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第2页
我国投资环境的现状---------------------第3页
我国投资环境的不足之处-----------------第6页
改善和优化我国投资环境的建议-----------第8页
内 容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环境得到了不断改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投资环境的现状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和优化我国投资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投资环境;改善;优化;建议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was adopted in china,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has improved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made a great progress. The essay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improve and optimize china’s investment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sadvantage of it.
Key words: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mprove; optimize; suggestion
试论我国投资环境的改善与优化
自l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进展。GDP年均增速达9.4%,2004年GDP总量达1.65万亿美元;外贸年均增长速达l6.7%,2004年度达1.15万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截至2004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5700亿美元。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国不断改善的良好投资环境。同时我国的投资环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何完善我国的投资环境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我国投资环境的现状
1、稳定的政治环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和搞活政策,特别是惠民政策和民生工程的大力实施,已触及到城乡社会的每个领域,触及到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深受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成为一股强大的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我国的经济建设在稳定中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持续提升。综合来看,我国将处于政治长期稳定的阶段,这也是良好投资环境的基本保障。
2、良好的经济环境。(1)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日趋成熟。从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到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再到2005年年初实行的货币和财政“双稳健”政策来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确保平稳较快增长。这些都表明了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确保经济稳定增长。(2)加入WTO为我国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加入WTO后,我国经贸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性大为提高,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大幅降低进口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放宽服务业和投资的市场准入限制,建立了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并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经济贸易管理体制。根据WTO基本原则和有关规定,近年来,我国政府清理法规2300多件,其中废止830件,修订了325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19万多件已废止、停止执行或者修改;有关部门修订并颁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加大了对外商投资的开放程度;与发达国家广泛开展了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双边交流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3)国内资本市场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和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法制建设,依法治理、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在加强中央银行监管的同时,继续推进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进程,减少了行政手段对商业银行进行调控。目前,我国银行业已有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八家银行在境内外上市,另外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几家银行也将在未来几年内选择上市。正如我国前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所说:“我国资本市场正迈向健康发展的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制度性缺陷将逐步得到解决,一系列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措施正逐步出台。证监会将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使我国的金融体系更富有弹性,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3、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市场潜力。市场规模和市场潜力是评价投资环境好坏的标准之一。市场规模由多种因素组成,与人口规模和国内生产总值密切相关。我国拥有世界l/5的人口,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以及人民购买愿望的爆发,由它所反映的我国市场潜力的巨大是勿庸置疑的。我国经济增长内在的动力强劲,投资需求旺盛,消费需求也趋旺据预测,我国经济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完全有条件保持年均7%的增长速度,2020年GDP将达4万亿美元以上。
4、差异较大的地区投资环境。由于历史原因和各个地区的自然禀赋不尽相同,我国目前各地区的投资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整体来看,东部和沿海地区的发展要快于中西部,并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东部的投资环境优于中西部,吸收外资的规模占绝对优势。截止2007年底。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比例平均分别为:东部地区为86.27%;中部地区平均为8.93%;西部地区平均为4.8%。由于金融环境和基础设施水平较差、进出国内市场的障碍多、税收负担较重、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足,西部的投资环境要比沿海地区落后。中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介于东部和西部之间,但其金融运行效率明显偏低。具体来看,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投资环境明显优于其他地区,长江三角洲拥有我国最大的港口群和城市群,其基础设施较完备,进出国内市场的障碍少,生产技能和技术水平较高,企业的非正式支出少。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与全球接轨最快的地区,其经济国际化和外向程度较高,外资进入则刺激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转让,帮助国内市场融入国际市场。环渤海湾地区国有企业比重大,外资进入量较少.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投资环境有一定的差距。
二、我国投资环境的不足之处
1、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不健全且与国际管理不完全相符。尽管加入WTO以来,我国各级政府修订了数千件法规、文件。我国的法律基础立法程序、运行机制等仍未完全转向市场经济,有关法律法规中存在与市场经济原则和市场经济相悖的条款,执行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运行的外商投资造成了最大阻碍。
2、政府的行政效率不高,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长期以来,我国存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尽管我国政府已经简化了审批程序,但由于机构臃肿、职能交叉,各部门政策法规不统一、难以协调,造成政府效率较低的问题仍比较严重。另外,向主管官员提供“获得便利”的金钱和好处,已成为到一些地方投资的“例行公事”
3、金融服务尚待改进,全融部门运行效率低。根据世界银行调查显示,大量的金融资源主要用于国有企业,并且经常得不到偿还,一些生产潜力大的企业、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不能及时从银行获得资金,不得不依靠其他非正式融资渠道;利率非市场化也阻碍了信贷资金向私人部门和小企业的流动,目前,我国只有l2%的中小企业能够得到银行贷款。
4、劳动力素质分布不均,存在人才瓶颈。从地域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了相当数量受过良好培训和教育的熟练劳动力与大学生,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限制难以得到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人才。从人才构成来看,我国有着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厦每年新增超过1000万的需要就业的城市居民,拥有相当数量的技术操作人员和中低层管理人员,但具有企业管理、法律服务、财会等知识的高层次的复合专业人才还比较缺乏。
5、资源与环境的约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使得我国在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方面受到很大压力。
三、改善和优化我国投资环境的建议
为进一步改善我国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中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中西部地区和东部的差距,平衡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物质基础,特别是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供电设施系统,更是现代经济发展和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外商投资的必要条件。国家要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地区也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创造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努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2、进一步完善与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司法体制建设。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政府应根据加入WTO的承诺和对外开放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吸收外商投资的法律体系。维护外商投资法规在全国的统一性、一致性,提高政策法规的稳定性和透明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简化司法和仲裁的程序,降低行政部门对司法制度的干扰,特别是在地方的层次上,加强各级官员的法律教育,努力创造更加优良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
3、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按照国际惯例来优化投资环境。建立能够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的现代市场体系,对国内私营资本和外国资本、某些垄断性行业,尤其要强调提高市场开放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必须要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维护公共竞争,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在保持市场的竞争性方面,一要打破垄断,二要尽可能减少、规范政府对市场活动的干预。保证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市场经济对个体的最大化利益的保护。
4、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缩减政府管制领域,减少政府审批范围,把更多的审批、管理事项让位于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及与其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建立统一规范公开的外商投资准入制度,进一步简化外商投资的审批程序,逐步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商业操作体制,减少政府部门的人为干预.提高投资“软环境”的质量。特别注重加强公务员为公众服务意识的培养,切实转变行政理念,确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提高职业道德水准,杜绝贪污舞弊的现象。
5、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增强国内研究和开发力度。政府要引导企业提高员工技能,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增加政府和民间对教育培训的投入,加大对中西部等地区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保证贫困地区与发展较快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当;鼓励民营学校或培训中心的建立,以厦职业技能培训的开展;提高企业研发力度。鼓励企业在努力掌握和发展核心枝术的同时,培育自己的研发体系,增加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
6、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改善金融服务水平。世行研究表明,我国金融部门效率不高,一些生产潜力大的企业不能从银行获得资金,不得不依靠其他非正式融资渠道;利率非市场化也阻碍了信贷资金向私人部门和小企业的流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提高国有金融机构运行效率,合理配置资金资源;建立多元化的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新型企业获取贷款或其他融资的成本。
7、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节约资源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深化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全国大力推行节约能源、用水和原材料,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推进能源的综合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洪玫.从国际视角看中国投资环境改善.成人高等学刊.2005(2)
2,张晚强中国的投资环境和机遇.中国经贸导刊,2005(13)
3贸娜.扬飞.当前中国投资环境分析.商业研究。2003(13)
4.王水林,徐立新,大卫·多扛尔。时安卿,中国投资环境的国际比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