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历史观念淡薄的机制和解决办法(四)
更多不仅具有专项技能,同时更具备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的高素质人才。一个人的素质高低不仅仅是看他手里有多少证书或掌握多少技术,一国的文明程度重要的也不光是看他们的经济有多发达,而是体现在文化的表现形式上。一个开放自信的民族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绝不能丢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是个人成才以及社会兴旺的基础和关键。
结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作为未来社会中坚的青年大学生应该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对生我养我的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和热爱,如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冯秀珍:《中国文化传统纲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2]沈壮海:《先进文化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邵汉明主编:《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陈平原:《当代中国人文观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6]周昌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三联书店,2002年版。
[7]王富兰:《中国现代文化指掌图》,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当代大学生历史观念淡薄的机制和解决办法(四)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