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扩大就业渠道的对策建议
想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解决13亿人口的就业问题,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因为,只有社会人群的普遍就业,人人自食其力,才能够实现人民的生活富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的小康社会。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是进行经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为基本和重要的问题,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密切相关。 就扩大就业渠道,本文从以下几点分析:
一、我国现阶段就业面临的现状
(一)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并存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每年约有1100万到1200万人口需要寻找就业岗位,而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每年能够增加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超过700万个,换言之,将有至少400万人口面临就业问题。单就就业结构而论,公有经济部门和传统产业的从业人员大规模减少,而非公有经济部门和新兴产业的从业人员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我国所有制之间的壁垒以及职业技能的限制,从公有部门和传统产业中脱离出来的大部门从业人员很难融入非公有制经济和新兴产业领域中。
(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压力增大
伴随着东部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农民尤其是内地落后地区农民开始意识到在城镇就业的巨大经济优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的向东部沿海城市转移,导致城市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按照世界平均的农业生产率推算,我国的农产品种植业最多需要4000到5000万的劳动力,但是我国目前的农村人口在5亿左右,年迈的老人不计入在内,我国未来农村需要向外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就有将近4亿人,而且在短期内这个数字很难消化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冲击对我国的就业形势造成了长期而巨大的就业压力。
(三)对外开放深入,就业结构性矛盾尖锐
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国外经济势力的大量涌入,在一定的时期内我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会更加突出。在入世之后,为了能够快速应对市场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我国结构调整的速度与步伐必然加快,资源会着重向优势资源进行集中,并下大力气进行产业的升级。在这个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将会有大量的低素质、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劳动者失业。与此同时,入世之后会有大量的国外粮食进口,如此一来就会有更多的农民放弃耕田进城打工,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已经失去了回旋的余地。
二、扩大就业需要的主要途径
扩大就业需要从四个方面着眼,一是创造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深化改革,健全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三是制定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各类政策,并切实贯彻落实;四是对失业者提供救助和必须的社会保障。具体措施如下:
1、确定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
当前我国扩大就业渠道的对策建议 (2)(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