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1、战略管理的含义
2、战略管理的特点
3、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
1、20世纪90年代以前
2、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三、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1、制定企业战略的竞争空间在扩展
2、企业战略具有高度的弹性
3、不过多考虑战略目标是否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相匹配
4、由企业或企业联盟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成为参与竞争的主要形式
5、制定战略的主体趋于多元化
6、战略的制定从基于产品或服务的竞争, 演变为在此基础上的标准与规则的竞争
7、战略理论研究的视角趋于多元化
四、国内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1、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
2、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展望
五、战略管理理论在寿险公司中的应用
1、目前寿险公司在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进行管理时存在问题或弊端
2、在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指导和完善管理活动时,寿险公司改善的地方
内 容 摘 要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层层深化的过程,存在奠基、鼎盛、反思、重振等几个清晰的、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的研究阶段, 这些阶段共同构成了战略管理理论丰富多彩的研究领域。20 世纪90 年代以后, 不少通过多元化经营形成的大产业开始出现问题, 多元化的热潮也开始消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 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大, 产业边界日益模糊, 产业结构的稳定性日益下降, 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难以持续。本文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通过对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趋势的梳理, 来把握企业战略在寿险公司中的应用, 并对保险公司战略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寿险公司的应用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层层深化的过程,存在奠基、鼎盛、反思、重振等几个清晰的、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的研究阶段, 这些阶段共同构成了战略管理理论丰富多彩的研究领域(姚小涛, 2003) 。20 世纪90 年代以后, 不少通过多元化经营形成的大产业开始出现问题, 多元化的热潮也开始消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 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大, 产业边界日益模糊, 产业结构的稳定性日益下降, 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难以持续。在急剧变化的环境中, 寿险公司如何应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
一、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1、战略管理的含义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复杂多变和竞争战略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的深入,出现了战略管理的概念,7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大公司着手重视战略管理,学术界也积极探索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战略管理的提出和运用,不仅使战略研究更加科学、全面、系统,而且标志着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战略管理是研究企业高层管理者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效地制定、实施和评价企业竞争战略和战术,以使企业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外部机会和避开外部威胁,达到企业竞争目标的动态过程。
2、战略管理的特点
战略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动态管理:指导企业全部活动的是企业战略,全部管理活动的重点是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而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的关键都在于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对企业的内部条件和素质进行审核,并以此为前提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使三者之间达成动态平衡,从而实现战略管理。
② 全局性
③ 涉及大量的资源的资源配问题
④ 具长远性
3、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所谓“知已知被,百战不殆”,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近乎残酷的社会里生存、发展,就必须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必须认清自己的市场地位,必须扬长避短。因此,企业务必要树立竞争观念,结合客观实际,制定自己的市场竞争战略,努力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因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
当今社会,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日益明显。战略管理研究转向于重视在动荡环境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以及企业中人的因素、文化因素、知识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问题。
20 世纪90 年代以前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大多建立在对抗竞争的基础上, 都比较侧重于讨论竞争和竞争优势。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中期, 在新的环境下, 企业逐渐认识到, 竞争是为了生存和健康发展, 必须超越这种以竞争对手为中心的战略逻辑。在此背景下, 通过创新和创造来超越竞争(SurPPetition ,德- 博诺, 1996) 开始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一个新焦点。围绕这个新焦点, 出现了一些新理论。例如菲利普·科特勒(1999)的顾客价值中心理论。把顾客价值(CV) 称为顾客让渡价值(Customer Demisable Value) 。彼得·杜拉克在40 年前就观察到, 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创造顾客”。但这种顾客导向的战略理论主要适用于已结构化的产业市场之中, 要准确、全面了解顾客需求并非易事, 顾客导向战略实质上是一种追赶、防御策略, 所以要想取得未来产业的领先地位, 企业就必须超越顾客导向, 而非仅把目光聚焦于顾客需求, 变被动、追随为主动、创造(孙晓岭, 2004) 。再如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美国学者穆尔(James F. Moore) 1996年出版的《竞争的衰亡》标志着战略理论的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突破。又如应用组织生态学、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研究企业战略的理论。当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与思路被引入到组织演进与进化的研究中时, 组织生态学(Organizational Econogy) 便产生了,其代表人物是Hannan和Freeman , 主要研究组织进化过程、组织种群的变化与环境选择的结果。Nelson和Winter主要是从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对组织的演进进行分析。随着近年来理论界对组织成长的特别关注, 在战略管理领域应用组织生态学展开研究将成为一个日益成长的方向。
三、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从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 企业战略理论的演变遵循着如下的规律: 从战略理论的关注点来看, 存在如此的发展轨迹, 即关注企业内部(强调战略是一个计划、分析的过程) ———关注企业外部(强调产业结构的分析) ———关注企业内部(强调核心能力的构建、维护与产业环境的分析相结合) ———关注企业外部(强调企业间的合作, 创建优势互补的企业有机群体) ; 从竞争的性质来看, 竞争的程度遵循着由弱到强, 直至对抗, 然后到合作乃至共生的发展脉络;从竞争的持续性来看, 从追求有形(产品) 、外在、短期的竞争优势逐渐朝着对无形(未来) 、内在、持久的竞争优势的追求; 从战略管理的范式来看, 战略管理的均衡与可预测范式开始被非均衡与不确定性所取代。
由此, 我们可以大致把握在企业面临新的经营环境的条件下, 战略管理理论将会呈现如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1、 制定企业战略的竞争空间在扩展。企业必须从全球的角度、从跨行业的角度、从无边界的范围内来考虑配置自身的资源, 以获得最佳的管理整合效果。
2、 企业战略具有高度的弹性。战略弹性是基于企业自身的知识系统对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情况的应变能力, 员工的知识结构及其组合的方式和机制是战略弹性的核心部分。因其具有难以模仿性, 战略弹性一旦建立, 就确立了企业的战略优势。
3、不过多考虑战略目标是否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相匹配。企业不能简单地平均分配资源, 而是要创造性地通过各种途径来整合资源, 通过与知识的组合来克服资源的限制, 从而为顾客多创造价值。
4、 由企业或企业联盟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成为参与竞争的主要形式。未来的竞争是不同商业群落之间的竞争。对于一个单独的企业个体来讲, 竞争更体现在加入或营造有影响力的、能为自己带来实际价值的企业生态系统, 在竞争与合作的和谐环境中, 寻求一个更为有利的地位。
5、 制定战略的主体趋于多元化。信息传播方式的网络化决定了每一个个体在整个网络系统中都是信息传播的一个节点, 高层主管不再居于信息传播的中心, 普通员工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企业的战略制定, 他们具有既是决策参与者又是决策执行者双重身份的特征。
6、 战略的制定从基于产品或服务的竞争, 演变为在此基础上的标准与规则的竞争。企业会有意识地制造变革、与行业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对手或企业联盟共同合作, 创造和制定指导行业的技术标准或者是竞争规则。以此来获取高额利润,确定优势地位。
7、 战略理论研究的视角趋于多元化。由于战略管理中的复杂性, 使得人们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去研究战略管理理论。但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 寻找一种普遍适用的战略管理理论几乎是不可能的, 系统思考是应对复杂性和变化的最有效的手段( Iackson ,2002) 。
四、国内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战略管理的。国内目前在战略管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从理论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 企业多元化、以资源为基础的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知识理论、高度重视环境因素、战略柔性、基于人本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以复杂性科学为基础的系统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关系网络系统理论、和谐管理理论等开始受到高度的重视。
朱江、尹义省等人对我国企业的多元化问题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实证研究; 王毅、陈劲等人对于目前企业战略发展所强调的归核化问题展开了一定研究, 例如将核心能力具体化, 设计了相应的测量指标, 并进行了较为规范的实证分析。 徐二明、许可等研究了以资源为基础的理论; 顾乃康等对战略理论中的知识理论进行了研究; 边燕杰、丘海雄、姚小涛等人从社会网络这一新视角对社会网络与企业发展、企业绩效关系进行了研究; 沈艺峰、贾生华等人研究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战略成功的影响;简汗权、李恒等对战略联盟理论进行了研究; 史占中、董川远等对虚拟企业战略进行了研究; 黄江圳, 谭力文等对企业动态能力进行了研究; 席酉民1989 年提出了复杂多变环境下的和谐管理理论, 在其后的十余年的研究与实践中, 他及其带领的研究群体形成了和谐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理论, 该理论下的战略分析框架即和谐机制的要义是:“和则”用于在不确定环境下的人的不确定性的削减,“谐则”用于确定性环境下物化要素的优化; 赵国杰、于海洋、冯石岗等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于人本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理论, 该理论认为, 企业发展战略是由企业的整体进步和企业中人的全面发展体系构成; 姜振寰、刘艳梅等以复杂性科学为基础, 从系统论角度研究企业战略管理总体上看, 目前国内在理论上基本朝着跟踪国际研究前沿问题、与国际研究接轨的方向发展, 在研究方法上已开始注重一定的规范性, 从理论推导、命题建立、方法选择、数据分析以及命题验证等方面都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技术路线。
五、战略管理理论在寿险公司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保险业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人寿保险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由一个陌生的概念慢慢转变成人们生活中的一个具体因素。人寿保险产品的种类不断丰富,人寿保险保费收入逐年上升,寿险业务占总业务量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而中国寿险市场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88年以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垄断了整个寿险市场。1988年以后,先后成立了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及17家地方性的寿险公司。1996年成立了泰康人寿和新华人寿两家全国性公司。外资公司也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目前寿险公司在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进行管理时存在问题或弊端总的有:宏观管理薄弱,部门职能重叠,协调难度大,工作效率低;选入视野不够宽,用人机制不够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还没有普遍形成;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还不健全、不配套。在激励方面,一是缺乏总体奖励策略和措施,没有形成系统的激励机制;二是缺乏激励手段、方式、力度与激励对象、拟定目标的一致性,没有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三是缺乏合理可行的考核评价方法,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四是缺乏灵活多样的激励方式,没有形成多元的激励机制。 在绩效管理方面,弊端之一,绩效管理缺乏系统性。弊端之二,绩效考评指标设计不当,容易产生误导性。弊端之三,强调激励的统一性而忽略了激励的差异性。弊端之四,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缺乏统一性。在急剧变化的环境中, 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寿险公司又该如何应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笔者以为,在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指导和完善管理活动时,寿险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金字塔的内部组织管理结构,控制幅度。在金字塔结构中,公司的最高权利层为股东,由公司的所有者构成,公司股东一般不直接参与公司的实际运作,而是成立董事会并授权其执行公司的经营政策。
(二)根据寿险公司的经营活动划分不同部门。寿险公司的经营活动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销售、服务合投资,根据这些经营活动,寿险公司应当设立不同的部门,如:营销部门、精算部门、核保部门、理赔部门、客户服务部门、投资部门、会计和审计部门、法律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和信息系统部门。
(三)提升寿险公司的营销职能。人寿保险中的营销是对保险产品的构思、开发、定价、销售、促销及售后服务等的计划和实施,以满足客户保险需求和实现公司获利目标的交换过程。所以只有提升寿险公司的营销职能是在市场中赢得长久竞争优势的关键。
(四)、完善寿险公司的销售体系。目前,寿险公司采用的销售渠道有两类:一是直接销售渠道,二是个人销售渠道。采用什么形式的销售渠道影响着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和定价,也影响着公司的促销方式和市场理念。所以,寿险公司销售体系的完善能提升公司的业绩。
(五)、加强寿险公司的客户服务职能。客户服务是人寿保险公司业务经营中的重要的职能。尤其是今年来,保险业的竞争环境日趋激烈,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消费者的期望不断提高。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一些保险产品的回报率在不断降低,公司必须更加努力以保证公司的盈利。为此,公司就需要获得足够的续保率以及更多的回头业务。而出色的客户服务是保持客户的最好方法。因此。提供优质客户服务的能力对寿险公司的成功运作至关重要。
(六)、加大寿险公司的理赔管理力度。保险公司的理赔部门负责履行公司在保单中做出的承诺。为确保公对保单所有人、受益人以及被保险人的责任,;理赔部门必须确保迅速、正确、合理地给付保险金。同时,为了保障保险业、公众和公司免遭滥用保险合同所带来地损失,理赔部门也需防止骗赔和错误索赔。由于理赔人员直接和索赔申请人以及公司的其他客户接触,且接触发生在索赔申请人经受了情感和财产损失之时,为了保证理赔管理的优质服务和高度的敬业精神,所以要加大首先公司的理赔管理力度。
(七)、加强寿险公司的财务及投资管理。作为一个商业性组织,保险公司必须努力增加公司的价值,使其所有人如股东能够得到预期的汇报。同时,寿险公司必须保证对保单持有人的未来责任的承诺,这称为偿付能力。寿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谨慎管理自身的财务资源,以满足偿付能力和盈利能力目标。事实上,保证偿付能力和提高盈利能力也意味着寿险公司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对于寿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而言,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如何在风险和获利之间求得平衡,既向公众提供适合的产品,又能保证公司在市场的竞争地位。
参 考 文 献
1、(美) 迈克尔·波特著。乔晓东等译。竞争战略[N]。 中国财经出版社, 1989。
2、徐二明。 企业战略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3、陈晓红。 战略型资本运营[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6。4、王方华。企业战略管理[M]。 复旦大学版, 1997。5、赵国杰, 冯石岗。建构基于人本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体系初探[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2,4。6、 席酉民, 姚小涛。复杂多变环境下和谐管理理论与企业战略分析框架[J]。 管理科学, 2003,4。7、姜振寰, 刘艳梅。 熵、耗散结构理论与企业管理[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3,1。8、姚小涛, 席酉民。 社会网络理论及其在企业研究中的应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3,3。9、严建援, 颜承捷, 秦凡1 企业战略联盟的动机、形态及其绩效的研究综述[J]。 南开学报,2003,6。10、李梅, 金照林。 顾客价值创新: 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新逻辑[J]。经济管理·新管理, 2003,12。11、孙晓岭。企业竞争新思维: 超越“顾客导向” [J]。经济管理·新管理, 2004,1。12、徐全军。 企业理论新探: 企业自组织理论[J]。南开管理评论,2003,3。13、武亚军。9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趋势[J]。南开管理评论,1999114、姚小涛。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预测,2003,615、王磊, 刘洪涛, 李垣1 当代企业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综述[J]。 经济学动态, 1999。16、石军伟。企业战略理论的逻辑比较[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2,8。17、蒋峦, 蓝海林, 谢卫红。企业战略理论研究[J]。 科技与进步,2002,3。18、倪义芳, 吴晓波。论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J]。 经济管理·新管理, 2001,6。19、项保华, 李庆华。 企业战略理论综述[J]。 经济学动态, 2000,7。20、 谢洪明, 蓝海林, 张德群1 从系统论看企业战略管理[J]。 科学管理研究, 2001, 4。21、汪涛, 万健坚1 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演进规律及未来趋势[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 3
22、周浩明, ^文档网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与新趋势
23、王宪章, 寿险公司运营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