中写凤凰军人信巫好鬼的执迷,他们不怕死,不怕血,不怕一切残酷的事。但他们唯独敬畏鬼神,“他们怕鬼,比任何地方都凶”。人们的日常生活,完全听命于神巫。作者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作者从理论高度认识到,这与边地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有关:“苗族半原人的神怪观影响到一切人,形成一种绝大的力量。大树、洞穴、岩石,无物不神。狐、虎、蛇、龟,无物不怪。神或怪在传说中美丑善恶不一,无不赋予人性。”
沈从文在《神巫之爱》里,则以浪漫的色调极力铺排了神巫被年轻女子爱慕追求的情形。闻知神巫要到云石寨做法事,年轻美貌的女子一早就聚在寨门外的大路上,等候着神巫的到来。她们把白己打扮得像一朵花,希望神巫能赐给自己爱情,哪怕只是一夜也好,因为她们“之所以精致如玉,聪明若冰雪,温柔如棉絮,也就可以说是全为了神的儿子神巫来注意!”当夜,在跳傩仪式上,年轻女子上场向神巫表示心愿,请神巫赐福,无一例外是希望神巫爱上自己,她们大胆直率的言语让神巫吃惊。
作者在那种奇特的充满原始宗教仪式和原始信仰的环境中,充分展现了湘西人对神的虔诚,在作品中对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等自然界的万物都赋予神性、人性,同时作者通过对神巫的描写,以及人对神的敬仰,唤起民族的宗教情感,其实是为了表现主人公对美好人生、人性的执着追求。 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