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企业家唯利是图,任人唯亲问题分析
尽管伟大的企业家表面上常常是一个人的表演,但真正的企业家其实是擅长合作的,而且这种合作精神需要扩展到企业的每个员工。企业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一个超人,但企业家应努力成为蜘蛛人,要有非常强的“结网”的能力和意识。西门子是一个例证,这家公司秉承员工为 “企业内部的企业家”的理念,开发员工的潜质。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人充当教练角色,让员工进行合作,并为其合理的目标定位实施引导,同时给予足够的施展空间,并及时予以鼓励。西门子公司因此获得令人羡慕的产品创新记录和成长记录。
一家在业界颇有影响的国内高科技民营企业近期发生“地震”:几名高层副总经理联名要求董事长罢免总经理和一名副总经理,否则他们将集体辞职。事情缘起同样是用人上的问题。该公司的董事长是国内外软件领域的知名专家,公司是由其一手创办起来的。1996年董事长任命其儿子担任总经理(分管财务),另一位亲属担任人事副总经理。之后,公司的人事任免、工资升降以至一些经营决策等都由总经理以董事长的名义直接决定,其他几位副总经理实际上都成了有职无权的摆设,矛盾由此而生。
毋庸讳言,由于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影响,任人唯亲目前仍然是国内企业管理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的问题,不仅在民营企业中存在,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中也同样存在。在一些企业中,企业经营者的七大姑、八大姨往往把持着财务、人事等大权。这些“皇亲国戚”,有的尽管才能有限,业绩平平,却享有特殊地位,在企业中颐指气使,发号施令,企业成了企业经营者的“家天下”。而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其结果必然是人心涣散,有才能者由于不受重用,便纷纷设法远走高飞,一些管理者或骨干人员离开时还可能将企业的技术、客户等带走,使企业元气大伤,甚至遭受致命打击时走不了的,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怎样用人,用什么人,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事关兴衰成败的大问题。企业经营者只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摒弃用人上的家族观念,走出家族式管理,坚决克服任人唯亲的偏向,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一视同仁地对待员工,唯才是举,唯才是用,让有才能者能够有所作为,有所发展,建立起经营者与员工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的文化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和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企业才能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四)企业家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目标问题分析
1. 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导致组织能力薄弱、战略方向缺失,同时会让企业陷入发展的瓶颈。成功的企业家勇于拥抱变化和挑战,不断突破企业在经营理念、战略方向和组织能力方面的瓶颈。它们成功的关键在于高管团队的心态和领导能力。
2.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家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能力,对一个企业发展的影响极大。企业家的意志力、认识和坚持,往往让小企业长大。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企业家能否与时并进,能否不断调整自己的管理思路、战略,这些对企业的成长非常关键。企业家如果无法对外界的变化积极应对之,整个企业的战略组织能力就很难提升。此外,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管理如果没有做到系统化、专业化,企业也很难做大、做强。
3. 对企业而言,没有战略,或是战略不科学与不合理,都会导致盲目扩张、竞争乏力、执行不力、成长无后劲等诸多问题的出现。怎样才能制定合理有效的企业战略,往往企业是抓住某个机会并依靠单一业务和产品取得成功,在具备一定条件后往往会开拓新业务和新产品以丰富自己的业务和产品组合,实现多元化经营。而在新业务和新产品选择上,民营企业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战略选择上的随意性较大。这也导致企业战略结症的因素始于机会、基于资源的自发性战略规划是很多企业快速发展的战略路径依赖,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方式能够一直成功。因为在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在行业当中拥有重要地位之后,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将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影响并被竞争对手作为制定战略和竞争策略的重点研究对象,这要求你慎重考虑自己的战略选择;另一方面,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使企业或多或少地失去了灵活性,这都要求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转变战略风格,避免随意性给企业带来风险。然而企业在战略上显得过于随意并因此遭受重创的例子比比皆是,这种战略随意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成功的惯性所致。依靠自发性战略取得成功后很多企业家过于相信自身的判断力,总是凭借个人感觉做出决断。事实上一个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战略决策,企业家的个人感觉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总能奏效,如果总是相信个人感觉将会招致巨大的风险。二是长于业务而忽视战略全局。很多企业存在的问题是缺乏职责清晰、分工协作的管理体系,很多企业家感觉所有的工作都需要自己去推动,一推就动,不推不动,其中固然有组织文化氛围和员工主管能动性的问题,但缺乏职责清晰、分工协作的管理体系是关键。
4. 大多数企业家都很富有智慧和天才,但却缺少必要的计划组织能力,很少能把事情落到实处思维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制定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建立正规化管理机制、财务控制、选拔任用人才。基于企业战略管理呈现得如上特征,结合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的实践。由于企业家个人执行力超强而组织的执行力极其薄弱,因此大部分的精力被迫用于公司的业务开拓和内部管理上,必然导致对战略问题思考不够而随意。这在企业发展初期是可以的,但如果总是埋头干活而无暇抬头看路,战略风险不言而喻。解决民企战略之道:转变战略规划风格在企业发展初期,自发性战略规划既有其必要性,又有其适用性。但是,当企业渡过了生存阶段并获取了快速发展之后,应当逐渐转变战略规划风格,实行常规性战略规划。常规性战略规划意在审慎看待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行业发展态势,从中分析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关键成功要素所在;同时结合行业趋势和关键成功要素来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并依此打造核心竞争能力。
三、提高我国企业家自身素质的途径
(一)提升企业家文化知识水平与自身综合素质
企业家的学习与智商相辅相成,以系统思考的角度来看,从企业家到整个企业必须是持续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和终生学习。同时,企业家应虚心学习市场营销及管理、企业流程再造和扁平化组织,了解团队精神结出的硕果。
福耀玻璃老总曹德旺,早年因为生活困窘,初一没读完就开始讨生活,读书情结只好在讨生活之余继续保持:四五十年中,他无论多忙,每天必抽两个小时读书看报。他的成功也是他将社会的“无字书”和纸上的“有字书”紧密结合的产物。在老板当中,他出口成章,学识过人,具有商人的敏锐眼光和灵活头脑,同时也具有知识分子的那一丝傲气。
企业家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在管理方面的知识、经验及能力,影响企业的成败,使其行为结果具有必然性,为企业的发展与成功奠定基础。
(二)培育企业家人品德行,树立普世价值观
企业家应培育个人的人品德行及普世价值观。中国自古就是个讲德行的国度。老子曰:“道生万物。”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经济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是道德,道德的背后是信仰。没有道德作为“指航灯”,企业最终只能在逐利的商业浪潮中消失;没有德行作为企业家的行为准则,企业家最终只会落得一败涂地。因为在企业这个行业,德行、责任和使命,比盈利更重要。
民间有句“做事先做人”的哲言。成功的企业家都知道,做企业犹如做人。那些看起来很憨厚的人,往往很睿智;那些从不欺骗消费者的商家,往往是利益的最大获取者。中国近代的晋商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应该说是和晋商团队的德行、诚信分不开的。晋商讲德行,讲诚信,甚至有的用生命来践行!
对企业家问题的研究——企业家自身应具备素质的探讨(四)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