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浅析
[摘要] 2003年,我国GDP的56%、社会销售额的59%、税收的46%、出口额的62%和就业的75%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或提供的。然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来剖析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融资难的原因,提出缓解融资难的政策建议,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结构 融资现状
目录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浅析1
引言1
1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2
2.1内部因素2
2.1.1 企业规模2
2.1.2 企业类型和企业发展阶段3
2.1.4 管理者3
2.2外部因素3
2.2.1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3
2.2.2 国家法律和法规4
3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4
3.1 中小企业“融资难”4
3.1.1 信贷支持少4
3.1.2 融资渠道窄5
3.1.3 自有资金缺乏5
3.2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5
4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6
5 解决中小企业 “融资难”的方法7
5.1 改善金融服务7
5.2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8
5.3 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8
6结论9
1、文硕,《审计发展史》,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9
致谢语9
引言
近年来,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全国共计6000万左右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并且还提供了75%左右的就业机会,创造了50%左右的出口收入和财政税收。中国经济要在未来保持健康持续的增长速度,需要中小企业有更快的发展;而资金的匮乏与管理的欠缺又恰恰是制约许多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融资难是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逾越的一道坎儿。
1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
Welsh和white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撰文指出“中小企业不是大型企业”。说明中小企业在融资上有其特有的性证,我们不能将大企业的模式照搬硬安装在小企业上,应从实际中找出小企业的特点。从融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融资的自身特点如下:首先本身没有正式的资本市场,不能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证券筹集资金。其次在筹资方式上出现多层次的融资方式,以亲戚朋友出资筹资为主,因而家庭因素,朋 友之间的信用很重要。再次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性明显,而且处于各阶段变换快,使得中小企业的筹资决策发生很大变化。加上风险性大,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少,破产风险大,使得其企业信用级别较低。最后企业的目标不同,使得企业在筹资决策中有不同的倾向2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内、外部因素
2.1内部因素
2.1.1 企业规模
在企业本身因素中,企业的规模是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重要因素,巴克特和卡格以及马什都认为企业规模是影响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其原因首先是企业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的筹资形式,当企业规模很小时,家庭因素将会减少管理者与投资者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成本,小型企业更倾向于向家庭、朋友、亲戚的借款。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家庭朋友等非金融渠道的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从外部借入资金或吸收外部股东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其次,企业规模大小与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很大关系。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规模较大的企业有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在消除信息不对称上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取得资金的成本要比中小企业低。而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比较严重,因而,中小企业从外部融资的成本大大高于企业。同时,因为短期贷款成本低,这就促使小企业和新成立的企业依赖短期融资。最后,小规模企业由于往往没有专业的会计人员进行财务规划,以确定较好的资本结构,这对企业确定理想的筹资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
2.1.2 企业类型和企业发展阶段
不同行业的企业资本结构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大需要占用较大比例的资本。而商业企业的流动性较强,其流动资产要靠短期负债。企业的组织形式。在中小企业中,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对筹资方式的影响不同。以及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由于中小企业是快速发展的企业,因此,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融资策略也不同。成熟期的企业生产水平已经达到较高水准,这时的筹资策略可能是大量地向银行贷款。到了衰退期其企业的资金来源往往以自有资金为主。
` 2.1.3 所有权类型
家族控制的企业,其所有权、独立性以及家族控制等因素影响企业的融资决策。当企业家有独立控制企业的欲望时往往采用权益投资(当然要限制在家族内)或利用留存收益。调查发现,此类中小企业业主对短期贷款很感兴趣,因为他们很害怕转让所有权。很多业主为了保持控制权而不愿扩股。
2.1.4 管理者
管理者对融资构的影响与管理者的年龄有关,实证表明:轻的企业家比较愿意冒险,因此倾向于承担较多的债务,而年龄较大的业主比较谨慎,往往采用比较保守的筹资方式。一般来说,年龄较大的业主不愿意接受外部投资的控制和干预。管理着的受教育程度和对会计与财务知识的掌握程度。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和对管理知识与财务知识有了充分了解的业主,会对企业的融资方式产生较大的影响。国外的实证数据表明:学历水平教高并具备会计知识的业主采用债务融资方式的比重高于普通企业业主。企业管理者的目标决定融资的方式。在筹资行为上,不同的经营目标对筹资行为产生的影响很大。管理者在开办或经营一个企业时,往往不只确定一个单纯的利润目标,企业目标很复杂,而且超出了单纯对金钱和物质方面的追求,也包括了管理者个人的价值观念。
2.2外部因素
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对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有很重要的影响,其外部因素包括: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国家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和经济形势下所使用的法律法规等
2.2.1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银行和其他信贷机构作为资金的供应方,负责对中小企业资金的提供,在与中小企业的借贷活动金融机构往往从自身利益考虑,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要求很高或者要求的担保条款很高。近期国家一再把降低银行不良资产视为国有银行改革的重中之重,因而从趋势上来看,商业银行信贷责任约束趋向严格。例如实行贷款管理责任制和主责任人制度、落实经办人员和主责任的个人清收责任;加大对新增贷款不良率的控制力度,这就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更加严格。由于中小企业对资本和债务需求的规模较小,使得审查监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较高,金融机构为了避免不利选择及信息不对称,往往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抵押和担保是金融机构对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保护自己利益的重要工具。在中国,银行对抵押品的要求条件较为苛刻。除了土和房地产外,银行很少接受其他形式的抵押品。担保机构规模、担保能力十分有限。同时担保中介费很高,一些担保公司要求企业将20%的保证金存入该公司账户,手续费按月收取担保金额的0.2%,严重挫伤了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的积极性
2.2.2 国家法律和法规
国家对企业的政策和措施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长期以来,政府在资金、税收、市场开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一直给予国有大中型企业特殊的扶持,造成了中小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和竞争条件的不平等。据对辽宁500 户中小企业的调查,能从银行得到贷款的中小企业仅占21.7%,且大都为国有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向社会提供了效益, 却难以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融资供方市场不能使他们得到相应的回报。中小企业解决资金供给只能依靠自身利润积累,或者融资市场融资相当困难。同时由于国家积极鼓励引进外资,造成外资企业享有许多“超国民待遇”,例如外资企业不管规模大小和地位轻重,均有商品进出口贸易权并可直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而且国家及地方政府为外资企业提供“特事特办”,减、免税,亏损弥补等等优惠待遇。但是中小企业既没有国家扶持,又没有优惠待遇,只能“在夹缝中生存”,那么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也就不足为奇了。
3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3.1 中小企业“融资难”
3.1.1 信贷支持少
据统计,我国300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2003年全国乡镇、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14.4%。据调查,2001年浙江省民间投资中银行贷款仅为20.1%.
3.1.2 融资渠道窄
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8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即直接融资仅占1.3%.
3.1.3 自有资金缺乏
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据国际金融公司研究^^文档,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作为一般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一般不愿意从外界筹集资金,获得信贷支持少,直接融资渠道窄。
3.2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
对浙江省XX城市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状况做过一项典型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xx市商业企业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结构状况(%)
内部
银行
亲友
商业信用
其他
创业投资基金
股权
融资租赁
固定资产投资
小企业
83.3
6.0
6.2
1.6
0.4
0.4
中型企业
77.7
9.7
2.2
3.7
2.5
3.0
平均
82.2
6.63
5.94
2.06
0.93
0.9
1.0
0.57
流动资金
内部
银行
亲友
商业信用
其他
非正规融资
小企业
80.4
7.2
5.7
3.1
1.4
0.2
中型企业
70.9
17.7
2.1
4.3
2.2
0.9
平均
78.1
9.65
5.07
3.25
1.57
0.85
如上表所述:中小企业大部分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是由企业内部、银行、亲友、商业信用、等组成的,其中企业内部的资金来源固定资产占了83.3%和流动资金占了78.1%。中小企业不能借助很好的借助于外界来发展,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大做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弱、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的积极性。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加之关联交易复杂,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低,资信度不高。中小企业借款的特点是“少、急、频”,银行常常因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贷款的交易和监控成本高且风险大而不愿放款。2003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平均不良率为32.11%,比商业银行贷款的平均不良率高出15.7个百分点,贷款质量较差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如图中所示: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向银行借款平均数是6.63%,流动资金占全部资金的9.65%。其他融资方式如:亲友借款商业信用以及其他非正规渠道所取得的资金也只占了很小一部分。
4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
金融资源分布与中小企业布局不匹配,政策力度不强。为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一律实施“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战略,大规模撤并基层网点,上收贷款权限,使那些与中小企业资金供应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同时,政府对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有待创新,银行自身在机构设置、产品设计、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都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特殊需求。担保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与企业信用能力提升的需求不适应。据调查,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拒贷的比例高达23.8%,因无法落实抵押而发生的拒贷比例高达32.3%,二者合计总拒贷率高达56.1%。但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提升信用能力的需要:政府出资设立的信用担保机构通常仅在筹建之初得到一次性资金支持,缺乏后续的补偿机制;民营担保机构受所有制歧视,只能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而无法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据有关数据表明,2003年前两季度股市融资仅占1.6%,前三季度股市融资占2.2%。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极不协调的前提下,证券市场还是以主板为主向大型企业倾斜。加之低门槛的创业板迟迟不开,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被纷纷取缔,非正规融资缺乏法律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难加剧。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弱、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的积极性。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加之关联交易复杂,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低,资信度不高。以上原因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5 解决中小企业 “融资难”的方法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对资金产生不断的需求,而资金的供应量又处于“饥渴”的状态,即资金的供应和需求矛盾常常困扰着中小企业,从而使中小企业筹措资金一项经常而又重要的理财活动。市场体制的不完善以及经济体制转换时期所特有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困难。就中小企业自身来看,还存在着经营体制落后,管理不善,责任约束弱;财务管理水平低,资信普遍不高;贷款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高比率的倒闭和违约等问题。因此,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就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在这项工程中,银行、政府、各类投资者以及中小企业自身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为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5.1 改善金融服务
199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并两次调整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实行浮动利率,以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并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各类商业银行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具体措施。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积极依托城市商业银行网络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转贷款业务,并对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试行再担保。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努力实现金融理念、金融产品和服务功能的创新。
5.2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建立科技创新基金,通过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投入等方式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从1999年到2003年,国家共投入33亿财政资金支持了全国4946个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创业与发展。二是建立产权交易市场。目前,我国已经建立200多家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产权交易市场,其中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的产权交易市场已具相当规模。2003年上海产权交易所的交易额已突破3000亿元,为各类中小企业资产重组、产权多元提供了交易平台。三是充分发挥典当、融资租赁等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工具作用。到2003年底,我国典当行已发展到1000多家,资本金60多亿元,为中小企业通过典当融资带来便利;融资租赁规模也不断扩大,2003年仅浙江一省的融资租赁业务就超过700亿元。四是开通直接融资渠道。今年5月,深圳交易所开通了中小企业板块,为中小企业迅速壮大提供了直接融资来源。据统计,目前已有34户完成了公开发行,总规模为8.34亿股,发行总融资额82.21亿元,平均发行规模2452万股,平均融资金额2.42亿元,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平均为83%。使符合条件的成长性中小企业获得上市融资机会。
5.3 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培育信用需求、规范信用市场、完善信用制度、营造信用环境,对于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外部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向银行等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表彰守信用的中小企业,树立信用典型,大力宣传和推广信用管理先进模式和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信用制度建设和普及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的合约管理、营销预警、商帐催收、财会管理和雇前调查等,对企业经营、管理、检测等人员开展信用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信用调查分析、评价和监督等专业人才。目前,有关部门已在北京、山西、吉林、浙江、四川等城市进行试点,通过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信用评级、企业信用制度等,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
6结论
要想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依靠切实有效的政府支持和一定比例的政府投入,加大财税、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特别是动员和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措施,同时适当吸纳部分民间资本,再依据当地的条件及实际情况,在不同时期确立不同的重点,全方位地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由小到大的蜕变。随着国家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的出台,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中小高科技企业在得到政府支持的同时,也将得到国内外风险投资的青睐。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里,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科技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
参 考 文 献
1、文硕,《审计发展史》,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
2、"国有股减持"课题组,《国有股减持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3、陈武朝 郑军,《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需求的特点及其影响的探讨》,《审计研究》200年第1期
4、李利明,《当银行成为企业》,《经济观察报》2002年2月25日
5、黄玲仁,《浅谈证券市场投资主体的发展趋势》,《商业研究》2001年第7期
6. Zvi Bodie & Robert C.Mer Gon著,伊志宏.欧阳殷译:《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7. Wiuiam F.Sharpe Gordon J.Alexander Jeffery B.Bailey著,赵锡军等译:《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8. 张华著:《金融衍生工具及其风险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出版
致谢语
感谢我的导师艾青老师,感谢所有在学习和工作中帮助过我的老师们,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