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群体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首次提出,无论在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中,非正式群体都是客观存在的。19世纪末,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科学管理运动导致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在科学管理中将人当作是一种纯粹的生产工具,将人视同土地等要素投入形式。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化,企业组织也越来越认识到了人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性,不再将人当作是土地等要素般的投入而是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对组织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力的人力资本要素的存在。
一、清远伟易达公司员工非正式群体及管理危机
1、员工的集体性离职
清远伟易达公司由于近来公司业务增加、规模扩大,其董事长对每一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就是必须到达满员。部门负责人的工资考核情况也是根据每个部门人员的满勤率发放的,于是3月份以来,清远伟易达陷入了大规模的招人当中,导致了人事部那边的培训以跟不上招聘的步伐,由原来为期一个礼拜的深入培训变成了为期2天的一个简单培训。培训内容仅限于企业文化、基本的业务知识。
业务的大量扩展,而新增员工的业务能力又不到位。上级领导开始要求公司里的老员工开始加班,从原来的每天七小时变成了每天八小时。而新员工的业务能力不强,领导就没有对他们做特别要求,这样就形成了新来员工散漫的工作状态,也引起了部分老员工的不满。因此有部分老员工开始离职,在这些老员工的影响下,一些跟他们关系好的员工也开始离职。出现了一种:“要走一起走”的严峻形势。
2、部门间的冲突
公司明文规定上班时间内,公司职工必须的佩戴好个人工作牌。有一日,市场部的一个女同事去三楼办理转正手续时,忘记带工作牌下去,正好被三楼安保部的工作人员拦住。好说歹说的说了一大通之后,安保人员还是不让其进入办公室,说除非叫领导人员来带其入内。这时,市场部另一个男同事下来了,看见她与安保人员在争执,就过去了解下情况,由于安保人员口气恶劣,争执发展成了一场争吵。随后,两个部门的人员越聚越多,演变成了一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冲突。
3、工作氛围的遗失
每个办公室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不认真工作的人,就像在学校每个班级都有那么一两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们办公室也不例外。在月初的时候我们办公室的工作氛围还是很浓的,大家都扎堆在自己的办公桌里努力奋斗着。月中的时候我们办公室来了一位新员工小王,他人比较活泼开朗跟我们组的人都很处的来,上班的时候喜欢找人聊天。于是,我们办公室开始出现了偶尔有两三个人围在一起聊天的情况,逐渐的,办公室常常出现三五成群的人聚在一起聊天,很少还有人在认真的工作。
4、缺乏公平性
业员工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于是企业就制定了一项新的考核制度,内容如下:对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季度考核,考核采用末位淘汰制,规定如果连续两个季度的排名都处于末位的部门负责人将降职。具体考评工作由集团负责人及市场部和业务部的管理人员联合打分完成,然后由人力资源部汇总分数并对部门负责人进行排名。但是,第一个季度的考核结果出来后,排名最末位的是公司以前的一名老部长。在第二个季度的时候,该部长的业绩并没有什么好转,还是跟第一个季度一样没什么提升。就在大家都以为这位部长要退下来的时候,公司突然宣布,取消该项考核内容。由于该部长在公司除了跟上层领导的关系处的好以外,并没有什么多大的作为。于是,这件事在公司内部引起了员工的极大不满,起了很大的争议。
二、清远伟易达公司员工非正式群体特点
1、有较强的凝聚力。
情感是非正式群体之间连接的纽带,这里的工作人员在长时间的工作和相处中,建立起了一定的友谊。但是在群体与群体之间又存在很强的对抗性,组织的整体凝聚力不强。
2、有强烈的群体意识
在清远伟易达公司,群体内部成员形成趋势大体一致,以非正式群体的利益为出发点,群体型的对抗性较强。
3、有较强的利益色彩
从一些典型的事件中可以看出,非正式群体之间没有呈现出在情感、价值观和追求目标之间的差异。呈现出的是,在非正式群体内,成员间的关系都强烈的偏向于群体内部成员,以非正式群体的利益为中心,保护群体内部成员的利益,而忽略组织整体的利益。
三、清远伟易达公司非正式群体管理的建议
1、认识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客观性
非正式群体存在于各种各样的正式群体中,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每个公司中都会有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如果不承认这一客观事实,就无法正确的对待非正式群体并开展工作。面对公司中非正式群体的现象,一个公司应该首先承认其存在的客观性,在这个前提下加强引导,发挥其积极性作用。
2、加强“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管理
在一个企业内部,出来正式组织的存在以外,或多或少的还存在着不同形式、交往不一的“小圈子”—非正式群体。在企业的民主管理中,企业领导往往注重正式组织的建设,而忽略了非正式群体在民主管理,构建和谐企业中起着其他正式组织无法代替的作用。企业领导要切实重视非正式群体的发展与建设,多策略进行引导协调,促使其在企业组织中发挥积极健康向上的作用,构建民主和谐企业。
3、建立协会,提高非正式群体组织的管理力
通过对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引导,建立协会。打破职层、部门的界限,增进企业对非正式群体的了解,加强与企业非正式群体的联系、扩大交际面。可以通过自主申报建立羽毛球、篮球协会等一系列的群体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企业职员的业余生活,还可以以这些协会为平台,成为企业的一大特色。可以定期的开展活动,与其他企业共同举行比赛,这样不仅增强了企业内部的沟通还增强了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
四、总结
现代组织理论将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群体即非正式组织两种形式.所谓正式组织是指具有一定的结构、同一目标和特定功能的行为系统。他有明确的目标、任务、结构、相应的机构职能和成员全责关系以及成员活动的规范。而所谓的非正式群体正好与之相反。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之下相比国外更容易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在企业中,一个企业内部非正式群体的活动越活跃,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也就越大。如果运用管理得当就会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推进组织目标的发展。如果运用管理的不得当就会与组织目标相违背,阻碍企业发展后患无穷。在一切企业内部,企业职工“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存在是客观的也是合理的。只要我们合理的管理加以运用,使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组织有效的融合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就能给企业带来积极性的正向作用,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