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说明,员工到企业来工作,不单纯是为了物质报酬,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企业里工作能有提高、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员工们也不单是只看眼前的利益,而是考虑自己长远的利益、考虑个人的发展空间及发展目标。这是员工们特别是年轻员工的强烈愿望。为此,公司十分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
(1)制定员工职业发展目标。就目前而言,企业里有三个系列岗位:高级管理、高级技术、高级营销岗位,分公司按这三个系列岗位从低到高为员工提供有效的职业发展机会,设定合适的职业发展途径、设置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同时,为员工提供各种职业指导,教育大家能够准确地自我评价,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为员工提供职业咨询服务。
(2)建立员工职业培训机制。通过培训,大大提高员工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和技能。近年来,采取分层次、分专业进行职业培训。如中层以上领导从2002年—2003年分期分批到中国人民大学参加工商管理(MBA)培训,并邀请中国知名教授前来本公司为主管、主办人员讲授《经济管理学》、《经济法》、《执行力》等多门课程;请人民大学教授前来公司为全体员工讲授《市场营销》、《营销技巧》等课程。邀请深圳纽艾尔培训师前来为员工进行“集中训练营”培训。
(3)是为员工提供适合发挥员工才干的工作岗位。做到在企业内部科学设岗,科学制订岗位说明书,提供岗位分析,实施职业技能岗位证书制、岗位资格鉴定制和岗位考核规范。此外,实行竞争上岗,为每位员工提供平等的工作机会,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创新企业用人机制
悦达员工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专业结构日益朝着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年轻员工具有眼界开阔、知识面广、思维活跃、上进心强等特点,体现了他们是一支可塑性很强的人才队伍。他们都盼望在企业里有一个能发挥个人能量、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有一个公平竞争、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环境。所以,创新企业内部的用人机制,充分营造出那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浓厚氛围就显得十分必要。
4.营造以人为本管理氛围
员工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思维方式的多向化和管理方式上从服从型转向自主型,并且热心关注企业发展等等,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在企业里对事物有着较强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的管理还是过去那种命令型、管控型、服从型的 “胡罗卜加大捧”式的管理,势必会伤害员工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势必束缚员工的创新精神。
5.建立多元激励机制
新形势下,员工的价值取向由过去的政治型变为经济型、由奉献型变为索取型,说明了员工在关心“回报”问题,即有付出就应当有相应的回报。包括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方面的回报。过去不敢提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现在大胆地提出:“在正当范围内,理直气壮地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在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也为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做了贡献”。可见,员工在企业里盼望着有这样一种氛围:我付出多,回报应当相应地多;我贡献大,回报应当也相应地大。这是员工的动力所在。为此,分公司除了执行以绩效考核为分配依据的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以外,对员工们在正常劳动以外为企业多付出的方面建立了激励机制,对超值付出劳动的员工实施奖励,建立起专项奖励资金。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一个企业如果缺乏文化理念,有些事就会出现扭曲。如有些人以为给员工多一点钱就可以,其实不是这样的,可能多给一点钱,短时间感觉不错,但是长远就不会觉得怎样。比如在企业里,平庸的人赶不走,优秀的人想上上不来,有能力、事业心强的人感到失落。又比如,员工的关系、上下级关系太紧张,使得员工因太在乎犯错误而求稳妥,反而可能招至更大的错误。一些行动方案的失败不在于员工敢于冒险和创新,而在于他们希望按稳妥的想法去做事等等。如此这些,是企业发展中的至命因素,也是对蕴藏在员工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最大伤害,这是靠金钱解决不了的问题。目前公司秉承“挑战、精诚、和合、超越”的企业理念,东风悦达起亚全体员工将以顾客至上为宗旨,不断挖掘企业蓬勃的创造力,在“激情超越梦想”的品牌精神鼓舞下,向中国消费者奉献安全环保、超越期望的汽车产品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为消费者创造更美好、更便捷的汽车生活。
总之,企业的人际关系和效益管理有着千般联系,万般好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对有思想、有感情的的(员工)管理。人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生产力最耀眼的明珠。我们应该在企业实践中灵活的运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使之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和谐动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不断创新和发展。重视人、尊重人和理解人,让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企业提高管理效益的动源泉。
引文注释:
注1:傅永刚:《如何激励员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第56页
注2:陈天祥:《人力资源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第132页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傅永刚:《如何激励员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P56
4.陈坤:《哈佛人才管理学》,中国三峡出版社,2004.
5.陈天祥:《人力资源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人际关系与管理效率——以盐城市东风悦达起亚集团公司为例(四)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