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发 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自2014年试点以来,民营银行的发展受到多方关注,在促进金融改革、激发 市场活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逐渐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一、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体系都由国有资本主 导,从2010年开始,国务院等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 陆续开始探索民营资本的准入,各类政策及监管制 度逐步建立并完善。银监会2014年启动民营银行试 点,民营银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一) 区域分布。民营银行区域布局与地方经济 资源禀赋相辅相成,首批试点5家民营银行均位于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包括深圳前 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温州 民商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随后逐渐向中西部及东 北地区扩展。已开业的18家民营银行分布在15个省 市,其中浙江和广东各有2家,注册地均为直辖市、 省会及经济发达城市,部分省份正在筹建第二家。 当前部分省份还存在民营银行空白,如京津冀经济 圈中的河北、中部人口大省河南、西部重点省份陕 西、西南云贵桂三省区等,由于民营银行在扩大金 融供给和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方面有突出的现实意 义,这些省份要因地制宜,加快申请筹建。 (二) 经营模式。如表1所示,至2019年6月共筹 建批复民营银行18家,其中17家已开业(江西裕民银 行于2018年5月23日获批筹建,目前尚未开业),定位 及发展方向均以特色化、差异化为主要路线,发起 者和股东主要是互联网企业和实业企业,均拥有完 整的生态圈或产业链,丰富的应用场景聚集了多层 次的客户资源和数据。根据股东情况及自身定位,18 家民营银行可分为互联网银行(8家)和非互联网银 行(10家)。互联网银行中有6家的控股或参股股东 为互联网企业,基于互联网技术、数据、平台为中小 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小额贷款及服务。 二、当前民营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相关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现有涉及民营 银行的监管制度都较为审慎,叠加近年来强监管、 整治行业乱象的大环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营银 行的可持续发展。如“一行一店”要求、远程开户难 以突破、开业两年内不能进入同业拆借市场(目前 仅有华瑞、微众和网商等几家民营银行获得同业存 单发行资格)、至少三年内不能发行金融债、不能 发行大额存单吸收存款等制度约束,以及新增网络 贷款审批要求、资管新规冲击、逐渐趋严的准入要 求等,不仅限制了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步伐,也 进一步抑制了民营银行的资金获取能力和业务拓 展范围。虽然2018年10月出台了《关于深化民营银 行相关改革试点的意见》,对包括设立分支机构、 资产证券化和实施股权激励等领域指出了试点方 向,但制度政策的“红利”还有待进一步放开。此 外,存款保险、关联交易、破产清算以及市场退出等 制度机制缺少民营银行的针对性约定,一旦出现上 述问题,对民营银行的处理便缺乏适用的准则和依 据。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工商管理市场经济背景下发展与研究 | 下一篇:我国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路径研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我国 民营 银行 发展现状 对策 研究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