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摘 要] 安徽省属于我国的农业大国,在划分上主要以长江为分界线,南岸主要种植大米,北岸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杂粮。自1997年开始安徽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来,立足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先后实施“121”强龙工程、“532”提升行动和“671”转型倍增计划,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则主要探讨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实施以来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 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存在问题;策略 农业产业化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然后迅速传入西欧、日本、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农业产业化”最早于1993年出现于山东潍纺。其具体内涵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或农民自律组织等中介组织为依托,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产品,通过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行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通过利益机制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从而延长农业的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产业增值和农民增收。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概述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和内涵,在学术界有多种表述。 其一,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广大农户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通过把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经济共同体。 其二,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把一个农产品升格为一个系列,使农业成为包括加工、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系列。 其三,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新型的以区域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起来的包括科研开发、教育培训、生产基地、产品加工和商业贸易等一、二、三产业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五位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团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和经营方式。 其四,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按产业化要求组织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形成“拳头产品(龙头企业、公司)+支柱产业(或基地)+一体化经营”。 其五,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区域支柱,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 综合学术界对农业产业化内涵的探讨,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所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其实质是在农业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贸工农一体化。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
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华为公司品牌营销策略之已见 | 下一篇:关于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安徽省 农业 产业化 问题 研究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