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珠海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珠海,经常会听到很多人在谈论分析珠海的龙头企业格力的成功以及它背后的原因,有人说是销售、有人说是质量、技术等等,其实都是对的,一个企业的成功,必然是诸多因素综合后内化外显的结果。本人是从95年就进入格力工作至今已二十余年的老格力了,可以说是见证的格力的发展,我想从另一个角度“管理文化”方面入手谈谈格力为什么会成功的一些个人观点。
大家都看到了格力卓越的市场战绩,但是在这些背后,我们还能看到什么?我所看到的是一种文化趋于有序、统一、和谐的进程。在这个家电巨头不断攻城掠地的表象之下,有着一种强势的精神内里和文化支撑,而这种支撑在今天看来,甚至可以说是沿袭着先秦源文化中朴素辩证主义的精神脉络。
为什么这样说呢?老子《道德经》开篇即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 ‘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我们拿一个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战术执行来讲,“无”就是宏观的,战略的,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有”则是微观的、战术的,是言传身教可兼得的法。而在格力的身体里,这种道及法,不是我们看到的千亿目标以及百年大业的雄心壮志,更多的是直逆“势”而为的企业管理文化精神和价值排序。
格力企业管理文化一:制度与人性并重发展,制度为先,人性是严明制度的愉悦产物。
众所周知,制度和人性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但不同企业或不同阶段的企业会各有侧重,像崇尚制度的肯德基、麦当劳,也有宣扬人性的谷歌,欧莱雅。这里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企业,那就是地产界的万科,2002年王石、郁亮带领他们的团队到西点军样去参观学习,回来后郁亮执笔写了一篇文章,名叫《万科可以向西点学点什么》,两千多字的论证虽不能说精辟入里,但最终可简练成一句话——学习斯巴达精神+雅典文化,即部队铁的纪律制度与自由人文艺术的融合。可能是源于这次学习和参悟,万科自由人性的文化中“忠实于制度,忠实于流程”的价值观多少透出些硬气来了。
反观格力从13年5月提出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公私分明”十二字管理方针,看似简朴干练,却也是格力成长历程中价值观与实践方法的高度缩影。这一方针的提出,向格力内外都辐射出一些新的信息和能量。于内而言,这严肃的制度化的十二字同时也是充满着人性关怀的十二个字,用格力的逻辑来解释:只有明晰的框架、规则、底线,才是对一直恪守规则甚至正面超越规则上的大多数人的人性关怀与尊重;而对外,这一方针又再次呼应了2008年“政府采购案”及2010年两会期间董总不避私嫌的呼吁与质疑,辐射出格力体内“严于律已、以身作则”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以及对行业潜规则的挑战、突破和纠正。
格力如此强调制度,如此追求水至清,那么它的人文关怀究竞在哪里?
老子在“小国寡民”的乌托邦虚拟中曾如此描述精神富足的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格力除了打造相当于珠海中型小区以上规模投入的康乐园一期、二期员工生活区,还深度挖掘员工精神需求——“员工最需要的是安全,有一种依靠。”阳光基金便应运而生,诚如其名,如同一缕阳光,帮助了不少员工扫阴霾去阴影,解除员工及家属的后顾之忧。另外,志在“让基层员工实现大专以上文凭”的格力技术学院正在筹建中,这无疑也将是全体格力人的一道福音,是格力人文价值工程中的一抹重彩。
所以,正是基于这样也印证了格力的另一句经典语录“和谐是斗争出来的”,和谐、斗争,这又是一对朴素的辩证主义。不难推断,在格力独到的管理文化里——和谐是结果,斗争是过程;雅典是结果,斯巴达是过程;人性是结果,制度是过程!这便是格力严明制度与人性关怀相克相生相辅相成的大格局的最好解读!
格力企业管理文化二:独立与团队相辅相成,独立为先,团队是独立能量的有序合体。
在我们的国家和企业里,一刻没停的都在强调团队、宣扬集体,有人曾说过,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正规的严肃意识的资本主义阶段,君臣父子的伦理格局一直禁锢着我们的独立精神,更有甚者,将团队精神误读为畸形的依附关系、人情关系。而在格力,我发现在讲究和谐团队的同时,更加注重独立精神的示范和塑造。除了拒绝人情、抵制关系的十二字方针外,格力的独立精神解读起来,更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姿态,一种心无旁骛而极致纯粹的姿态。
董总回忆她做业务的时候及被问及格力发展时分别有如下两句话:“我当业务员时,就想着我这一辈子就做业务员。我当时的目标就是一定要做最好的业务员。”以及“我觉得我要静下心来,坚持一个吃亏的精神,宁可少赚,我也要在这个行业里做到最精,做得最好。”这应该是对纯粹的独立精神最好的诠释——在不同的阶段实现自己的极限价值,不依靠政策的偏袒,不依靠对手的没落,不依靠环境的利好。如今,这种精神已植根于格力各部门,员工的思维中,即把自己的岗位做到极致。
讲到这里,或许有人开始质疑,格力不是声称坚持走专业化道路么,但也开始搞小家电、制冷设备、机器人、手机以及最近收购新能源汽车公司,这与所谓独立精神是否矛盾?我只能质疑发问者的理解力,在格力“专业化道路”已内化成一种精神,即战略大道中的“无”,是把一件事做到极到处的勇决气势,而非简单的战术操作模式。在此精神指引下,我们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工业行为是对企业生存利润和企业价值的双重拓展,这种后发制人的时空置换是一些不求甚解的商业大脑所不能理解的,这与“以经济利益为第一追求点”浮躁的商业多元化动作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样的独立精神一旦聚焦形成合力,在市场上的表现便是“以一敌十”的功效,所以依靠独立精神的示范和引领能力,感召、效仿而产生的团队力量会更加强大。当然,在格力,团队定义已得到宽泛和延伸,不仅包含了我们研发生产、质量、销售、售后人员,还包括了我们的上游供应商、下游渠道,格力将管理体系、支持技术、培训等自有资源在这一广义团队范围内积极共享。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以合作伙伴甚至同行为友的大团队精神,以及自强自救的独立英雄主义情结!
格力企业管理文化三:务实与创造和谐共存,务实为先,创造是务实作为的终极递进。
我们不缺乏务实的优良传统,而这种传统来源于哪里?广大朴实的农民群众。庄稼收成与一年的生活甚至生命的简单的关联,让他们在伺弄庄稼时无比的用心、务实。这种务实精神在格力身上也得到很好的印证,如“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如坚持走专业化道路,当然还有吃亏的“工业精神”。
而谈到务实的工业精神,不得不谈另一个被打上格力烙印的词——舍得,人的一生无非在践行这两个字,“舍得”或者换个次序就是“得失”,逻辑上的些微调整却变换出迥异的格局。在这里“舍得”一词中蕴含着非常独特的含义——舍利润空间而得发展时间,舍赚钱时间而得市场空间。看起来吃亏和愚钝的“工业精神”是大智慧的现实写照。
在这种超越式的务实精神指导下,格力筹谋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倡导,是对中国传统工业模式的一次集体检讨和自救。格力无论是在技术质量、营销管理上都在不断的挑战自我极限,格力专利申报量行业领先,1赫兹变频技术改写并锁定变频的边界定义,而高效直流变频离心机组更是确立了商用空调的技术权威。诸如此类技术创新不胜枚举,当然,这些创造思想的精神火种更多来源于领导人的决策理念,如格力一直被传道的“先款后货”、“淡季返利”等这都源于格力“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务实和创造两种看似矛盾的血液又一次在格力体内交融、和谐共生!
格力企业管理文化四:批判与激励同符契,批判为先,激励是批判精神的良苦用心。
批判,无论是自批琮是批他,都是一种大我格局内的自省,除了警醒自我,也能鞭策他人。当然,批判的形式不局限于语言上的,如格力连续10年位居家电企业纳税榜首位,金融危机的2008年上半年就纳税过10亿元,这除了是一份对社会责任的诚实答卷外更是以“特立独行”的逆市行为对“环境”提出的严肃而有力的批判。
其实,在格力体内蕴含的批判精神更多时候是以一种危机意思呈现。在一次格力销售会议上,董总自曝“战斗机”问题,并对销售队伍做出产品及零部件八年不得维修的严苛标准的承诺,实则是格力的一种超前的自我审视与批判态度。正是基于如此高度危机意识的自我激励,才不至于让我们成为温水青蛙,才能有序的完成团队内部的正面信息传递和能量转移。
不难看出,激励是隐含在批判中的大苦用心,是严苛追求和自我制约之下的一种坦然应对和从容释放,正是批判在先,批判为重,才能有举重若轻的激动,才能有破格录用人才的胆识之举。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制度与人性、独立与团队、务实与创新、批判与激励、这些看似矛盾对立的特性却能有序的统一在格力的体内,生息运营,相克相生,这就是格力独特的管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