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高等教育的差距-------------------------------4
二、东西部高等教育合作模式----------------------------------------5
三、 谋长图远、积极推进东西部高等教育合作向纵深发展----7
内 容 摘 要
我国的高等教育滞后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而目前我国有3亿左右的劳动力需重新配置,这种空前的劳动力转移,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目前我们的国民受教育程度平均不到五年,与发达国家比落后了一个世纪,现在,世界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如何发展,特别是如何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存在的差距,本文结合东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就加快西部高等教育的观念改变,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探讨尽快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的办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东西部高等教育 人力资源 办学模式
西部大开发中教育合作模式探讨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党和国家作出了加快西部开发的战略决策,这对于长期受经济发展滞后困扰的西部地区来说,是一次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这个重大决策具有深远的社会经济意义与政治意义。所以国家对西部高等教育的支持也必须以此为立足点,突破常规的发展模式,探讨多种办学模式,发展西部的高等教育,以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为先导,以尽快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上的差距为当前首要任务。
一、东西部高等教育的差距
1.西部高等教育的现状
中国古代帝王很早就提出:“立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所以振兴西部,必须考虑教育优先,但是西部教育的现状是令人忧虑的。
第一、高等学校数量不足,规模过小。
1949年建国之初,西部普通高校占全国高校总数25.4%,到1998年由25.4%下降到20.6%。西北(除陕西省外)四省区1998普通高校总数44所,只相当江苏66所的2/3,另一方面西部普通高校规模普遍偏小,校均学生规模大都不足4000人。
第二、西部高校招生额度小。1998年全国招生1083627人,西部仅占17.6%为全国总招生数的1/6。近两年招生自主权扩大,但西部基础条件较差的高校,扩招受到较大的制约,西部各省区又拿不出更多的教育经费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以至西部高校毛入学率低于国家15%的目标。
第三、西部地区重点院校少,研究生学位点少,严重影响西部高层次人才培养。见表(1)、(2)
表(1)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情况
普通高校数(所)
普招人数(人)
教育部部属高校数(所)
211工程学校数(所)
全国
1022
1083627
44
103
东部
482
547434
28
58
西部
202
191523
6
17
表(2)
地区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博士后流动站
东部
1201
407
145
238
西部
257
59
19
31
第四、西部高校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差。1998年教育事业费支出,西北五省区为82.4516亿元,而东部仅江苏省就达89.7309亿元。1997年全国高校生均固定资产为26444元,东部高校几乎都高于这个水平,西部高校几乎都低于这个水平,有些省区,如: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贵州则更低。东西部高等学校差距明显。
2.东西部高等教育主要差距分析
首先、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同东部地区相比,有明显差距。199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东部地区占58.1%,西部地区仅占14%,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392元,其中,东部地区人均11533元,西部地区人均4159元。有专家认为,东西部地区这种经济上的差距,从根本上讲是知识和科技水平的差距。
第二、改革开放20年来,东部与西部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不仅仅是高等学校数量上下降,1998年东部地区平均每百万人拥有一所普通高校,而西部地区平均每两百万人才拥有一所普通高校,差距在一倍以上,这严重制约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入学率的提高。
第三、从国家重点院校分布来看,1954年第一次确定全国重点大学6所,西部一所也没有。1959年指定11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其中东部10所,西部1所(西安交通大学)。60年代又增加48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西部只占6所。80年代初全国重点大学共有98所,西部地区占全国重点大学不到1/5,而西部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这种不平衡严重影响教育平均水平的提高。
第四、从劳动力素质来看,由于西部地区教育落后形成了大量贫困人口。据1998年国家统计^^文档,西部地区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仍相当多,其中新疆138.2万人、宁夏96.46万人、青海154.13万人、四川1163.1万人、重庆391.84万人。全国就业人口平均每百人中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是3.5人,而西藏仅0.2人,广西、贵州1.2人,云南2.2人,宁夏、甘肃2.6,均低于全国水平。
国家人事部部长宋德福也曾介绍说,中国西部地区每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仅92人,还不到东部地区的1/10。劳动力现状如此,而自改革开放以来西部的人才流失也相当严重,有人说近10年来兰州大学流失的人才可再办一所同样水平的大学。原因很简单兰州大学教授的收入不及东部高校讲师的收入水平。
第五、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滞后,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从西部地区1982~1986年的统计^^文档来看,此期间全区范围内的高等院校在校生由21万人增加到36万人,增长了70%,而普通中学在校生仅由909万人增加到1048万人, 增长率15%。1992年的统计^^文档表明,这种状况造成西部9省区中每千人拥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人口除陕西外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若继续下去,必将影响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将严重影响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将造成一方面高校减少,另一方面合格生源也减少的局面。
综上所述,东西部高等教育在以下几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教育理念上的差距。西部地区离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教育投资体制单一,高校办学体制不活。
教育投入受经济发展缓慢的制约,投入不足。
西部地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观念滞后,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严重制约经济快速发展。
东部地区已逐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西部地区只能是精英教育,不利于社会整体发展。所以,西部高等教育规模、数量急需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而东部地区高等院校在与西部高等教育合作方面责无旁贷,要积极主动探讨多种合作办学模式,帮助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及早实现这一跨越。
二.东西部高等教育合作模式
首先、要有创新教育的意识。
《现代汉语词典》“模式”条目所示: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者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江泽民谈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高校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战场,所以,高校首先应有创新教育这一办学模式,即树立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的观念。这要求:
(1)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2)明确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利益,为学生成才创造条件。
第二、西部高等学校要探讨多元办学模式
目前,我国的经济成分是多元的,这从根本上突破了国家单一办学的模式,即可以鼓励社会各方面和公民个人投资办学、集资办学、合作办学,以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投资多渠道,管理多样化,以国家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多元化办学模式。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高校社会功能的体现,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在降低,迫使高等学校的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形成国办、私立、混合的三种办学体制。这一发展模式无疑对西部地区尽快发展高等教育起积极作用,政府在决策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第三、高等教育的横向联合
结合东部省区的成功经验,高等教育的横向联合是优化资源配置、盘活资产存量、融通办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在高等教育横向联合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横向联合,面向社会,满足社会需要,有效地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坚持平等互利原则。横向联合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进一步发挥办学潜力,同时必须考虑互利互惠,取长补短。
(3)坚持讲求实效的原则。从学校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联合办学方式,注重实效。
(4)坚持高校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原则。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区域集中,要有宏观调控和自主办学的良好机制,以充分适应当地的经济、教育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横向联合可探讨以下形式:
高校教师联合培训。
联合办学或委托代培。
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
创建大学和科学工业园区。
扩大国内外合作,建立主要面向世界的外向型大学,使西部高度教育逐步走向世界舞台。
高等学校内部的横向联合。
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建立西部地区各院校的联合与协作,形成高等教育的新格局。
第四、开拓远程教育市场,实现个性化学习。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但是由于贫困造成平均文化水平较低,国家和各级政府支持西部地区大力发展远程教育这一办学模式,是短、平、快加速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手段。
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一部分地区,但是远程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资源上的不平衡。开设网络学院,通过网络课堂可实行在线学习或培训。它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地点环境下进行学习的选择,使人们的自由学习这一梦想成为现实。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网络学院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需要东西部高等学校共同努力,走合作、联合之路,让网络学院成为地方化、大众化的教育模式,成为传统教育模式的必要补充,并为提高西部地区劳动力素质提供空间和舞台。
第五、 发挥高校优势,推进社区学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 。
西部地区教育落后,人口素质低下,科技不发达,生产力水平底下导致绝对贫困人口多,这不仅仅反映在西部省区高中应届毕业生升大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反映在国家在扶贫工作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例如目前国家对西部就采取了:(1)政府扶贫;(2)基金扶贫,以“希望工程”为代表;(3)国际组织扶贫,以世界银行为代表。面对如此现状,高等学校承载着提高全民素质的重任。
结合北京、上海创办社区学院的经验,对提高全民素质教育,不失为一项有益的尝试。其内涵为:社区学院作为区域性社区教育的龙头单位,接受街道办事处,民政局或者区域单位委托,通过专业开发,课程开发,项目开发等多种手段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这是一种区域性,多层次,开放式,综合性,大众化的集区域内高教,成教,职教等为一体的大众教育模式,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于一体,是一种新型的与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不同的社区教育办学实体。东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在社区学院的办学模式方面可进行各种方式的联合,这不失为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
三.谋长图远、积极推进东西部高等教育合作向纵深发展。
1.国家投入是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源动力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差距狠大,其中,关键就是国家投入不足。如: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欧在人力、物力方面大力投资发展高科技,其中,有“阿里亚娜”火箭计划,使得西欧在发展通信卫星方面的竞争力与美国、日本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西欧的主要做法是:①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开发创新;②鼓励在高新开发方面的风险投资,他们在这方面先后投入160多亿美元;③大力加强内外合作,特别是与竞争对手的合作。美国还设立了“总统青年探索者奖金”每位获奖者在五年内获取10完美元资助。据不完全统计,过去的三四十年间,从亚洲流到西方的各级人才达1200万,仅印度2000年就有45万人,印度为此已损失130亿美圆。
我们国家曾提出每年给教育经费增加一个百分点,根据西部地区教育现状增加的这一部分教育经费,至少60%应该投入到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中。例如,兰州是西部工业重镇也是西北的科技文化中心之一,但据1998年国家统计^^文档,甘肃有17所普通高校,校均规模3000余人,2010年要达到国家提出的高等学校毛入学率。至少要兴建5所高校,校均规模10000人以上。要达到这两个目标,只有依靠国家,依靠社会各方面投资。
1956年西安交通大学由上海内迁,现已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7所大学之一。1999年西安交通大学被国家列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高校之一。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在西北乃至全国的教育、科技辐射作用不可低估,对当地科技、教育、经济均产生了较大影响。鉴与此,国家在今后的科研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应该是西部高校优先国家应确保基地建设经费的60%~70%给西部高校,以尽快缩小东西部高校的差距。
综观各国发展的情况,只有国家加大投入才能使中西部发展保持平衡,才能使西部人才不流失,使西部的人力、物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改善高校育人环境,在多方面加强东西部高校的合作。
首先,东部高等学校无论是在“硬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学设施等,还是在“软件”——一流的海内外教学骨干、教学理念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所以东部高校的软硬件设施要优先向西部高校开放,特别是与西部开发密切相关的项目,更应该在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强合作这也是西部地区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的先决条件。
第二、逐步增加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由于我国东西经济发展不平衡,多年来西部地区大学生均教育经费远低于东部同类高校,所以随着招生规模扩大,国家应在对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拨款方面下大力气,以超过东部同类高校20~30%的比例确保西部高校高质量发展。
第三、加快西部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速度,尽快改变西部高校的人才结构。九十年代东部地区高校采取国内外高校合作的方式加快了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速度,西部地区高校在这方面的差距是明显的。西部地区高校研究生招生数、在校生数不及全国的1/5,这与西部大开发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极不适应。国家应通过宏观调控措施,将有财政支持的计划内研究生招生指标的60%以上投放到西部地区高校,并扩大西部高校的学位点审批权,增加博士点和流动站,以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投身西部建设。
3.实现西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为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目标奋斗
国家教育发展中心制定的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2005年、2010年、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测:见表(3)
2002年
11%
2005年
20%
2010年
23%以上
2020年
32%以上
也就是说,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国民教育程度将大幅度提高,逐步建立起一个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为主的学习型社会。而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现状使人感到达到上述目标还任重道远。所以急需东西部互动,在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改革完善教育投入体制;进一步支持和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和教育管理水平方面;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观念创新及依法治校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探讨多种合作模式,只有这样,国家中长期教育目标才能有望实现,这也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21世纪头20年实现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使人民能够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
感谢辞:本文在撰写过程中,从^文档格式、章节内容等方面得到了石江华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深表谢意!
西南财经大学 07春 余中平
参 考 文 献
1.大学教育经济科技一体化 田建国
2.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形势分析 国家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张力
3.《教育发展研究》2007、2008各期
4.《成人高等教育研究》2007~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