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象山绿源有限公司是一个小企业,生产设备、条件相对较差。有些设备生产效率低下,但又没有雄厚的资金更换新设备。这就要求公司进行在原有设备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设备改良。
还有一方面,公司的生产工艺比较陈旧,生产效益跟不上其他企业,同时,一旦有新产品出现,本公司的适应能力较差,转型时间比较长。
四、象山绿源机械有限公司在落实创新活动中的主要举措
(一)“岗位体验式”技能活动平台
员工通过岗位体验活动融入了企业的精神文化,对企业精神文化相关的理论理解同时也提高员工的实践操作能力。
企业岗位体验活动之一:优秀高技能人才事迹体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利用视频、网络、墙报宣传身边的技能优秀员工、宣传“工匠”的事迹,鞭策了一大批员工投入到技能提升训练中来。
利用技能教学班前会和总结会,讲授身边优秀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播放“大国工匠”的事迹,进行示范性的引导,让员工把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的对象。从内心深处认同,并实践于做人、做事中不不求回报,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工作、努力学习技能中。
通过岗位体验式教学锻炼,让员工在实践操作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经过多次尝试,有意识的去解决。
(二)创新开展企校合作共赢
1.充分利用学校师资资源
象山绿源机械有限公司,依托县里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教学资源,开展校企合作。经常邀请学校优秀专业师资进企业,对企业管理、生产一线等进行指导。
企业利用生产淡季,抓紧班组长培训,提升了企业中层管理执行力。培训内容主要围绕班组长民主管理、权变管理理论、激励理论的运用、管理者的挫折管理等方面内容展开培训,旨在进一步提升班组长在组织协调、人际沟通、科学管理等方面的素质,进而带动企业职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促进生产效率不断上升。
企业利用学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为本企业提供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以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为目的,跟踪先进技术,开展专业技术传授、技术交流和技术攻关活动,解决本企业生产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并以此逐步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技能型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方面的储备。
2.充分利用学校设备资源
对于绿源机械有限公司这样小企业而言,存在设备技术含量不够高,缺少高端的生产、检测设备等问题。绿源机械有限公司以一般数控机床加工为主、通用机床加工为辅,缺少大型高精度机床和高速数控机床。在检测方面,还是停留在手工画线检测的比较原始的落后状态。因此迫切需要一个模具检测中心,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技术支持。针对此情况,企业联合学校,依托县里技工学校,引进先进的三坐标检测设备,适时为企业服务。
(三)创新自主研发能力
针对绿源机械有限公司资金力量有限,不可能大范围的更换或添置很多新设备。但又要解决现有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公司大力开展创新自主研发。主要进行了“三改”活动。
1.改良工具,科技创新出成果。
企业不断营造科技创新环境、搭建科技创新孵化平台,提升员工的科技创新素质。企业成立“创业创新工作室”,在该工作室刚运行期间,采用“来源于生活的发明作为科技创新切入口”“多渠道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等措施提高员工创新研发的兴趣和能力。
比如在工具改造上,往往需要仔细分析了企业生产对象的特点,如本公司生产的产品中,员工发现其加工的产品结构简单,但在加工过程中所需刀具较多,要进行频繁的换刀,因此换刀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该产品的生产效率。而数控车床上常用的回转式刀架换刀之前往往需要刀架移动到换刀位置后才进行换刀,而且换刀时还要一定的换刀时间,因此效率比较低。基于此,员工变原先的回转式刀架为排式刀架,这样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换刀时间,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2.改造工序,难题破解出成果。
象山绿源机械有限公司深刻认识到,对于生产来说,工序安排的是否合理对其生产效益的影响是很巨大的。有时候一个好的工序可以让生产事半功倍。因此,本公司大力推行改造工序。在初次想法、初次设计、完善想法、改进设计到最后制作成功,经过无数次的循坏往复最终得到成果。这些创新成果的设计制作过程虽然繁琐,但应用于实际生产活动中,对整个生产操作影响很大。
象山绿源机械有限公司在进行汽车制动自动调整臂产品加工时,专门设立了主要的生产岗位,如车工班组、钳工班组、技术攻关组、检验组、设备检修等班组,每个班组有一个班组长负责把关,在车间设岗开展工作,供应部提供材料后,技术部制定加工工艺卡,生产部在加工产品时,由班组长进行技术把关,然后把加工好的产品交由质检部进行检验,合格后签字,交营销部验收入库签字,整个过程严格按现代企业生产过程,各职业岗位制度标准进行,并在管理看板上标识。
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之道(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