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网站钻国家法律法规的空子,大打“擦边球”,如违法提供有奖销售服务,以巨额奖金、奖品吸引消费者浏览其网站,以提高网站浏览量,有一家网站推出的“10分钟做主页”大奖活动,头等奖竟然是一套价值不菲的商品房。甚至还有的网站置国家禁令于不顾,违法在网络上开展非法传销活动。
二、电子商务活动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立法滞后。
尽管国家已经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的法律规范。但相对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迅猛势头来说,这些法律法规只是杯水车薪,显然不足以完全解决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现在我国缺乏足够的明确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失信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在无形中加大了电子商务活动的风险,故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更多更完善的法律规范。
(二)利益驱动。
透过扑朔迷离的网络社会现象不难发现,诚信缺失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根源。正是由于不正当的经济利益和商业利润驱使人们藐视道德和法律而在网络这个“自由时空”中为所欲为。此外,一些网站的经营者仅仅注重短期效益,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经营网站,结果在商品质量、物流配送和服务承诺等方面很难让人满意。
(三)信用障碍。
近年来,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这些信用信息基本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人们很难利用,甚至有时不得不对信用信息本身持怀疑态度,这就为少数人、少数用户、少数企业说谎、失信、欺骗、诈骗提供了可趁之机。
(四)意识淡薄
电子商务参与者的诚信观念、规则意识不强。对于任何企业、商家、消费者,乃至一个国家,诚信都是资源,是_种不可替代的竞争力,是进入电子商务这个国际大市场的资格,是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也许欺骗、造假能带来短期利益,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必将失信于民、失信于社会,必将对社会的经济秩序造成巨大的破坏,市场经济难以健康运转。
(五)缺乏管理
对参与电子商务的消费者没有建立详细的信用档案,以集中、统一、规范的形式反映消费者个人资信与交易记录等信息,如消费者基本^^文档、经济信用^^文档、社会信息与特别记录等。重要的是消费者的信用信息没有受到良好的法律保护。对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企业,资格评审不把关,身份认证不到位,信用档案不完善,以至于造成虚假网站、虚假商品信息、虚假公司、虚假中介机构等的不断出现。
三、解决电子商务活动中诚信缺失的措施
由于以上的原因,我国电子商务中的信用缺失现象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些问题,以下一些策略可作为参考:
(一)加强诚信宣传的力度,树立整个民族的诚信传统和信用消费习惯,培养整个社会的信用风尚的建立。社会信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加快整个社会信用体制的建立,完善与之相关的各项法律规章制度。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一种法制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新成员,电子商务更需要尽快出台与之相配套的各项法律法规。
(三)建立和完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与监管机制,建立信用奖惩制度,加大失信风险。买家和卖家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体系,而且会带来更活跃的用户和更多的交易。
(四)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信用体系中的信息安全技术是相当重要的,网络信用安全已成为制约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提高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保护意识,网上购物有别于传统的购物方式,不少消费者还缺乏必要的购物经验,因此,提高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保护意识尤为重要。消费者要认真区分网上商城所提供的平台的真实性,以及其服务质量的好坏。应尽量选择熟悉的购物网页,并要求提供货到付款的服务来降低风险。在购物之前,要了解网上商城是否在当地工商部门备案,这样一旦出了问题,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与网民之间的交易,在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法规来约束的情况下,更要提高警惕,提防网上“陷阱”。
四、总结
我国电子商务仍处于发展中阶段,其表现并不成熟,很多企业的电子商务也仅仅刚踏出第一步,众多问题的出现制约着电子商务发展的脚步,其中诚信问题尤为突出。消费者和商家诚信意识的不足,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电子商务安全技术欠缺等因素都加重了问题的严重性。电子商务在带给消费者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本文通过简单分析电子商务发展中呈现出的诚信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诚信漏洞的对策。总之,要想建立并完善电子商务诚信机制,需培养以诚实守信为社会道德理论核心,塑造诚信的社会环境,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深入研究提高电子技术,健全电子商务流程监管体制。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推动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素敏、赵悦品:《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信用问题分析》,《商场现代化》,2008年8月.
2、夏国洪、刘旭儒:《中国电子商务与诚信问题浅识》,《.信息网络安全》,2006.5.
浅谈电子商务中的信用缺失及其应对(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